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專職在家操盤多年的您請進(12/08版主更新)


ccty1971 wrote:
說的對極了 我確實...(恕刪)


公職人員最適合存股了,因為收入穩定,借款利率低

應該等股票賺到錢才離職
waneslacakus wrote:
不過一旦多人知道,這方法就會失去效果,畢竟這是零和市場。

談談小弟認為的零和遊戲.別人可能跟我想的不同.

所謂的零和遊戲,就是A贏的錢,就是B輸的錢.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例:期貨,選擇權....

股票就不是純零和遊戲,

1.單一筆交易下,股票現貨市場本質上就是「零和遊戲」,有人買股票,就代表有人賣股票。當買股票賺錢時,就代表另外一方是賠錢。
2.如果將時間格局擴大,如果維持多頭格局,多頭買氣不斷,不斷換手,股價持續上漲,大多數人都獲利,這時候就成為「競合遊戲」。
3.如果公司經營良好,每年配發股息股利,額外的資金分發給投資人,只要公司股價長期趨向上,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賺錢,市場一片看好聲音,投資人成為彼此 「競合」 對象。

「零和遊戲」是一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遊戲局面,「競合游戲」卻是讓大家都高興的遊戲局面.

笑話一則:

兩個經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便討論經濟問題甲經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思索著對乙經濟學家說。

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乙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甲經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

過了一會兒,乙經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

甲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乙經濟學家把甲給他的 100萬還了回去。

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回過神來,對甲說不對阿,我們誰也沒有賺到錢,卻吃了兩對狗屎。。。

甲也回過神,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造了200萬的GNP阿!.........
卍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 卍

iamuniki wrote:
金錢遊戲玩得好就是...(恕刪)


你想得太複雜啦,三千萬0050買下去,我就躺在家裡不上班了,不過好無聊啊,去創業咖好玩。
Q:當初是如何踏入這行的呢?

A:不想替別人工作,想替自己工作,所以踏入這一行 把自己定位在"資產管理人"

目前投資有三種

1.小生意 每月穩定獲利5-8萬

2.房地產 約900萬資產 地點好 出租快,每月繳1.3萬,20年後就有一間900萬的房子無貸款

3.股票 採用股息套利避險策略 每年穩定賺8%配息32萬和退稅3萬


Q:面對家人.朋友.親戚.伴侶的質疑是如何處理?

A:家人都很支持,因為獲利不斷成長,重點是風險控管...
8/25股災時 就看得出他們和我的差異 數字會說話

至於親戚,一致性的只說就是經營小生意和投資房地產 對股票就別談了!!


當慢慢地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時,不禁懷疑是曇花一現或是可以一直穩定獲利?

時間和數字會說話,不然自己講再多都沒用,就跟考試一樣,成績拿出來!!


Q:當生活的經濟來源全部要靠投資收入時,帳面上的漲跌會不會牽動著神經?


A:因為不是賭博,而且做好避險,所以帳面上的漲跌完全無痛無癢...

而且兵分好幾路,就算真的股票全數陣亡(雖然不可能發生),還有房地產和小生意



Q:當穩定獲利並行之多年後的操盤手們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


A:住在15坪的房子內 開一台10年的老march(還沒有小孩,以後有小孩會換車)

平常騎一台8年爛機車,午餐隨便吃 晚餐老婆下班一起吃飯 過著跟一班人無異的生活!!

股市雙贏策略!

arqfool wrote:
談談小弟認為的零和...(恕刪)


不好意思
是我沒講清楚
我是指大多數的金融市場為零和市場
而非單指股票市場
畢竟這篇談的是專職投資人
那麼範圍就不應該侷限在小小的股市

講到投資
多數的國人都把範圍限制得很小
不是股票就是權證、期貨、選擇權和商業保險
頂多加個外幣帳戶或DCI
做貿易的可能就用DF、NDF
有資產的買個房地產...等

其實金融市場很大
若是對金融投資有興趣
就不要畫地自限
否則資金靈活度會很窄
再來最好多吸取相關資訊
尤其是地緣政治---若你真的打算專精

打個比方
大家都知道週四ECB議息會議
從9月起一連串的小天鵝
多數市場投資人都可以猜測到ECB屆時會降息、展延或加大QE規模
所以EUR一路漲盪下跌
雖然部分人對技術分析嗤之以鼻
但不可否認
EUR這波下殺反彈的價位真的抓地到
無論是畫粗胚的波浪分析或其他更嚴僅的方式

11/6

12/4

以上2張我是用波浪大概抓一下
當然波浪很可能大家畫的都不同
所以最好搭配其他工具、分析

接下來我用這2張圖做模擬
假設11月6後推估EUR將下跌到1.047~1.053
因為這是EUR/USD
無論基礎貨幣為何(即帳戶計價貨幣別)
放空或做多的損益均為USD

假設今天我有本金10000USD,操作外匯保證金
我在1.07383放空一口EUR/USD
使用保證金約1000 (實際約1100~1300隨匯率變動,為方便說明假設1000,剛好10被槓桿,中長線投資大家請控制在3倍以內)
並在周四ECB開會前平倉
假設平倉價位在1.05383好了
剛好200點約2000USD
接下來
可以選擇做多EUR/USD
也可以選擇二項式賭ECB展延QE或降息 (二項式賭博成分太高,不建議投資)
或者選擇放空歐洲股市(股市、股指、期權...等)
或操作隔夜利率、德債、美債...等
甚至做多歐洲房地產 (但得承受EUR貶值的匯損)

這邊的房地產泛指REITs
別傻傻地去買賣實體房地產
以我們這行的角度來看
房地產界除了建設、承銷公司需走實體產業外
一般人除非有居住需求
否則不建議購入實體物件
別說放個幾年會上漲
實體物件上漲
衍生的證券一樣會上漲
而且證券可沒折舊損耗問題
重點是市場變現、流動性相差太多了

好拉回來範例
假設我們選擇操作股指
因為之前投資獲利的是美元
投資歐股有匯兌問題
於是選擇放空美股 (Yellen週三週四放話升息機率極高)
看了美股大盤的型態
發覺幾乎都在打頭部
那怎麼辦?下周在操作?
那不就變解盤、預言了
恐怕有廣告的嫌疑
故以下用12/4~12/5的商品線圖來事後諸葛一下

假設我們選擇等週四晚上超級瑪莉演講完畢
歐股跌到底再來做多歐股 (賣預期買事實)
這時就有許多歐股可以供我們選擇
不過一個人的精力有限
研究全球各股需要許多時間
所以我們選擇指數ETF
不想有匯兌風險也可以選道瓊歐洲50





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多黃金、銅、玉米甚至是原油
不過由於OPEC周五開會
依美國政策 (主打俄、中)
沙烏地阿拉伯為主的國家不敢減產
加上老美對伊朗原油解禁
伊拉克原油半價傾銷 (IS)
北美原油也要大舉外銷
所以普丁才會對IS動手 (俄羅斯靠出口油氣度日)
總之就是週五應該會下殺





最後選一個看得順眼的作多
週五晚上平倉
以上就是一個小型的投資規劃流程
需要很多資金嗎?
只要適當運用槓桿
並不需要很多錢
但是有個前提
你不能是賭徒
必須要控制好資金安全

投資並不是任何時刻下單就立即獲利
而是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操作
並且經過一定的時間
才能得到豐碩的果實
沉著穩健耐心才能再條路上走得遠
waneslacakus wrote:
投資並不是任何時刻下單就立即獲利
而是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操作

小弟輸怕了,我不敢下賭漲跌的商品,現在我做的期權套利,就是要下單就立即獲利(嚴格來說是鎖利),若無法確保獲利,我就要去當街友了.........
卍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 卍
waneslacakus wrote:
畢竟這篇談的是專職投資人
那麼範圍就不應該侷限在小小的股市

waneslacakus 兄,小弟沒有否定您啊,只是講一些個人的看法.....

小弟是靠期權套利為生,其它的金融商品,我就像文盲一樣,不懂與無知,

我了解自身的斤兩,沒有穩定的獲利,我不敢碰.....
卍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 卍
arqfool wrote:
小弟輸怕了,我不敢...(恕刪)


期權套利?也OK呀
這讓我想到B-S MODEL
剛接觸時天天跑回歸的苦日子
時間過得真快...

呵呵
上篇文最主要的意思
是想讓大家知道把投資的項目放大
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的運用資金
當然可以投資的商品上萬種
並不需要每樣都熟悉
只要熟稔一、二樣
可以獲取穩定的報酬就可以了


Adfn wrote:
我也是專職投資人,我前一個工作年薪約兩百萬,會轉專職投資人純粹是興趣在此
另外我覺得自己的個性適合當專職投資人。
我屬於長期投資,所以常常一兩個月都沒下單,主要的投資標的都是投資未來有發展或能成長的產業
不知網上有人是否跟我有相同的投資模式呢?...(恕刪)

可以一兩個月都沒下單,又是長期投資的操作手法。

可見閣下沒有金錢的壓力,才能用這種方法來投資。
不昧因果
waneslacakus wrote:
不好意思
是我沒講清...(恕刪)


看來這位網友是真的靠操作吃飯的
所謂專職操盤,應該是指的每天都要進出,靠著從市場波動中賺取利潤的人而言
有些人是因為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需要在各個不同市場上分配資金來賺取穩定報酬
網路上常把兩者混為一談...

兩種人其實是有根本上差別的
對前者來說,零和市場其實是比較適合每天工作的地方(保證金交易、期權之類)
對後者來說,跟實際資產有連接的有價證券反而比較適合(股票、債券、reits之類)

零和市場的利潤來自其他參與者,公平性是最重要考量,使用槓桿是必要的工具
就好像有人可以靠賭21點賺到幾百萬
市場上確實有人可以靠波動賺錢...說白了
只要贏過50%的參與者就可以分享市場利潤
但是能維持多久又是另一回事

配置資產的族群,所考慮的又是另一種角度
比如這一期財訊當封面的尹衍梁投資生技公司
當去年基亞引爆生技股大回檔的時候,尹衍梁的公司反而在低價的時候增加持股
差別在,股價的波動不會影響到投資者的資金調度
白話點說,不缺錢。所以考慮的比較遠,價格的波動就像山路上高低起伏,是必定要經過的路途

回到w網友的論點
有一個問題我覺得是最難的,如何結束投資計畫?
比如說同一個例子,放空歐元...
那是應該要在ecb開會前就結束放空部位,還是該在ecb決策確定之後結束?
在使用高槓桿的情況下,不同的時間點結束,會影響一次操作行動是賺錢或賠錢




socomplicated wrote:
公職人員最適合存股...(恕刪)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