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d750 wrote:
一樣都是建廠,2015年決定在中國南京投資興建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廠,隔了10年臺積電換在美國建廠,這有什麼好訝異
青鳥眼裡轉成美積電還真順呢, 拿南京廠來比?
1.南京廠不是先進製程, 但美國廠是
南京廠是以16nm於2015年底申請, 跟當時研發的最新製程差距一年以上, 因為在2014年的時候16nm就開始試產蘋果的A9, 後來2016通過投審, 2018建廠完成的時候已經落後當時最新製程超過3年.
美積電這次喊的是2nm或更佳A16等等, 在即便在台灣也要2026年才有機會推出產品的產線. 考慮到4年1000億美金 = 平均每年250億美金, 幾乎等於台積電2024年度支出297億的83%
台積電也提到這次擴廠包含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研發中心
<quote>台積董事長魏哲家也公開說明,台灣與美國研發中心的差異在於,前者是主要製程節點研發如5奈米,美國則著重Fab生產線半節點的優化,如5奈米家族的4奈米。</quote>
這表示台積電不得不在維持台灣營運的同時也必須將前沿的研發單位逐漸轉移到美國, 不然等於兩邊同步燒錢, 沒辦法跟投資人交代利潤上損失的原因. 也因此未來真正最先進的節點會在美國
2. 生態鏈轉移的問題
台積赴美投資沒完沒了?亞利桑那州長將來台夜宴供應鏈
台積電傲視全球的先進製程中, 最可怕的武器除了製程性能以外, 更關鍵的是成本
成本來自於輪班星人的部分其實並不高, 反而更重要的是設備和原料供應鏈
區區一個南京廠有辦法讓供應鏈轉移?
青鳥們還會說: 賣台賣給中國罪該萬死, 但賣給美國就很合情合理
但是山姆大叔的主意是用市場+關稅來免費取得台積電然後跟對岸協商後賣台
賣給大陸可以再賺一筆維尼的夢想: 祖國統一的錢, 然後繼續MAGA
可憐啊.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