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三雄這段期間股價走是蠻一致的,都是一路下滑,來到一年來波段低點, 對於電信三雄的未來,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分享~
《熱門族群》4G變毒藥?電信三雄苦澀
2013/10/21 11:17 時報資訊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31021/3/42irl.html
【時報記者王可鑫台北報導】4G總標金衝上千億大關,帝王段1800MHz的C5頻段標金更超過664億元,比率居全球釋出同頻段競標的國家之冠;標金越衝越高,競標業者肩上壓力也就越重,其中又屬電信三雄影響最鉅。
由於電信三雄肩負著不得不標的壓力,標金再貴都得「吞下去」,也因此令市場擔憂,4G對電信業者的前景從良藥變成毒藥,股價也隨即反映市場擔憂,台灣大 (3045) 重挫逾5.5%,遠傳 (4904) 同步大跌4%,中華電 (2412) 、亞太電 (3682) 則壓回逾1%,且外資近兩個交易日也連續賣超台灣大和中華電。
六雄競標4G於上周五正式衝破千億大關,遠比當初外資推估的至多700億高出許多,相對於新進業者鴻海 (2317) 旗下國碁電子和頂新的台灣之星具備的「退場機制」,既有的電信三雄卻是騎虎難下,標金再高都得「吞下去」,包括一開始必須先支付頻段的底價金額,後續逐年支付標金,加上基礎建設的投入,4G的獲利方程式恐已遭到破壞,對電信業者的前景也快從良藥變成毒藥。
另一方面,4G標金衝上千億,帝王頻段1800MHz的C5頻段標金更居全球釋出同頻段競標的國家之冠、逾664億元,也令市場憂心如此大的標金最後是否只肥了國庫,電信業者最後不得不把天價的標金支出轉嫁至消費者身上。法人指出,4G頻譜競標將使得市場看淡產業前景,加上特定頻譜標價異常飆升,可能導致未來電信商的4G服務成本驟升;在4G頻譜疑慮持續壟罩下,對台灣電信業前景維持中性看法。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你應該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一段吧?
90年的房地產泡沫倒了多少建商,銀行的逾放有多高你查過沒?
跌幾年就消化了 ? 多少人跳樓你沒聽過
這幾年建設公司的股票比以前的體質好多了,因為能活下來的都不簡單
怎麼會沒經歷?我講的消化是指房價泡沫消化(緩跌)。至於銀行呆帳部分,當時房價的價格泡沫沒現在誇張,但是都還是會有你說的那些結果,三商銀也因此一路走空,政府還有降金融營業稅等招數來增加銀行獲利,所以這次政府用奢侈稅讓房價不要再持續大漲,不然早晚必爆,然後又拼命想讓銀行藉由人民幣來獲利(順便希望可以做為2016上萬點的題材),很可惜對岸有自己的問題,這顆糖不像降營業稅一樣對銀行業無害,萬一對岸出包了又反過來成為禍源之一,別忘了當初台灣金融海嘯相對較輕也是因為營業內容較為本土化及傳統,但還是被雷曼債牽連。
目前大型公股每間都或多或少吃了一些(政府不讓它直接倒的)不良金融機構。萬一不幸這次爆了(我沒說一定會爆,不過現在的泡沫實在不像話),大型公股很可能不能再做盤子,存保也沒錢賠給接手者(那就是沒人要接手),後果不會比當年台灣體質還算OK時好,我前面提過了,當時政府財政還算正常,台灣經濟還沒像現在這樣要死不活,當年也沒四大慘業,除了營建業外,倒閉的多是不負責任債留台灣錢進大陸的中小型傳產。
至於你的最後一行乍看沒錯,但實際問題在於引發大量價格及數量泡沫的,都是近年才成為房市暴發戶的(目前蓋屋量大廣告兇的兩間,在當年大都沒沒無聞,猶如上一波的東帝士,東帝士也是快速走紅的,在更老的國建太設眼裏一樣是新一代的),老一輩存活的建設公司整個反而走較安全路線(蓋真豪宅給有錢人,蓋購物中心自營),然後各地還是一堆中小型建商(這種大半沒在永續經營的)搶建,前陣子台北還有地上權拍賣的也是新建商。永遠有不怕死的新建商大膽拼泡沫,剛提到的兩間其中有一間連手法都和前人一樣自開人壽,金融海嘯時還請總統幫忙,現在已經列名資本適足率不足,「舊的存活的體質好多了」有什麼意義?製造最大問題的不是這些舊又存活的。
這次另外有許多民眾在低利時貸了未來升息或不景氣時很可能付不起的三十年(名符其實的二代宅創新,兩代宅男父子都要付貸款)貸款,不像當年的貸款人至少可以自己撐,原因還是先前說的,泡沫程度比現在小,以及當年台灣大環境比現在好,不是老建商體質好就能幫其他貸款人解決問題。
總之,我對泡沫破裂的看法很簡單,就像你把易燃物放在人滿為患的戲院逃生門口,沒人敢說一定會失火/何時會失火/如何失火,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失火了一定很慘。至於能有多慘,就看違反安全規定的項目有多少以及有多惡劣。而這間戲院你平常看一定是財務體質良好,客人很多啊!
PS: 我覺得我們可能在雞同鴨講,你可能只是在找理由強化金融股上漲的合理性,我前面文章也說金融股就線論短中線是多頭走勢,不過我一直講的是金融股的不穩定因素,在沒快出問題前,和股價會不會漲本來就沒有太大關係。你如果只是要賺差價,根本不需討論這個,我說過,散戶看技術面就好,光看技術面,三商銀二十年長線的股價說明了一切。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個我個人感覺和你不同,80年的資金狂潮至少把全台灣的房子炒高了三倍以上,現在最多是一些小部份的區域有二~三倍的漲幅,我老家萬華也還漲不到二倍
你只看房價倍數,沒看其他房價所得比因素,當時大家所得一直在上升。另外以前利率高,自住也很少人用寬限期,能貸得起通常可以長期付得起(一直在升職加薪,大環境失業率不高),現在利率低,變相鼓勵一般人冒險,雙北以前哪有一般家庭貸到上千萬的?
我老家當年(已經是近十年屋)就從100萬漲到有人喊400萬。但以當時薪水來看,實在是100萬舊價格偏低,和人民所得比並不算貴,新房更貴(你講的是這個),但對當時有能力買新房的人也不算天價。現在台北三房兩廳的舊房有一般家庭合理負擔得起的嗎?但是已有許多人咬牙貸下去了。這就是我所謂的戲院逃生門外的易燃物。
pineman wrote:
你只看房價倍數,沒看其他房價所得比因素,當時大家所得一直在上升。另外以前利率高,自住也很少人用寬限期,能貸得起通常可以長期付得起(一直在升職加薪,大環境失業率不高),現在利率低,變相鼓勵一般人冒險,雙北以前哪有一般家庭貸到上千萬的?
我老家當年(已經是近十年屋)就從100萬漲到有人喊400萬。但以當時薪水來看,實在是100萬舊價格偏低,和人民所得比並不算貴,新房更貴(你講的是這個),但對當時有能力買新房的人也不算天價。現在台北三房兩廳的舊房有一般家庭合理負擔得起的嗎?但是已有許多人咬牙貸下去了。這就是我所謂的戲院逃生門外的易燃物。
90年代的空頭時期,台灣薪水並沒有漲多少,漲的是80年代,所以那時候的收入狀況並沒有比現在好
而現在的利率是當時的1/3以下,所以現在絕對不會比以前危險
建商和銀行也比以前成熟,屯地和超貸的很少。
利率會回到10%嗎? 我看十年之內不會,有5%就要嚇死人了
理由: 石油從20美元漲到100美元+大陸崛起 都沒把通貨膨脹搞上來,
未來十年我看不到通貨膨脹的實質誘因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