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聯發科你看好到多少

我玩房產近10年 股票還算中新手看到這神經發真是他捏捏得,人幹嘛要工作?算一算從251.7塊的股票買它個7~8張8~9張的 我想少奮鬥4~5年也是不成問題 喔~還不算那些夠淡定的228塊進場,神經發就這樣讓人不勞而獲的當廢人吧,神經發繼續神經下去世界大同,財富自由囉 一起環遊世界吧~~~我請客真的不要懷疑,現在就讓我玩玩王阿姨的雲霄世界69.3買10張隔天70.2脫手 無限輪迴 反正王阿姨的玩法也只能這樣,營業員應該很愛我,中盤就喝喝咖啡吃吃蛋糕,看開盤和1300開始到收尾,當天進帳8k月入18萬,不要羨慕哥,只要報名以下,日本九州四國北海道東京ANA頭等艙我處理我處理
聯發科丶群創丶可成真的讓我賺翻了。群創變定存股,要抱到50以上
Soph02082007.pixnet.net
VERY GOOD~~看來本邪皇在股海是保守了,不至於要下注到本皇的眾豪宅,股海界的阿土伯接班人換樓上坐好坐滿
聯發科你看好到多少聯發科你看好到多少


這是日線
star network邀請碼:juichi.su pi邀请码: td00360 bee邀请码 td
跟著60分線指標做的話,盤整盤就要當心

特斯拉和大 wrote:
跟著60分線指標做...(恕刪)


幸好庫存還有37張,成本大約241

成本有點高
大海無量,波濤洶湧.
kyo0923 wrote:
幸好庫存還有37張,...(恕刪)


成本207
庫存16張
目標300賣出
8張,成本252,做頭成型才要出,500以上吧。
群創,數千張,成本14,也是做頭才要出

特斯拉和大 wrote:
聯發科丶群創丶可成...(恕刪)


群創抱到50以上……!
抱到100以上不是更好!

聯發科研發出新晶片helio P23,雖然有點像去年的產品再小幅升級,個人也挺看好的!


一顆晶片的失誤,為何讓聯發科市值蒸發近 3 千億?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06/25/chip-mistakes-mediatek/

失誤 1:生產成本比高通還高

一位資深 IC 設計公司主管指出,因為聯發科 4G 中階晶片的生產成本比高通還高。當高通殺價,逼得聯發科降價追趕時,就變成幾乎以成本價在賣產品。「如果高通(中階晶片)的毛利率四成,聯發科就是兩成,」這位主管指出。

台廠向來以成本競爭力傲人,聯發科竟然出現製造成本高過美國對手的離譜失誤,連美商聯博證券都在研究報告中以「驚訝」(surprising)形容。

聯博認為,原因可回溯到中國移動決定於 2013 年提前導入 4G,逼得聯發科急忙推出產品,「而沒有進行設計最佳化」。

聯發科為求快速推出 4G 產品,於 2012 年以 10.3 億元台幣購併瑞典公司 Coresonic,並將該公司設計的 4G LTE DSP,用於數據晶片。一開始也的確達到快速進入市場的目的,在中國 4G 的起飛期,得以與高通分庭抗禮。

但隨著通訊協定日益複雜,聯發科這顆急就章的數據晶片,後遺症也日益凸顯。

以去年推出的中階手機晶片 P20 為例,數據晶片有多顆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包括 Coresonic LTE DSP、2G/3G 採用智原的 FD216 DSP,還有一顆是當年向威盛取得 CDMA2000 技術授權之後,整塊一起加進來的的 CEVA DSP),結果採用同等級的 16 / 14 奈米製程,聯發科 P20 的晶粒面積(die size),竟然是同等級的高通驍龍 625 的 1.8 倍大,製造成本自然貴上不少。高通不願回應為何同等級數據晶片較聯發科小。

賣愈多、賺的不會愈多,「沒有獲利的成長」因此成為去年聯發科業績的基調。然而,連這股成長力道卻在去年底嘎然而止。到了今年,1 到 4 月的營收合計,竟比去年同期衰退 6.5%,導致聯發科在第二季面臨每股獲利 1 元的保衛戰。

原因出在聯發科在數據晶片的另一個嚴重失誤。
失誤 2:誤判風向,產品規格落後

去年 4 月,中國移動出人意表地宣布,10 月 1 日以後採購入庫的兩千人民幣以上手機,均需要支援 LTE Cat7 或以上的技術。這消息頓時震撼整個中國手機業與供應鏈,而最吃驚的莫過於聯發科主管,因為這代表當時聯發科所有產品,都不符合中國移動的要求。

當時聯發科最新的 helio X20、MT6755 等晶片,只支援到 LTE Cat6 技術。因為聯發科判斷,4G 的技術規格不會演進得這麼快,不用這麼早推出 Cat7 規格的數據晶片。華為也這樣判斷,但高通與展訊卻都已有支援 Cat7 的產品。

LTE Cat6 與 LTE Cat7 的不同在於資料上傳速度,兩者下載速度均可達每秒 300Mb,但後者上傳速度可達每秒 100Mb,是前一代的兩倍速度。

眼見要在半年內趕出新一代規格晶片不大可能,聯發科主管當時想出的辦法,跟中國移動談判,將 LTE Cat6 的性能提升到上傳速度達每秒 100Mb,稱為「LTE Cat6.5 」的折衷方案,並說服中國移動同意。

結果卻是 Oppo 等中國品牌客戶望之卻步,因為規格上寫的還是 LTE Cat6,帳面上是落後對手一代,挑剔的消費者不會買單。

「我們整個都傻眼了,」一名前聯發科主管說。

現在聯發科處於產品真空期、任人宰割的窘境,得等到隨著今年第三季,搭配全新數據晶片的 Helio P23 上市,才得已改善。

由美國團隊趕工兩年完成的全新的數據晶片,不但支援最新的 LTE Cat7/13 等通訊規格,解決產品線的燃眉之急,更將多顆不同通訊規格的 DSP 整合成一顆,體積大幅縮小,改善成本競爭力不如人的窘境。聯博證券估計,成本可下降 10%~50%。估計 Oppo、Vivo 以及金立等中國品牌可望採用。

接下來,由格羅方德代工的第二代產品,成本還可望再降 10%~15%。

因此,聯博證券認為,今年第一季,聯發科創下歷史新低的 33.5% 毛利率已經是谷底,將隨著新產品的推出及導入而逐季改善。隨著新數據晶片在 2018 年逐步導入全產品線,預計第四季毛利率可望回升到 38% 的水準。

「要看到 V 字反轉,不是那麼容易,」蔡明介坦白說。他指出,新產品導入、量放大,都要時間,「需要一、兩年時間來復甦」。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
當時聯發科最新的 helio X20、MT6755 等晶片,只支援到 LTE Cat6 技術。因為聯發科判斷,4G 的技術規格不會演進得這麼快,不用這麼早推出 Cat7 規格的數據晶片。華為也這樣判斷,但高通與展訊卻都已有支援 Cat7 的產品。

聯發科居然在Cat7上比展訊還晚推出, 就別怪大陸要綁標把聯發科擠出市場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