如果大家還不知道為何總市值對於來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是很重要的
可以參考一下巴菲特進出中國石油的例子
巴菲特對於人家問他為何在2003年買進中國石油,又為何在2007年賣掉
這不符合巴菲特買進後長期持有的概念
巴菲特回答
"買進中國石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當時評估中國石油內在價值有1000億美金(當時市值350億美金)"
賣出理由
"2007年,我們認為中石油的價值大约在2750億美元,和其他石油公司相比,2000到3000億美元不算低了。既然中石油不再被低估,於是我们就抛售了"
巴菲特賣光後,中石油又持續上漲30%..ps.這筆投資他賺了8倍
記者又問他
"如果您沒賣掉,不是賺更多?"..
巴菲特回答的意思是認為油價水準已經沒有被低估了...言下之意,他抓不準油價,不想冒險
這個也可以套用在彩晶..
小虎先生 wrote:
我周五下班前,,,,...(恕刪)
其實我的看法基本跟你一樣,只是時間縮得更短。既然這是等了幾年的好年頭,在預估缺口跟產能中間就容易有大震盪,沾水短做才是正確的操作方法。但如果是個股,折舊部分當然還是彩晶較占優勢。不過別忘了,5代的廠幾乎都是同一時期建的,其他廠商未來的一年多,單廠的折舊成本也會慢慢跟彩晶趨近。部分廠房甚至比彩晶還早折舊完畢。在產品定價上,不深入分析不明白,其實彩晶並不佔優勢。當折舊優勢不再,其他大廠受益規模經濟下,單位營業成本分攤比彩晶小、單位採購的變動成本可能還比彩晶更低。那些陸續折舊完畢的五代線,每個事業單位的會計帳都有有贏過彩晶的可能性。
而且他接單確實已經比其他大廠吃虧了,華為採購轉單已經是一個例子。這麼多年了,穩定的大單還是沒看到。畢竟這個產業的中期,後續有穩定龐大的產能會轉換進來,多一兩座廠就能填滿全球產能,尤其是彩晶做的中低階市場。更別說是長期的稅務、產業的調整了,彩晶確實處於劣勢。
看未來,並不是我太悲觀,而是所有台灣的面板業老闆實際的投資動作都是悲觀。反倒在大陸每家老闆都在樂觀想要繼續投資,中航系、京東方、TCL全都要加碼,京東方甚至敢冒A股市場融資的大忌諱,做超高額度增發。貿易上有不公平競爭,資金上的補貼就是台灣廠根本無法抗衡的。台灣屬於被擠出中國市場的產能,第一波衝擊的就是中低階面板業者。
因為你們談市值時,總是刻意忽略公司的「獲利能力」,才來「只談市值」。而我談股價,就可以提醒著「一股賺多少,所以一股值多少」!
你們所提到關於市值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假設公司的獲利能力不變,而市值持續增加(股價上漲)。
也就是,股價漲,但公司卻沒有賺更多錢。是基於這個前提,市值的膨漲才能算是缺點。而這個前提,你們難道不知嗎?你們當然知道,但你們就是刻意不提。
為何不提?因為你們就是鐵了心,認為彩晶不可能持續賺錢。
所以當彩晶還在賠錢時,你們認為彩晶不可能賺錢;而彩晶開始賺錢了,你們就認為彩晶賺不了多久。
而我為何不用你們的角度談市值呢?我當真不知道市值的意義?當然是因為我認為彩晶還會持續賺錢。
如果能預知油價持續上漲到歷史天價,巴菲特還會用同一個市值目標價去估算同一家石油公司的買賣嗎?追根究柢,巴菲特並不是從市值來決定的要用什麼價錢買一家公司,而是從一家石油公司接下來還能不能持續賺錢來決定的。也就是,「這家公司是『用多少的市值,去賺多少的錢?』(用多少元的每股股價,去賺到多少元的每股獲利)。
記者又問他
"如果您沒賣掉,不是賺更多?"..
巴菲特回答的意思是認為油價水準已經沒有被低估了...言下之意,他抓不準油價,不想冒險
巴菲特的回答是他「抓不準油價」?他的回答明明是他判斷油價水準已沒有上漲空間!也就是說,他之所以賣太早,是因為他「錯估了」後來持續上漲一倍的油價(就假設他在七十幾塊的脫手。如果是五十幾塊,那可就是再漲超過兩倍半了)!錯估了該間石油公司因此而增加的獲利能力!
(油價在2003是低檔,還不到40元,一路上漲到2007快要80元時才出現拉回到五字頭(算拉回很多了,此時退場不奇怪),但巴菲特顯然沒料到接著竟然就此一路漲到2008年下半,破了147元才止住;當然巴菲特賣太早也還是賺的,畢竟沒人可以買最低賣最高)。
但你們刻意忽略了他所言的重點(他承認了自己錯估油價),硬要把結論導向:他自認抓不準油價,他主要是看市值。
巴菲特買石油公司的依據,究竟是石油公司的市值,還是石油公司的獲利能力?
事實很明顯,只是你們硬要忽略某些事實,旁人又能說什麼呢?
還有,V大說華為轉單?我知道群創有接華為的單,但,彩晶有少單嗎?
我不知道彩晶的單有沒有少,也不知道是少了多少。更不知道就算少了單,是基於什麼理由而少的。
不知道,所以我就不提。就好像我沒有親眼看見彩晶的生產線亂不亂,我就不敢講人家公司的這些事。
彩晶上個月減少了多少張華為的單?彩晶接的華為單報價多少,而群創又是用怎樣的報價接華為單?彩晶如果少了華為的單,那有沒接別的單去補產能?除了華為的單之外,彩晶的單總共還有幾家公司?每個月這些公司的單子有怎樣的增減變化?那彩晶上個月的這些單子和廠房的產能利用率是多少?
這種即時的事情,一般人不可能知道。就連產能利用率這種「公開資料」,一般人也不可能知道「上個月」的資料。
所以,這種事我就不敢亂講。不知道,沒有明確證據,我就不敢講。我只敢拿已經成為過去式的「公開資料」來談,其他事就不敢亂說。
也許你們都有第一線的內幕消息,這我沒有,所以你們儘量大聲講,講那些單是怎麼增減轉移,用什麼報價在增減轉移,講那個生產線是怎麼動怎麼亂,但,我不會相信這些事。
我就安份等我的公開財報。至於你們說的那些消息,我比較想知道消息的來源。
大概你們都在彩晶裡上班,都能看得到人家的生產線長啥樣,也都看得到彩晶對每個客戶每樣產品的每一張報價單吧。
Morpheus1979 wrote:
巴菲特的回答是他「抓不準油價」?他的回答明明是他判斷油價水準已沒有上漲空間!也就是說,他之所以賣太早,是因為他「錯估了」後來持續上漲一倍的油價(就假設他在七十幾塊的脫手。如果是五十幾塊,那可就是再漲超過兩倍半了)!錯估了該間石油公司因此而增加的獲利能力!
(油價在2003是低檔,還不到40元,一路上漲到2007快要80元時才出現拉回到五字頭(算拉回很多了,此時退場不奇怪),但巴菲特顯然沒料到接著竟然就此一路漲到2008年下半,破了147元才止住;當然巴菲特賣太早也還是賺的,畢竟沒人可以買最低賣最高)。
你沒搞懂巴菲特的判斷標準
巴菲特賣出的理由是認為"中石油市值相較其他石油公司來說,已經偏貴"
才不是用油價最依據
不然現在油價還在百元..中石油股價還趴在地上,但exxon卻維持在高檔
這就是長期競爭力的不同
彩晶市值是322E 合併營收今年估340E(以上半年營收*2)
群創 1230E 4600E
友達 1058E 4130E
請告訴我..彩晶有比較便宜嗎?
至於為何省略以獲利來評估面板股
是因為"面板股現階段獲利不具可持續性與預測性", 如果像dram股一樣
倒一家世界前三代廠..且現有廠商擴充產能意願不高時
再來考慮獲利..這是我的邏輯
網路上看不到人,咱們賭錢也沒用,就賭名聲吧。上波高點是十五塊九毛五,那到十六塊的時候,你認為不可能出現的「解套」就算是出現了對吧?那我們就賭這個如何?
如果2014年的八月底之前,彩晶有到十六塊(盤中也算),你貼個文叫我一聲「親愛的爸爸」如何?同樣的,如果2014年的八月底之前,彩晶還是到不了十六塊,那我也貼個文叫你一聲「親愛的爸爸」如何?敢為你的技術理論賭一把你的名聲嗎?敢的話就這麼說定了如何?還有其他人要賭當然也很歡迎就是了。反正彩晶接下來就會一路虧到明年整年都虧不是嗎?

耍耍嘴皮子,喊多喊空,高興怎麼瞎掰吹牛當然都是隨人高興,但是真正要你把錢和名聲放進去玩的時候,可就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了。你得一開始就想清楚,然後你自己去承受你自己所有主張帶來的後果。我不是只耍嘴皮子的人,我是實際拿錢和名聲在玩的人;敢下來一起玩嗎?敢的就舉個手吧。就看看你們是有本事看多準,就看看你們是有多少的膽量玩。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而已。
回到咱們的正題:解套。如果一開始想定義就是叫「解套」,那當然會覺得不可能。
問題是:什麼叫解套?當漲勢明確時,會出現解套賣壓,但如果漲勢強勁時或跌勢止息時,股市會出現什麼事?
原本等著解套卻還沒解套的人會開始去攤平,已經解套的人會再重新以更高的價位買進。
即使他們都可能再被套,但強勢的技術面會告訴他們值得一賭,不是嗎?
以上這些在多頭和空頭都是相通的道理。也好比股票市場裡有所謂的「多殺多」;明明大家都看好,但技術面偏弱,所以就算想買,實務上卻不願冒險逆勢操作,而選擇順勢先避開鋒頭,先認賠出場再重新找買點。
說到底,來來去去的股市,所謂的解套只是一種抽象的形容。除非手頭沒錢了,否則大部份的人並不會套牢之後就不再進場,也不會解套之後就不再進場。一再追高、不斷攤平,這種操作對錯暫且不論,但這難道會是股市裡罕見的事嗎?那對於套牢的人來說,到底是誰在為誰解套?
如果思考這類的問題,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思維鎖死在「誰能幫我解套」,那怎麼想得開?因為事實上,許多時候幫我們解套的人,根本就是我們自己。雖然可能是用解了一個小套,再自己套上個大套。不過就實務層面而言,也還是有人能從中獲利就是了。這就看個人自己的本事了。
至於油價,我覺得w大你仍然是在刻意迴避你知道但你不想說的重點。不管是什麼商品,當一個商品的價格突然急劇上揚時,這公司是幾乎可說百分百一定可以賺錢的;但漲了一段時間之後,卻通常無法再繼續賺錢。為什麼?理由很多。因為商品漲價只是一個最終的結果,也只是一間公司複雜經營過程的一個小環節。例如呢?例如庫存量多的時候,廠商可以用突然上漲的「新價格」來賣出低成本的「原庫存」,而庫存輪替之後,這暴利就沒了。又例如商品價格初期上漲,而這漲幅仍在終端被吸收,這廠商就可以用同樣的出貨量賺比以前多的錢,可是當這漲幅無法再被吸收時,需求降低(價格通常會反跌,但對石油而言就不一定了),廠商反而開始出貨衰退。類似這樣的因素和理由是非常多的。而這類再基本不過的經濟概念,你會不知道嗎?你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論點而故意不提而已。
就好像面板廠市值的問題,你提群創友達,故意強調他們的營收很高,卻故意不提他們賺的只是借來的數字,其實都還只是在盈虧線上的公司。虧損是什麼意思?虧損就是每個月花出去的錢比賺進來的還要多。那你賺多少還有意義嗎?一個人是花十元賺十一元,一個人是花一百元賺九十九元;請問就投資價值而言,誰的價值比較高?
而獲利的延續性?彩晶已經連著持續獲利了三季,今年第三季再獲利的話,加起來就是一年了。只是這對你來說大概還不夠久。只是一年還不夠的話,不知道多少季、多少年,你才會覺得那算是有「延續性」?不管你怎麼想,事實上,彩晶就是持續獲利當中,這一點依然沒有變。什麼時候獲利中斷?你慢慢猜吧,也許你覺得你猜得吧,這我猜不到。
可預測性?這定義在哪呢?不同時機會有不同的預測,如果是在虧損邊緣的那時候,這預測就是難以確定的。以現今的時機和彩晶現今的情況而言,彩晶的明年或許未可知,但今年早已是八九不離十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