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benson1118 wrote:
在不清楚樓主的被動收...(恕刪)


我們有個Excel檔,裡面顯示到老的所有預估收入與支出,所有實際收入與支出,美元進出部位,美元保單總值,股票收益表,股票總值,裝潢家電預估明細⋯等等,任何跟錢有關的我們都列表詳細記錄與更新,清楚掌握自己的錢花到哪裏去,這也歸功於有個與你有共同信念的另一半,而且彼此互相信任,我們之間的財產完全透明化。

在未來所有支出的部分我們都高抓,舉例小兒教育費我們全部設私立的。任何你想的到的費用我們都有估進去,例如搬出去後每月增加的生活費、房屋稅、保險費、管理費、每年出國的費用,換車的費用⋯等等。通貨膨脹我們沒有估進去,因為公司會年年調薪,這部份應該是可以相抵掉。

如果小孩爭氣一點可以考上國立的話,那當然教育費用就會降低,可以用於投資的部位就增加了。未來買房後,我們仍然會持續的儲蓄,雖然無法再像這幾年存這麼多了,所以這幾年的資產成長期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需要迅速的累積部位。

這過程其實很辛苦漫長,必須克制自己的慾望,錢的問題通常不在於收入太少,而是支出太多 ,尤其01上面有滿滿各式邪惡的開箱文。還好小孩可以轉移我的注意力,不然我滿腦子只會想著要怎麼賺錢存錢跟投資。有規劃總是好的,可以讓你更清楚了解所擁有的,還有你可以付出的
樓主規劃的不錯,跟我差不多狀況,我買的房子頭期款是用第二桶甚至第三桶金,以不傷到投資部位為主,生在這個年代在無長輩幫助下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式了。

但還是提醒一點投資一定有風險預期獲利一定是保守再保守,這樣才能穩若泰山!
soyjose wrote:
小孩爭氣一點可以考上國立的話,那當然教育費用就會降低(恕刪)

理工科系
國立 每一學期學雜費 3萬 1年6萬 4年24萬
私立 每一學期學雜費 5.5萬 1年11萬 4年44萬
宿舍與生活費 公私立差不多(跟家庭生活與消費習慣有正相關)
每一學期 6~15萬 1年12~30萬 4年48~120萬
但如果讀好的國立 可能會讀碩士或出國 又是一筆 且大學期間不會打工
如讀私立 可能不讀碩士或不出國 且大學期間 可能會打工
如果讀私立有打工 搞不好比讀國立 還省 (可以不用給宿舍與生活費 )
30年貸款確實充滿變數
不過既然樓主有規劃了 就按照自己規劃進行吧
確認出你們自己的第一需求
然後在較低風險的模式下去做
樓主加油
人的一生不會太久,珍惜有限的時間,不犯法也不會傷害到其他人的話,想做甚麼就全力拚看看
投資理財分散風險
先買小間低總價的
比如說1000萬
然後等三四年後
1. 如果房價跌,各打九折算,可能2000的變1800,你的1000變900,換屋貼900
2. 如果漲一成,你的變1100,兩千的變2200,換屋貼1100

你如果看漲的話應該是選第二個會省一點
看跌的話,等到你看漲或是剛需壓力再買
just4421 wrote:
大家認為版主家庭本業收入雖為200w,以二大一小的家庭,

這收入要買2000的房子會很辛苦

但各位沒注意到的是,版主預估4年資產能夠增加(1400-600)=800w

以每年"淨資產200w"的增加速度,其實可以負擔這房價,


況且鼓山區60~70坪,室內其實約40~45坪,對於住習慣透天的版主,並不會覺得太大

回到版主的問題,我覺得衝突點在於"買這價位的房會影響原本被動收入增加的速度"

看過你先前的文章就能推出,你的理財能力已經大於80%大眾了

你的問題其實你自己也知道,就是延遲享樂的程度,要做到什麼程度?

如果買房後,以你設定的3000,推測一下要多花幾年來完成?

老實說..."這看個人對於財務自由的渴望程度",沒有絕對的答案

小弟年31,收入&資產跟你接近,下個月交屋鼓山區的小二房

預計3~5年後會和你面臨相同的選擇,但我會選擇以小換大,而非一次到位

因為我們都需要資金來累積更多的資產,感謝你提出這議題讓大家思考



soyjose wrote:
現階段總資產約有600, 包含美元保單, 股票與現金

扣掉生活費, 孝親費, 育兒費..等等必要支出, 省吃儉用可以每年存到140左右

平時有記帳習慣, 所以對於開銷收入投資都有相當的概念與想法

預計2023年買房, 屆時複利下總資產預估會有1400左右




說真的,樓主文章很長,沒注意到他有寫到這段.因為夫妻年收入200萬(不含被動收入),

可以年存140萬左右(應該是不含被動收入吧?),之後又有寫的2023年買房(2020-2023共4年)

資產可從600萬變成1400萬(等於一年是資產增加200萬).如果4年後樓主真的可以達成文章所

寫的.我只好把我先前留言刪掉.因為他們夫妻的被動收入跟實質年收差不了多少了.

樓主的理財功力已經超過95%的大眾.去當理財基金作手也ok了.

最後,單就樓主列出孝親費(每月有超過2萬嗎?如果沒有的話,建議不要列出,因為樓主住家中

無須負擔的費用應該會超過那金額),育兒費(會請24小時保母嗎?1個月要24000元,如果是父母

照顧,僅出奶粉尿布,日常所需,也請勿列入支出),因為這些本來就是你們樓主應該要付出的.

記得樓主之前回文有說到無法靠父母資源之類的.對吧?父母親不能幫助買房,就可以幫忙免費

帶小孩?拿少少的孝親費?另外,家庭支出都沒提到保險費?小孩都用最高規格養法?會省那點

保險費嗎?夫妻雙方都沒醫療保險之類嗎?沒有每年汽車保險嗎?夫妻年收200萬,不用繳所

得稅嗎?很難想像樓主估計每月花費是怎樣估計的?都已經用excel把之後幾年的收支的量化了,

可以分享一下.如何夫妻加一個剛出生沒多久小孩.可以年花費200萬-140萬=60萬(含父母孝親費,

不知道是否包含老婆那邊,小孩保母費,夫妻小孩的保險費用,每年5月的所得稅,養車(維修,保養,保險..),

從來都不出國遊玩?以及在台灣旅遊?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soyjose...(恕刪)


收入是不包含被動收入的,被動式的利息與股息只會持續投入,我們分的很清楚。薪水存下來的錢也會加入投資,讓部位迅速累積

目前孝親費是一個月2萬,幸運的是小孩0~3歲會由我們兩邊父母親幫忙帶,所以沒有保母費

我們其實就只是平凡的上班族,沒有像各位前輩們講的這麼厲害,只是剛好看的懂財報,又喜歡投資罷了
夫妻年薪200萬,能存140萬真的很驚人,尤其還有附支出父母孝親費,這140萬應該有含被動收入,如果不含被動那你就低估了獨立居住時的花費了,像孝親費2萬,如果以後小孩2邊家長都要帶,那能只給其中一方孝親費嗎?

小孩的教育費很驚人,一年會固定燒20萬,之後也有保險,搬出去後也可能會買車食材費會大增,還要繳房屋相關所稅收,實際能存下來投資的沒預估那麼樂觀,不是買房後只多每年63萬房貸那麼簡單
買1800貸30年,頭款才360這會很辛苦,很快就會吃到被動收入
soyjose wrote:
收入是不包含被動收入的,被動式的利息與股息只會持續投入,我們分的很清楚。薪水存下來的錢也會加入投資,讓部位迅速累積

目前孝親費是一個月2萬,幸運的是小孩0~3歲會由我們兩邊父母親幫忙帶,所以沒有保母費

我們其實就只是平凡的上班族,沒有像各位前輩們講的這麼厲害,只是剛好看的懂財報,又喜歡投資罷


感謝樓主回應,孝親費1個月2萬,1年要24萬,你們夫妻年花費60萬.扣除孝親費,

剩36萬(夫妻雙方及1剛出生小孩).雖然沒有保母費,我猜你們應該沒買汽車吧?

也沒買該有的醫療保險?36萬扣除5月的所得稅大概剩2x萬.應該都沒有年度出國吧?

最多國內玩玩?就算這樣也算是厲害的了.這樣會賺錢又超級會省錢.是可以有本事買個

2000萬房子.祝買屋愉快.(記得提醒,未來房屋稅,地價稅.貴鬆鬆管理費(坪數高,每月4000跑不掉)

第四台,寬頻上網,手機費,水電瓦斯費等等).買屋之後年支出絕對會提高,不可能像之前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