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自從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法令實施以後,台灣開始向下沈淪

emeryville wrote:

錢本來就不會無中生...(恕刪)

是嗎?比特幣生了多少錢出來了


重點是拿到的錢變少就少努力一點
公司少賺一點薪資倒退20年
不知 現在面板股 群創 友達 分股票取代部分獎金或薪資
員工會不會搶著要
小弟也是曾經領過股的6年級生,對於樓主的想法感同深受,或許有些老闆或股東不認同吧,憑什麼要配股給這些沒出資的員工,這我也認同,畢竟立場不同,但看看華為,任正非曾經說過,「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人才。」對於這段話請各自解讀,個人代表自己看法,很認同這句,因為我問過不管內地或台灣同事,公司如果這樣待員工,拼了命都要加班debug, 現在整個環境都變了,大家可以早點回去就早點回去,以前聽學長說過的經典名言,去XX公司賣肝10年就可以退休,那就是因為有配股,這年代已經快聽不見了,反而換成去內地長駐可以少奮鬥幾年,另外還有其他工程師跑去炒房,因為才賺的到錢,本人6年級生,見証了整個台灣產業的演變,所以非常感同深受樓主所說的。我的結論是不管是因為政治或國際情勢的發展造成現在的情勢,期許台灣未來可以在造經濟奇蹟,停止政黨鬥爭,對於市井小民的我,只是希望全家有房住,三餐可溫飽,以上僅代表個人感受,不筆戰。
我想知道費用化到底是誰提出來的法案?
員工分紅費用化我記得是當初外資在吵的題材。外資為了炒高股價,賺取股利,刻意盯上台積電的員工分紅。說什麼台積的員工分紅讓股東損失幾十個百分點的獲利,不符合公平正義,也讓外資不想進入台灣的資本市場....諸如此類的理由。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就是政府迎合外資,將員工分紅費用化,導致現在科技業很難跟大陸競爭,直接導致台灣競爭力落後。加上鯊魚返鄉,全球因為金融海嘯,全球央行實施近乎零利率政策,又因為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與不公平的稅制,讓這些有錢人大肆炒房,讓台灣的房價與所得成長完全不成正比,又因為台灣房地產沒有實價課稅,房屋持有成本(稅負)又十分低廉,造成現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導致一連串的社會經濟問題,其實總歸一句話,這十幾年來藍綠政客,趁機配合外資以及資產階級,賺取社會中絕大多數的利潤,壓榨中低階的老百姓,可惜人民仍不自覺,還相信一些主流媒體(不管藍、綠媒體都一樣)以及一些資產階級豢養的學者專家(例如洩精河等人之流),台灣焉能不貧、不老?
當初口口聲聲說要將員工分紅費用化,讓貧富差距所小,讓這個社會更加公平正義,讓科技新貴死光光,結果呢?百業蕭條、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資產越來越集中在房地產,有錢人在全民所得的占比越來越高,年輕人薪水完全沒有增長,導致連工作的意願都消失了,這就是我們期盼的結果嗎?
小弟是六年級生,從事科技業,在新竹,但不是工程師,但我接觸的人幾乎都是工程師,這些人從小養成就十分不易,工作時數幾乎都是不眠不休,除少數幾家公司以外,以它們的整年度工作時數,以及犧牲掉的生活品質,年度分紅其實不算太多,大家可以捫心自問,如果要你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回到家還要on-call,假日隨時要standby準備上班,你多領這些錢,你願意嗎? 其實課技業的薪資除上工時,你會發現並不比傳產高多少。
不過這些前塵往事都已成過眼雲煙,台灣政體社會受的傷害已經造成(就像錯誤的能源政策一樣),民主政治就是自作自受的政治,誰也別怨誰,你我都是共犯之一。
公司發出的分紅本是從盈餘而來,不是憑空得來
為什麼不需要提列為費用支出?
如果沒有列為費用支出,公司的EPS是不是都是浮報
再者分紅以股票發放時,面額是以10元計,而非市值
這其中的差價,如果也不用申報
這公司的真實EPS到底是多少?

誰不想要拿股票賺大錢
但原本的制度才是大開作帳之門,鼓勵大家來炒股
不能作帳了,回歸賺多少發多少
簡單的說,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以前那個盛況,地雷總有一天會爆
讓沒有競爭力,無心經營的公司加入炒股
台灣經濟會更快泡沫化
沒想到到過了這麼多年
現在還有人不明究理,一知半解
又或者只是...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caf677 wrote:
公司發出的分紅本是從...(恕刪)

若沒分紅配股這個制度,就不會有今天的竹科,所以請大家要了解這個政策目的是在吸引當時的人才投入科技業。後來要廢掉這個制度的原因在於台灣科技業已經成熟了,為了會計制度要跟國際結合,所以才廢掉這個分紅制度。

Rambo1121 wrote:
中了阿共的陰謀還是...(恕刪)
樓好高 標記我慢慢看
https://ace0156.pixnet.net

Adfn wrote:
若沒分紅配股這個制...(恕刪)


分紅制度是企業內部的事情
企業要如何吸引人才,這該企業的自由
早期以股票吸引之,現在也還是可以
也不一定要給股票,也有國外企業發選擇權的
現金先入袋很好,拿股票或選擇權則是看未來

分紅費用化則是關係到上市企業財報
分紅費用化重點是要在財報中提報分紅的實際金額
這有主管機關在管轄,政府有義務與責任去導正
如果一家公司股價市值200元,共提撥1000元當作分紅
過往以面額10元/張計價,全體員工可拿100張
費用分紅化後照市值200元計,全體員工該拿5張
兩種做法的總提撥金額都是沒變的
但前者實際拿到的錢小於申報的金額,年度財報就會是錯的

股票的價值與企業的獲利能力有關
企業的股票不等於企業的金庫
企業要分紅,只得從自家當年度的盈餘拿
不是前一個年度,是當年
即便從股市直接發,發放張數也都要經過換算
否則連整個股市的市值也會是錯的
整件事情不會只是跟國際接軌那麼簡單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caf677 wrote:



分紅制度是企業...(恕刪)

分紅制度根本不是企業內部的事情,你以為財政部不會知道10元跟市值課稅的差別嗎?財政部默許這樣10元的課稅,而讓政府的稅收減少,就是政府對當時科技業的投資獎勵。你應該沒學過稅法,才會認為這種減稅行為只是企業內部的事情。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