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經濟數據一陣子下來後,不論是領先指標,同期指標及落後指標,似乎都還是落後股市的漲跌,一般投資者或法人,他們會去預測接下來三到六個月的經濟數據,所以會提前先去反應在指數,當看到經濟數據後,不論是哪種指標,都是輸給了股市的速度,但所謂的預測接下來三到六個月的經濟數據,說穿了就是收集平日的一些資訊整理成資料,然後再以這些資料去推測,透過資金配置,未來如果經濟數據不如法人們的預期,他們會再去自行減碼,如果超出他們的預期,他們會再去做加碼,一般在無風無雨的情況下,股市中的個股,其實都是超收了眼光費,這些眼光費僅有在大盤氣氛不好時,才會被一一的拿掉,這也是為什麼高手都會在股市氣氛不好及恐慌時在佈局,一般時候就在場外看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