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的例子只是個簡單的模型,用意在說明,金銀本位與否,和經濟中是否有借貸系統是兩回事。但是金銀本位系統,無法處理「利息」這個元素。
在古代現實中,利息常常是以物代償的。但這也說明,金銀本位系統是無法處理利息這個問題。
利息雖然在可蘭經中是不義的,但還真沒聽說過哪一個稍具規模的文明能執行零利率借款。或許幾百人的族長借給族人是做得到,但在國家的層次,絕非常態。經典是理想,不是現實。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獄,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否真的是現實?
金銀本位系統一樣有通膨,通縮。認為用了金銀本位系統,就可以解決現代貨幣系統的問題,是太過天真的想法。
這棟樓正反雙方高手的論辯很精彩,小弟我對於這個話題雖然認識不深,但也因為對於美元指數與貴金屬期貨的走勢有興趣,所以這棟樓讓我看的津津有味,也正因為對於這些東西有興趣,所以注意到下面這篇11月初的新聞,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實際影響,畢竟我是外行人所以無從判斷,不過這棟樓的內行高手甚多,應該可以從新聞中推敲出某些訊息。
以下是MoneyDJ的新聞,來源(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d0db677-e142-49f8-b283-6e09dbe8864a)
美元霸權動搖?美國對IMF一票否決權 明年轉交BRICS
2016/11/04 16:57 Moneydj理財網
MoneyDJ新聞 2016-11-04 16:57:11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尼克森總統在1971年宣布美元脫離金本位制,美元霸權的時代來臨,但聯準會(Fed)大舉印鈔、濫用美元儲備貨幣的地位,全世界的容忍度逐漸達到臨界點。美國財經暢銷書知名作者James Rickards指出,中國即將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改變世界儲備貨幣系統的機制,美國對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即將轉交到新興國家手中。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見此),美國在IMF的投票權,權重超過15%,也就是說,美國具有一票否決權,任何重大金融改革如果得不到美國的首肯,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Rickards 2日在接受The Daily Coin專訪時指出(見此),美國在IMF的權力即將在明(2017)年出現變化。
目前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與南非,簡稱BRICS)在IMF的投票權重合計有14.9%,只要多上0.2%,就可取得絕對控制的投票權,能左右IMF政策。Rickards說,金磚五國計畫在明年額外取得最多2-3%的投票權,對IMF政策的否決權,即將從美國這個單一國家轉移到一群國家身上,而這群國家正好都對美元霸權深惡痛絕。
Rickards指出,在9月4日舉行的G20會議以及數週前在印度的金磚五國高峰會,都曾發表公告,指稱金磚五國將對IMF的政策擁有否決權,而IMF也承認,會在2017年重新檢視各國投票權的權重,是時候把重要新興國家的權重拉高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出席了G20高峰會,因此美國對這件事情早已心知肚明。
對黃金而言,各國央行的需求至關重要,畢竟全球出產的黃金當中,有20%都是由央行持有,而美國財政部更是全世界儲金量最高的官方機構、持有的黃金多達8,134公噸。最新研究發現,各國央行自2008年以來的購金速度,已可媲美1870-1970年,顯示央行之前雖曾試圖除去黃金的貨幣地位,現在卻有翻盤可能,黃金似乎再次成為貨幣管理的要角。
MarketWatch、TheStreet.com 9月19日報導,金融研究機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ffici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um,簡稱OMFIF)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自2008年起,各國央行年年買金,平均每一年都會買超350公噸的黃金,加碼的速度已經追上1870-1970年,而累積的購金量則超過2,800公噸、儲金總量膨脹9.4%。
在這幾年間,已開發國家的黃金儲備量大致維持不變,但中國大陸、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卻拼命建立庫存。這是自二次大戰結束、經濟在1950-65年復甦之後,各國央行累積黃金最久的一次。
0909小金魚 wrote:
聯準會從2008金融海嘯後增發貨幣達400%以上,
表面上是要瞬間消滅可能發生的通縮,
實際上卻是國力已經衰弱而別無他法,只能印鈔救急。
這個說法不太公平
2008金融海嘯有兩個大問題
一是金融體系流動性風險,FED的大量支持可以支撐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不然會連鎖反應崩潰
另一個是瞬間的大量失業,當時各國幾乎都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雙擴張來面對
純就上面兩個狀況來說,FED確實有部分完成當時面對的問題
但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有反作用力
FED現在這樣大的資產負債表當然有其風險和不合理的地方
政策要用付出的代價和取得的成果來判斷政策的品質,不是都會有好結果,但也不是都只有壞處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何一個國家想實施金本位,而把金價對應到的貨幣價值,設定超過這個勞動生產力,
則大量盜挖必然發生。而且在開發所有的金礦後,也必然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口。
而如果金本位發行的代幣價值低於這個生產力,則擠兌也必然發生。
金銀本位系統的不穩定性,根本不可能在今天全球化的交易系統中,存活過10年以上。
是誰告訴你全部金本位?
當人民幣完成國際化時美元必定失去地位,
到時沒有美國信用(更正確的是美國已經沒有足夠信用)當成貨幣基礎時,
必有一個或多個系統取代美元成為貨幣基礎,
金本位、銀本位、特別提款權,或是一個由國際共同協商的協議來成為貨幣基礎,
而這些方式可以同時執行,至少金銀本位的恢復或部分恢復顯然是可能的,
總之再怎樣都不會是你推崇的美國信用與美債這種借條。
當15年後中國GPD佔全球三成時,
為何中國還會願意用更小的經濟體、已經沒有信用的美國當成貨幣發行基礎?
中國已經慢慢開始試圖掌控全球期貨,擴張人民幣,
理由是中國已經漸漸具備控制的條件,只是目前還不夠強大而已,
時間自然會解決這問題。
依照中國目前對外合作模式與放棄亞投行的意國否決權就可以看出來,
當未來中國提出新的貨幣發行基礎與取代美債時必然是採用各國共同協議的方式,
不會是現在美國的霸道與掠奪作法,所以人民幣不會完全取代美元。
兩國的文化完全不同,一個是五千年古國,一個是暴發戶,心態與作法自然不會一樣。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哈哈哈⋯⋯什麼叫部...(恕刪)
一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美元身上,當美國經濟佔據世界的比重下降到一定比例的時候,美國做為國際交易貨幣計價的地位一樣會被挑戰,事實上過去幾年就已經被質疑很多次了,但美國仍是目前世界第一強國,甚至未來十年應該都是,但影響力正逐漸下降也是事實
未來單一貨幣當成國際計價恐怕是不可能的,類似SDR這種一籃子貨幣讓大多數國家不滿意但可以勉強接受的機率最大,這一籃子貨幣當然包含美元在內的主要貨幣,但放入哪些種、比例多少有得吵了
但不管怎樣,想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貨幣,被認同的信心是必要的,而含金量的多寡(畢竟黃金還是很大比重做清算用)對提升影響力有幫助,含金量高(比例高)的貨幣在危機時容易是避險的標的,也對爭取國際影響力有幫助(只是其中之一)
川普的封閉政策(我個人覺得那是選舉語言,上任機低的機率會這樣做)對美元傷害很大,美元過去可以做國際計價單位,很大的原因是美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且佔據比重很大,RMB想取代機率很低,但壓迫美元地位進一步降低的機率大多了,一籃子貨幣比單一貨幣更容易爭取支持,但這不是最近幾年可以做到的,十年後有點機會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