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怎麼這麼多人買儲蓄險?


1230154 wrote:
在我的觀點,

躉繳儲蓄險絕對比定存好,

而且優點前面很多人都提過了,基本上躉繳的儲蓄險放滿4年解約就超過定存了,
(但不建議第四年就解約,躉繳保險的解約甜蜜點在第7年左右)

而且是可以部分解約的,不像定存你要解約就只能整筆解約,

另外可以指定你的錢要給誰,也可以分期給,這都是定存辦不到的,
(注意一下只有壽險可以指定身故受益人喔,年金險沒有)

你可以每年存下來的錢買一張躉繳,每年買,需要用錢時就解約最久的出來用

長期下來,絕對比定存好。



推一個, 現在網路投保那麼方便

儲蓄險是一個很好用的理財工具, 尤其是躉繳型的

如果是美元躉繳, 好像是2年回本,3年打敗定存.

只是業務通常只推20年期那種, 造成很多人根本不懂如何應用這個工具
保險員口中利率2.2%的儲蓄險細算下來
根本比1%的定存還差
太多魔鬼藏在細節裡了
以下有錯誤請指正
也給想買儲蓄險的朋友一個參考

聽太多保險業/員無良吸血話術
以及太多人被話術誤導導致後續提早解約認賠之後
除了基本的意外醫療癌症險
此外我根本就不想跟保險業/員有往來
一方面瞭解不夠深的我不碰
二方面保險公司能做到首富是怎麼來的?

以往一整筆錢下來我都放郵局定存
符合我穩健保守又不把錢卡死的理財個性
但1%的利率讓我老公認為我只是把錢越存越薄
唸我都不懂怎麼理財
剛好快4年前有筆保險到期有筆錢下來
因為人情所以老公又跟同一個保險員保了接下來要講的儲蓄險

對於不熟的東西我根本不想考慮
可是保險員洗腦老公什麼利率2.2%比定存高
6年到期之後續存的話每年給5萬左右
6年期年繳30老公就保下去了

然後去年底老公想買車不貸款
我又不想把那幾筆郵局定存提早解約
老公就把腦子動到上述他繳了3年的儲蓄險想減額繳清
我問老公這樣不會有損失嗎?利率會不會被降?
一堆問題我那純真的老公都說不會不會
這下我不花點時間搞清楚是不行了

一了解之下
才知道所謂的儲蓄險利率2.2%
是6年到期後才開始算的
而所謂的6年到期後每年給5萬
也不是給現金
而且2.2是預定利率不知道會不會更低

而且經過儲蓄險跟定存兩廂細算
每年投入相同金額累積
6年間儲蓄險是不給利息的
而定存是本+利持續在滾
而且6年間如果儲蓄險解約/減額繳清
你不要說沒利息了
連本金直接虧1/2、1/3

重點來了
6年期滿不續放了
從圖上看來保險公司多給好幾萬
不錯?
抱歉喔
放定存的還比它多了2萬6
這份儲蓄險要一直續放超過8年
它的價值才會比放定存好
換句話說2百萬在8年時間都是卡住不能動的
不然的話比放定存還不如
以上如有誤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jnlin_tw88 wrote:
我最近剛保了富邦跟...(恕刪)



那個不是身故受益人喔
你的保單內容看一下,

應該說當你開始請領年金後在保證領取期間過世的話,可以領取剩下年金的受益人,
但如果在請領年金前就過世的話,

你的保單價值會變成你的遺產,由你的法定繼承人來領取

親愛的馬桶 wrote:
保險員口中利率2.2...(恕刪)


妳的問題是出在妳們是年繳,這和躉繳(第一年一次繳清)是不太一樣的,儲蓄險唯一比較可買的就僅有躉繳,妳買的應該是台幣保單,少了美金匯率的波動,也少了1%的年化報酬率,在買這種儲蓄險時理論上要先上來做一下功課,一般如果有太多的附加保險在裡面,如住院險,急診室險,燒燙傷險…等,這些險的費用當然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自已去負擔,以下兩張躉繳儲蓄險和你說的就不太一樣,儲蓄險本來就是適合有錢人,長時間錢有信心不動到的人用的工具,像我買台幣及美金的躉繳儲蓄險前,我就先做好功課,了解幾年保本,幾年能有年化報酬率多少,而且買之前我就有十年不動這筆資金的心理打算,而且是非常有信心的不動用到。

如果沒有這種信心的話,可以選擇特別股3.5~5%,美金優存一年期3.2~4%,台幣定期一年期1.09%,理財不難,但也是要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以我的經驗,大概所有的理財商品僅需要一兩個月就能摸清楚,理財和投資不同,投資要的報酬率更高,需要花的時間更多,對我而言,我手上有特別股,股票,美金定存,台幣定存,躉繳儲蓄險美金及台幣不同的組合,美金躉繳儲蓄險的好處在於長期持有能打敗美金優存,畢竟優存僅有一年的期間,美金目前回到普通利率,目前大概僅有2.15%,特別股3.5~5%僅有5~7年,若期間公司不賺錢,也不保證會配息,所以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優缺點,以妳的例子,確實這妳這張儲蓄險,我不會考慮,但妳說六年後可以每年拿五萬回來,要達到這個,就是以長期間去滾才有可能達成的,妳的這種有可能是年金險。

ps:我不是專家,僅是之前買有做過一個月功課罷了~~

台幣保單

美元保單
fbi0072653 wrote:
最近在01投資理財區...(恕刪)
聽說壽險業拿我們繳的保費去海外投資損失150億,並向金管會求助動用準備金,大大怎麼看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115fin001
親愛的馬桶 wrote:
保險員口中利率2.2...(恕刪)
哇大大買200萬唷!太猛了!
還是一句話 有了解才買

不懂都不要買

不如把錢丟到其他投資

1230154 wrote:
在我的觀點,
躉繳儲...(恕刪)


同意。
一堆人儲蓄險到期就急著要馬上解約,當然會覺得跟定存差不多。
閒錢、放得久,且躉繳就好。
studentss wrote:
聽說壽險業拿我們繳...(恕刪)

如果再加上 台灣OIU賣外國人保單 碰上這情況 不就更慘 何況 台灣OIU和本地給的利益又有差距

富邦人壽和中國人壽在香港當地也有經營據點 那他們又怎麼樣的經營是否虧損 就就問號了
1230154 wrote:
(注意一下只有壽險可以指定身故受益人喔,年金險沒有)


jnlin_tw88 wrote:
我最近剛保了富邦跟國壽的網路年金險,都可以指定受益人,是不是有甚麼特別的規定?


這邊稍微說明一下,
一般來說,年金險也會有一個"身故受益人"。
但是這個身故受益人的功用,跟壽險的身故受益人不太一樣。
原因在於,壽險如果被保險人死亡,就是給付身故保險金,
既然是身故保險金,當然給付對象就是身故受益人。
因此我們說壽險有指定給付的功能。

那年金險有沒有同樣的功能呢?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為什麼?
這就牽涉到年金險的設計。
一般來說,年金險大致上可分為兩種,
一種叫即期年金,也就是繳完錢馬上進入年金給付,給付的標準就看你繳的保費而定。
另一種叫遞延年金,也就是繳完錢不會馬上進入年金給付,而是會有一個累積期間(年金累積期),這段期間,保單裡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累積增加,要保人可以指定一個未來的時間點當成年金給付開始日,比如指定10年後,那就是繳完錢,累積10年,然後再開始進入年金給付。

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儲蓄型年金險,都是屬於遞延年金
其目的就是利用這個年金累積期的增值效果,達成儲蓄的功能。
然而,如果今天被保險人身故怎麼辦?
這時,就要分成兩個階段,如果被保險人是在這個年金累積期內身故
那這時候保險公司的做法是"退還保單價值準備金給應得之人"。
問題點就出在這邊的應得之人是誰?一般客戶常常會誤以為這個應得之人就是要保人所指定的身故受益人。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年金險並不是壽險,
他是"退還保單價值準備金",而不是"給付身故保險金"。
所謂的"退還",就是說這筆錢原本是屬於誰的,只是暫時放在保險公司這邊,現在被保險人身故,契約結束,所以這筆錢要還給原本擁有的那個人!
所以保單價值準備金的擁有人是誰?答案叫作要保人
所以被保險人在年金累積期內身故,保險公司是把保單價值準備金還給要保人
不是給付身故保險金給身故受益人
因此,這個情況下,年金險並沒有指定給付的功能,因為他只能還給要保人,而不是給指定的受益人
而且常常會發生一種情形,就是一般人習慣要保人跟被保險人用同一個人。
所以當被保險人在年金累積期內身故,這筆錢因為要還給要保人,但是要保人也身故了,所以這筆錢就變成要保人的遺產
而實務上的作法,保險公司就會請所有的法定繼承人出來平分這筆保單價值準備金。而且這筆因為是遺產,所以是要繳遺產稅的。
以上是比較常遇到的第一個情況:被保險人在年金累積期內身故。

接下來,是第二個情況,也就是如果今天已經進入年金給付了,被保險人身故怎麼辦?
這個又要再分兩個情況,因為進入年金給付時,會有一個叫作保證期間或保證金額的選擇給要保人選,
假設,要保人選擇的保證期間或是保證金額還沒領完(進入年金後一律是由被保險人來領),被保險人就身故了,
那這時候,沒有領完的部分,就會變成身故保險金!
而既然叫作身故保險金,當然,給付對象就是前面指定的身故受益人了!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年金險才有指定給付的功能。

那如果超過保證期間或保證金額之後被保險人才身故呢?
既然超過了保證期間或保證金額,那被保險人身故,當然這張年金險的效力就終止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