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istance77 wrote:數學題:用股息繳房貸的可行性 要看30年期間一些變數(利率、股市)的走向,例如房貸利率如果跟過去10年一樣低又平穩,可行性當然高,但如果跟我30年前一樣,房子才交屋,房貸利率半年內就從7.75%升到13.5%,那就不太可行。未來房貸利率走向?沒人知道,不過我知道,當利率升過頭,不只股市會跌,連房子也會跌,如果不小心碰到,那人生就要卡關了,你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過關。
最近剛繳完房貸原本借了20年趁這波升息金融股大漲的時候2年內就還完了當初2020原本要賣一堆股票來買房後來想說反正要升息了乾脆借錢等股票漲就好了果不其然金融股一波飆上去原先也是想說用股利繳個20年就有免費拿了後來想一想還是趁高出一出好了如果存得夠久成本夠低怎麼做都沒差反正都是大賺如果才剛出手就遇到空頭或不景氣我勸你還是慢慢來比較實際一點
00878發0.05的時候開始存,張數多了以後才覺得不適合領薪水的人,因為長期下來薪水會調高,所得稅級距會變動,然後還要扣補充保費,目前持有股票改成除息前賣出,但是00878目的就是領息,一年發四次,棄息變的很麻煩,股價又不動
這問題如果延伸為: 拿房子抵押借錢來投資可不可行?我會說, 當然可行, 而且以台灣的長期低利率, 不這麼做實在太可惜,但是如果是我不想害的人這樣問我, 我肯定會勸他不要這樣做.因為, 越是想用可預期性, 有確定性的方式(例如假設房貸多少%, 假設每年股息有多少%)去規劃這種策略, 幾乎保證失敗, 因為他所認知的投資世界與真實世界相差太遠了.所做的一切假設都是基於過去的經驗, 用過去的市場經驗去假設未來20年,都是典型的看後照鏡開車. 另外, 越想倚賴"具有確定性"(實際上一點都不可靠)的股息或投資配息,就越表示自己也認為自己沒有應付市場變化的能力, 所以才會更想尋找“配息"這種確定性作為保障,那麼一旦市場出現一些他沒有料到的變化, 很可能就會慌亂地做出更不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