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點就是,人老了退休之後,至少應該比年輕時過得更好,而不是老了就開始過著只能省吃儉用的日子。前面有人說,年輕時才要過得爽,才不要為了存錢,而犧牲享樂。但試著想想看,這討論串開始的八年多前,利率還有2%上下,現在只剩一半,OECD國家,很多都落入負利率狀態。我的意思不是說2%是多麼了不起的利率,而是要大家注意到,短短不到十年內,以前用想像都很難想像的負利率,已經在真實世界中出現了,大家現在預估自己三十年後的退休準備,是否應該要能應付更大的波動範圍為佳?
閉上眼睛想想看,當你已經上了六十歲,幾乎可以肯定沒有好的公司願意䀻雇你了,所能找的工作多半是低階臨時性的。假設有自己的房子的情形下,記入通膨因素,現在一個月需要花費2萬元,那30年後要維持同樣生活品質,4萬元的開支應該是免不了的,然後過了六十歲後,萬一再活超過八十歲,那通膨可能使得同樣生活品質需要的花費,再增加到8萬元之譜。
而我計算過,如果工作年資累積35年,以勞保年金公式:平均最高五年投保薪資*年資*1.55%,我大概也只能月領兩萬五而已。而在未來年輕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我對勞保年金可以隨著通膨增加而調整的幅度,不是抱著很高的期望。因此60歲之後,四萬扣掉兩萬五,你自己還要能拿出一萬五/月,等於一年18萬來支應日常生活開支。而這還沒算說,你想出去玩,家裡家電老舊換新,房屋修繕,車子保養...等等,必要的額外開支。
當然啦,如果覺得每天過著只有呼吸,維持生命徵象的生活,也是可以接受的老年退休生活的話,都不存錢應該也是過得去。不過千萬不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否則現在請一個外籍看護,薪水之外,再加上一個月含伙食費還有雇主該負擔的規費,都要接近三萬了,多加上這額外的支出,勞保月退給付一下子就透支了...
k82469913 wrote: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