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為什麼要堅持買個股不買大盤?

MiPiace wrote:
我是短線嗎?


首先無論真假,對於您真的SHOW出對帳單一事在這我表示佩服,
因為網路太多只出一張嘴的"老師"收會費,騙訂閱,但要拿出真本事時,卻只會說:至少我有捐錢~~

但是

我覺得您可能真的看不懂我的意思:
我再將問題解釋一遍:
1.您每年投入股市的資金佔您總資產現金多少%??10%?20%??........100%?
2.也是最重要的,您投入股市第一天開始算到今日,年化報酬率多少??

我的部分因為本身笨的關係所以只會投資指數,

1.我目前已經投入我90%以上總現金資產,並保持長期投資,每年配息再投入,未來只會笨笨的定期定額.
2.我的年化報酬率就是指數大盤的年化報酬率-ETF每年管理費(0.03%)

如果您還是提不出這2個簡單到連只會投資指數的人都會的問題,那我真的不想再浪費我們兩個彼此寶貴的時間了!!您後續文章我都不會在回應!!

最後您只選擇性的秀出卜蜂某幾年的對帳單,所以我也只讓您看我2021年底的對帳單



要拿出漂亮的對帳單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因為畢竟只要在股市待的時間夠久,一定會有猜對方向的一天或一年!
但是10年後呢??20年後呢??下一個卜蜂在哪裡??現在賣了何時再買??買甚麼??何時賣??

最後~~我只是一位很笨的指數投資者,不像大家都是少年股神或是航海王!!
就別再繼續說我會畫那些線性圖了~~其實您汙辱到的是自己的智商而已!!

對了!!我的對帳單單位是美金~~~
張直家

我是從市場高點計算向下修正10%20%30%時進場去年能賺的全部吐回去最後一批資金入場是已經修正30%資金全數已經全部進場了如果又再向下修我就沒錢了但是我可以等它回到價位為止

2022-06-24 17:09
你仔細看那美國大盤的圖其實還蠻常發生失落的十年。也就是十年的報酬是零。大概是這樣你才買債券。也聽綠角的文章說過買債券未必會輸。大概是這個意思。

網上很多存金融股和電信股主要是他們認為這些股票很抗跌。這是他們的邏輯。大概是大盤大起大落的他們受不了。
sgxm3

美股十年實質報酬為零發生過三次。不過這不是指數化投資人配置債卷的理由。

2022-06-24 8:47
move650807 wrote:
首先無論真假,對於您(恕刪)

先不談其他,看看你的TLT
這個股債平衡問題, 被動投資者就應付不來。
我在P大 指數投資這一文,1922F開始就提這個風險。
結果當然沒人信,
你可以從1922,1926F往下看幾樓直到1963F
我當時就說債券風險高。長年期風險非常高。
想當然耳,
被動投資相信的是歷史,而不是用知識來判斷。
所以沒人相信我的看法。

TLT 的不如預期獲利,反而大跌,是也有可能發生在 股票ETF 發生。
歷史並不代表未來,不能用歷史軌跡看未來。



很慘的一隻台股ETF
p33mcv wrote:
網上很多存金融股和電信股主要是他們認為這些股票很抗跌。


金融股:主要是既存觀念,特許行業、以及持續到的現在的官商互動等。
互相照料?

電信業:主要也是既成觀念(電信局/中華電,像中油中✖),管制行業與舊時代遺產。
加上生存者偏誤。手機通訊方面主要想的是中華電,或是最多是前三大。
其它幾小的,歷史上不是已掛就是將掛,再不然就是已被合併或是將被合併。
MiPiace wrote:
我當時就說債券風險高。長年期風險非常高。
被動投資相信的是歷史,而不是用知識來判斷。


也是有知識,不過 duration 與其他 fixed income 東東因為平常動得慢,
所以大概只有業界的會一直注意它與保持敏感。
法人經理的話,除非規定要求,不然這個職位很少要作,或是很少被允許只作被動投資。
(機器公式自動交易,躺著賺高薪?)
move650807 wrote:
我覺得您可能真的看不懂我的意思:
我再將問題解釋一遍:
1.您每年投入股市的資金佔您總資產現金多少%??10%?20%??........100%?
2.也是最重要的,您投入股市第一天開始算到今日,年化報酬率多少??(恕刪)


我每年沒錢投入股市,就只有一直從股市拿出錢給小孩出國遊學,全家出國旅遊,買車,買所有電子產品。
總資金全在股市,但現在只有5成,其中1.5成中租特別股,不用繳稅。3成5曝險。
平常都是滿檔,俄烏戰爭,美國通膨,大陸封城,不能不減碼。
不用再問我年化報酬率的問題,我不會算,不會浪費時間在這種沒用的問題上面。
算年化報酬率浪費的時間,我也許已經讀了多份份財報。或好看的電影或記錄片。

卜蜂,只是小菜一碟。

慧洋比較深刻:
沒有詳細的基本分析,我不可能下大注
沒有技術操作,不可能短期獲利100%才出清。


個人投資的自有自營部份在看年化報酬率,或是報酬率,實務上抓個大概就好。
因為:個人投資自己的錢時,和法人代管或法人經理不一樣,資產 Pool 很難定義

這東西不是僅用該時點實際是用「股票」形式持有的資產價值在算,
而是以「有準備好可以」「且願意」把它當作
準備投資股市(或其他金融投資)的錢來看。

問題就是:因為這是自己的錢,自己的資產,自己可以作主。
從哪邊到哪邊算成「準備投入股市(或其他金融投資)的錢」,存乎一心。
你今天或是上午覺得從這邊到那邊的算,明天或是下午想法改變
覺得把多少錢從「可以放在股市裏的錢」心裏想法改變,少撥一點或是多撥一點
這個你的投資 Portfolio 的資產 Pool Base 就改變了,
然後當然算出來的投資報酬率就不一樣。

個人投資自己的錢,自管自營部份時,要的很明確只是結果。
也不會有另一個人來 review 你的 performance,沒達標就要換人經營,
一切都是只有自己作決定就好。沒有人會來檢討你的績效然後 fire 你。

真要算的話,資產也是隨時投入與抽出,
整個計算 base 包含現金流與對資產 pool 的定義想法也是在隨時可能改變。
所以抓個大概,自己知道就好。

比較確實的就是個股進出帳,但年份一久了,對持股成本的概念也常有改變。
加上因為都是自己的錢,前次投入可能很久以前。
也不用按日曆年初年底,mark to market 算各年度的當年績效。
(系統有的可以看,但當然不會含你的現金部份一起算;嚴格來說那個也在績效分母中)

而且個人自己經營,通常資產是分批多次投入 etc... 這整個都會把計算計價複雜化;
然後重點是:沒有出報表給人看的義務,且不管績效是好是差,經理人也都還是自己。
自己抓個合理的基準看就好了。

多次分批投入、多次分批拿出。真要算是也可以算,
如果 cash flow in / out 的資料都有抽空抓出來,Excel 拉 IRR 就好。
但就是一開始說的:從哪邊到哪邊算是這個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
可以隨著自己腦中的想法,瞬間改變。
chiyenms

算代管的別人的錢的話,有明確的資產規模定義,照規則算。自己的錢的話,算起來很煩且資產界定上有點無意義,心裏想多少是「以後可投多少在股市或什麼資產上」,資產規模定義與比較基準瞬間就改變了。看個參考就好。

2022-06-24 10:35
chiyenms

投資決策要的都是:「未來要怎麼作,再過來要怎麼作」。

2022-06-24 10:36
MiPiace wrote:
先不談其他,看看你的TLT...(恕刪)


所以你跟用照後鏡開車那些人有甚麼兩樣!!??我用甚麼債卷做資產配置需要你來置喙嗎?
你認為風險高就一定會成真??
你那麼厲害,有先見之明,所以你為什麼不跟銀行借款幾百億並單壓一隻個股??

你說:所以沒人相信我的看法。
再強調一遍~~你只是個noboby,市場不會因為你買了甚麼或賣了甚麼股票就會給你直接的反應!!

你再說:不用再問我年化報酬率的問題,我不會算,不會浪費時 間在這種沒用的問題上面。

果然!!你根本不懂年化報酬率,投資者無法了解自己的年化報酬率跟在夜間開車不開大燈一樣危險!!

說你是主動投資者可能還汙辱了主動投資人~~~

看你的文章是浪費我的時間!!

封鎖你剛好而已!!
sgxm3

M大你引言沒弄好,別人會看不出哪段是引言哪段是你的話。

2022-06-24 11:13
move650807 wrote:
所以你跟用照後鏡開車(恕刪)


有沒有想過被動指數是怎麽來的?
其實是由主動投資的人所創造出來的。
如果所有的人都被動投資,那指數是不會動的。

有一半主動投資人會贏大盤,另外一半輸大盤,
主動投資人贏過的大盤的勝率達到50%,還蠻高的,
達到兩個標準差以外勝的區域,也有2.5%,
這是盲目隨機投資的效果。

如果加上一些金融投資知識,大環境認知,情緒控制等,勝率可以再提高。

以TLT爲例,很多主動投資人在去年底今年初砍掉,
如果現在買回,就多了20%的差價,
這不是照後鏡,是真實發生在很多主動投資人的身上。
chiyenms wrote:
個人投資的自有自營部...(恕刪)

會算年化報酬率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我會把它定義為“投資理財的基本知識”。例如可以用來評估保險商品,我看過很多儲蓄險,其實年化報酬率低的可以。也可以用來比較付款方式,例如分期付款 vs. 現金折讓的一次支付。
英英間LKK

對了。年化報酬率最好用途就是比較。對固定收益的案子有用;例如投資儲蓄險,債券投資的Review。可以計算印證對方說詞。基本上年化報酬率就是用來評估公債殖利率用的,很多人將它用到股票投資的評估,

2022-06-24 11:49
英英間LKK

其效果並不顯著。因為股市不確定性太多,沒有固定配息並且不保本。評估出來的案子還是充滿不確定性。即使去計算歷史資料效果也不大,因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2022-06-24 11:55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