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投資型保單,是保險的一種嗎? (感謝大家的回覆...)

hammer_huang wrote:
是喔...
印象中我怎記成高獲利,低風險@@(對保險公司而言)
他們都靠這種保單來吸金的不是??
看了一下參考的儲蓄保單,從繳費到回本...至少要40年的時間
注意,是回本...也就是這20年繳了300萬,則40年後你領回也是300萬.......,(若考慮通膨...就OOXX了)
這40年的利息是保險公司賺走了,
300萬40年的利息我是不知多少啦...(不是第一年就300萬,20年後才300萬)
反正利率越高,保險公司越賺就是了
印...(恕刪)


我手邊就賣出儲蓄險繳費十年,每年領紅利,十年領滿期金和利息(超過本金);
如果不領回,續放每年還是可以繼續領利息,並且滿期金、保險金、紅利持續增加!

這是儲蓄,過往績效平均都3%以上,倘若加上其他優惠,至少有4~5%的利息可賺。
怎麼會要存40年才可以完全領回?

如果說四十年的話,大概有兩倍以上的金額吧,不可能領回本至少40年,
你指的是什麼商品,把商品介紹給我看吧!



hammer_huang wrote:
1.通膨+負利的時代...為何理財非投資基金不可??一綁就20年...
(人生很多關卡都可能導致你繳不出這筆錢...
能平平安安繳完這筆錢的...究竟佔總簽約的人數幾%?,
況且繳完也不保証從此幸福快樂!)

2.年輕人錢不多的時後,投保定期壽險不是更便宜?

以上兩點,是大環境不佳之下,我個人堅持的主因,不是鐵則...不認同就上一頁離開!沒人強迫你們接受!!!

綁20年!沒人說一定要綁那麼久啊,也是有十年、十五年的。
要不然,厲害自己做投資組合,基金、債券、股票,自己變異係數算一算去搭配,
或是融資出來炒台股也可以啊!

保險商品本來就比較保守,不是XX風險如何,就是OO獲利太差,
投資型的標的可以自己連結,怎麼還講這些問題!

那怎麼不說國泰股價曾經暴跌、台積電太貴買不起、聯電本益比不夠高、華碩EPS太少...

就說這是自由市場,想做什麼組合依自己的經濟和風險需求來搭配就好了,
客觀一點審視商品,別把業務自己講不清楚的問題,衍生成商品有瑕疵。

為什麼不認同我們就要離開?你離開好不好。
MSN:philharmonique@livemail.tw 小小理財專員!
請問一下~
是否
至少有個基本的壽險較好,這樣較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行有餘力,可再加保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
這樣到老年時,
如果有賺錢,就有一筆多餘的錢可以使用。(假設投資型保單有賺錢)
如果沒賺錢,至少我壽險的保障還是存在。(假設投資型保單賠錢)

這種關係,是否就像是“終身醫療險”跟“還本型醫療險的關係”呀?

因為我老婆最近在考慮要將“終身醫療險”停掉換成“還本型醫療險”,

但我查到的資料,好像是建議要有個基本的“終身醫療險”(因為保障較週全),行有餘力再加保“還本型醫療險”(當然通膨...是缺點,但至少也是有錢可領回)。這樣較好?!

真的很感謝各位大大的回答。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那必須是時機超級差的時候才會
那也就是說 投資型保單還是可能血本無歸
然後時間都超過6年以上 因為要先付獎金等相關費用
也就是有可能年老或年紀大時 投資失敗 (很少會有業務考慮這個吧)
保險不是不好 但真要替客戶想想喔

hammer_huang wrote:
2.老話一句,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投資型保險屬分離帳戶,
也就是說投資型保險的結構本來就是“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剛剛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就像古人說的八!!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重點就在於~事不是每個保險業務員都是佛心來的
是真正會幫客戶規劃的
老實說我之前也是做保險的(不怕大家查..三商XX)
我就有遇過一個火鍋店的小員工~年收25萬八
他老闆娘(做保險)幫他規劃年繳10萬的保單......
天阿~~就是有這種天殺的業務
才會讓大家對保險棄之已鼻...
好像離題了-----------------
至於大家爭論的話題~~
我個人淺見...
不管什麼保險都有它的市場.都有想要它的客戶
至於決定權...那就是在於業務員拉
為什麼這樣說勒??
想想看~~客戶是信任妳才投資的吧!!
最後一句話

相信板上的業務~~都是有佛心的!!
我想,既然投資型保單已經問世,各位就別在其結構上大做文章,因為結果並不能改變什麼,
假如認為它是一個不值得購買之商品,各位消費者最好的方法不就是不去購買讓它自然淘汰嗎?

事實上,大家不如齊思廣義來思考,已購買者或將購買者尤其重要,如何讓它投資的部分達到最大化之可能性,
如此一來不僅可充份發揮它的投資優勢,更可保障其人身保險之部分~

只是,有多少人已注意到目前全球的變化呢?
像美元大幅升值,假若投資型保單中有歐元計價部分,
出售並轉進美金帳戶,看是要逢低承接美金計價之基金,
(歐元計價基金報酬率應該是負的,轉入美金計價基金可以適當忽略,後者也處於相對低點)
還是要趁機利用新台幣貶值的機會做生活應急呢?

要不要這麼做就看各位了,這是不計入各項基金投資風險純做套利之做法...
chris0316 wrote:
因為我老婆最近在考慮要將“終身醫療險”停掉換成“還本型醫療險”,



千萬不可阿
1.終身醫療你已經繳費了,,停掉多可惜
2.環本型醫療不是終身型,,等你拿回本金時就沒醫療保障了
3.環本型很貴,,,拿那個差額買投資型保險比較實在




無敵呆呆狂 wrote:
剛剛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恕刪)

所以
台灣人真的善良也難怪台灣做保險的一堆
被騙了還以為自己差勁遇人不淑............

這些連基本道德都沒有的保險從業人員...

實在該........
owen0618 wrote:
投資型保險屬分離帳戶...(恕刪)


你要以"兩個獨立帳戶"來定義 保險歸保險,投資規投資的話,也行!

對我而言,投資型保險這個合約,繳費期滿後,

會自動去你的基金帳戶扣款,這樣就不是我所謂的 保險歸保險,投資規投資 !!


chris0316 wrote:
至少有個基本的壽險較好,這樣較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行有餘力,可再加保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
這樣到老年時,


我最近的結論差不多是這樣!

反正,人生每個階段的收入與支出都不一樣!!!

除非你很有把握!!不然別輕易的就許自己一個20年後的未來!

不然給保險公司當砲灰...很不值!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hammer_huang wrote:
你要以"兩個獨立帳戶"來定義 保險歸保險,投資規投資的話,也行!

對我而言,投資型保險這個合約,繳費期滿後,

會自動去你的基金帳戶扣款,這樣就不是我所謂的 保險歸保險,投資規投資 !!


正確來說,現在的投資型版本較不符合您的“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去年10月份之前的版本才行,也就是俗稱“A型”或“甲型”的投資型保險。

我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
某保險公司的商品,
年繳13500元(28歲男性),保額是30萬,超額不另收費,
當帳戶價值超過30萬時,完全無保險成本,因為已超過保額。

契約一開始,繳入13500元,契約附加費用100%,就收這一次,
之後每月投資2.5萬,無任何手續費,就100元/月的管理費,
一年之後,帳戶價值約30萬,之後,所有的錢都是買基金,
這個帳戶完全無保險存在。

不過,也許是稅務考量,去年10月後已禁賣,
我有買4張這種類型的投資型保險,
當帳戶價值超過保額,會完全無保險(或說保險成本)的扣除。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