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羅傑斯驚語:人民幣可能將升值500% 要賣的找我!

0800_9527 wrote:
中國的鐵公基就是個圈...(恕刪)

看到問題,要想到的是這些問題可不可以解決,如果可以,該如何解決,不是如此嗎?
世界各國哪一個沒有自己的問題?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就是商機嗎?

例如中國要推的兩型化社會,我想您或許應該去了解那是要做甚麼,您如果能為中國的這些問題提供妥善有效的解決方案,我相信您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

別把中國看成一個完整的大國,實際上他跟美國的聯邦政體沒兩樣,中國有很多自治區,這些自治區基本上沒出甚麼大事的話中央的權力是完全下放的

消費能力如何要看生活習慣,中國人很努力會賺錢會存錢,但講到花錢和享樂那就要依賴這些80後90後的新生代了(看過這些以炫富為樂的富二代富三代,我相信你不會對他們的消費能力再產生任何懷疑)
產能既然已經過剩,那問題就應該要放在開發消費能力上而不是繼續著眼在擴充生產能力上(由追求量轉變為追求質)以前是先求有,現在已經有了那就要再求好

貧富差距各國皆有,這是資本主義競爭的必然結果,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會比中國好到哪裡去,只是中國的人口基數大,放大來看屬於底層的人口就很多,但不管你怎麼做這80%的中下階層人口是無論如何都會存在的,只看你要如何把他們安置在適當的位置而不產生亂象
20/80法則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所以80%的人享有較少的資源本來也就是生活中的常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能做到人均收入五千美元以上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要達到均富?先看看歐美先進國家自己做得如何吧,有些人均收入三萬美元四萬美元的國家,貧富差距也沒有比中國好到哪裡去

給你提個醒,不動產普遍情況下在華人社會就代表一種"信用額度",玩味一下,您就能懂為何華人社會的不動產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歐美可沒有這種觀念,還有一點,華人家的觀念跟土地是綁得很緊的
goblinlord wrote:
看到問題,要想到的是...(恕刪)

負二代 三代 = 消費能力 ??

等著看...

希望中國不是下一個日本
gggyyy123 wrote:
負二代 三代 = 消費能力 ??

等著看...

希望中國不是下一個日本 ...(恕刪)


誰也沒有能力預測未來,不過我會建議你該多去中國實地看看而不是只看報章雜誌的報導

13億人口的食衣住行育樂就是大問題,而13億人口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看到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商機
世界上有誰會殷殷預期歐盟垮台或預期中國垮台?大概也只有美國一家別無分號了

日本?一個美國的附庸有甚麼好說的,日本是成也美國敗也美國,看美國比較準,美國要日本走西日本不敢走東,但中國可不是美國的附庸啊

0800_9527 wrote:
中國的鐵公基就是個圈...(恕刪)


基本上我對兩件事看法有點不同

第一個是出口產業,我對馬教授那樣的說法是不認同的,他說了非常多年了,我從一開始相信到發現怎一直沒發生才去實際瞭解狀態,發現那跟本要發生的機會很小,大家都一直看中國狀態,去看一下東南亞狀態吧,除了基礎建設緩慢外,東南亞國家比中國更沒機會的是,只要經濟一有一丁點起色,比中國更投機,相關的經濟數據也很差,我個人覺得這其中最有名的是越南,經濟剛有起色,工資、炒房、炒股、CPI、……等等,比中國還恐怖,幾年前還不少報導越南,現在呢?同樣情形也發生在印尼、印度、菲律賓、……等等國家,程度差異而已,沒比中國安全多少
我自己有算熟悉的紡織廠和鞋子廠,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都有設廠,以一家鞋廠為例子,中國、越南、印尼都有廠,但主力還是在中國,這是需要大量人力的低階,他們因為中國調漲工資也很想離開,但狀態是越南、印尼也差不多,但基礎建設更差,越南有兩萬勞工,但卻得分成三個廠生產,在中國一個廠就可以三萬人,基礎建設沒有中國那樣建設的速度,未來幾年內都只能少量的遷移,要大量根本不可能
至於中階,部分回來台灣有機會的,有跑過自動線的會瞭解,大量自動化的其實在台灣生產沒比大陸成本高,甚至在日本生產沒比台灣高,這部分不一定要在中國生產
高階部分是中國想發展,目前進步不快,以我之前拿樣本的經驗看,中國在工業用品部分其實進步很快了,樣品的品質是足夠的,但量產上品質穩定差了點,且成本沒比先進國家便宜,但這種就是不投入以後沒機會,中國不能說會成,但有機會(用國貨保護,國內市場夠大,但先決條件是東西要能用)

第二個是房地產,我是不瞭解為何這樣擔憂房地產泡沫,在有點道德的經濟學中,買房不是必要行為,住房才是,所以CPI各國計算的都是租金,沒在用房價計算的,只要租金還能跟上薪資水準,那人民住的需求就算達到政策目標
把房價炒高或想買房自住的,那是買的人的資產,資產可能膨脹也可能貶值,買的人要自己注意風險,跟買股票、債券、……等等這些資產一樣,風險本來就是自己承擔
房價泡沫唯一需要注重的是銀行體系是否連帶出事,國家的貨幣機制是透過銀行體系進行的,只要是大規模的銀行狀況,幾乎都是國家接管的,意思是由納稅人買單,這才是需要注重的,你都拿你自己的錢買房,被火燒掉了你沒有保險,那是你家的事,房價泡沫也一樣,這些人破產只要不拖累銀行,讓這些人破產不是壞事,要投資或投機,這是必須承擔的風險,但重點在銀行體系不受傷
當然房價泡沫銀行沒有不受傷的,程度上差異而已,大陸對房價有關注,我個人主觀的判斷是得付出代價,但可以控制,但這是主觀判斷,當然有可能判斷錯誤
房地產的另一個麻煩是他是經濟活動的一部份,以大陸來說約10%,當價格往下時,需求反而減少,活動量會下降,除了資產減記外,其他相關經濟活動會下降,以經濟學來說,會注重在這段期間的失業率,政策上來說需要尋找或提升其他經濟活動來解決這邊產生的失業,這部分來說,我個人主觀的判斷是中國在財政政策上還有空間、貨幣政策上也還有空間,會有效率差的問題,也沒辦法全部解決,但改善一部份的機率很大,可以控制的機率也很大,當然這也是我主觀判斷,有可能判斷錯誤

我永遠都用相對比較的方式觀察,這是經濟學最難懂的地方,他不是數字交易的判斷,是那種兩個頻果換三個香蕉這種判斷,更討厭的是他的基礎是機會成本而非會計成本,那更增加難度,且判斷一定帶有主觀的想法,會有錯誤率的,有好的方法判斷不代表一定判斷正確

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以會計成本看取得的成績不錯,但如果以機會成本看呢?恐怕代價未免太大了,不然不會政策轉彎需要調整結構的,中國的政策從最高領導多次對外發言都確定的說調結構,那才是他的主軸,調有成功才算能求長遠發展,但以目前來看,調整不算太成功,但最近幾個月數據看起來,有一點點起色(消費的增長率有上來一點點),成功與否還是未知數,沒辦法很快有結論,只能說有機會
economic wrote:
基本上我對兩件事看法...(恕刪)

在追求質這件事上,中國有一個兩難
如果不嚴格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那對於追求高質量的產品開發者來說就是風險,會形成劣幣逐良幣的狀況而讓追求創新的開發者們裹足

但如果嚴格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那對於中國自己的那些山寨產品來說,又會形成一個該抓還是該放的難解問題

所以中國如果真的要在品質上有所提升,制度的完善可能是不可不做的第一要務,有後顧之憂,很難讓這些投入開發的專才們全心盡力的去衝去做

goblinlord wrote:
在追求質這件事上,中...(恕刪)


經濟學本來就是選擇的科學,維持現狀也是一種選擇,時間是不會停止
不是所有事都可以完美解決、甚至有的不能解決,每個國家都有難處,一樣是相互比較,看比起來誰好而已
economic wrote:
房價泡沫也一樣,這些人破產只要不拖累銀行,
讓這些人破產不是壞事,要投資或投機,這是必須承擔的風險,
但重點在銀行體系不受傷...(恕刪)


是啊...問題是你根本不明白
事情已經惡化到什麼程度


真的能從銀行搬錢的會是普通人嗎
搬到連習老大都緊張起來


中國的特權階級真的很有錢
這幾年中國在世界各地也累積了不少財富
這是事實

但人的貪念永遠壓倒一切
混沌ZERO wrote:
是啊...問題是你根本不明白
事情已經惡化到什麼程度


真的能從銀行搬錢的會是普通人嗎
搬到連習老大都緊張起來


中國的特權階級真的很有錢
但人的貪念永遠壓倒一切...(恕刪)

看來你有深喉嚨的內幕消息
方不方便透露一下事情到底惡化到甚麼程度?

混沌ZERO wrote:
是啊...問題是你根...(恕刪)


任何地方都有特權階級,日本有、台灣有、美國有、中國也有
從銀行般錢倒銀行的例子很多,但不表示問題會拖垮整個國家
中國政權的底線很簡單,會危害到繼續執政的沒有情可以講,要繼續有特權也得先確保政權不會丟掉,誇張到有可能危害政權的,殺雞儆猴是一定會辦的,說難聽一點,貪污特權可以,得有個限度,超過也是辦

你覺得銀行能多受傷,能超貸的能有多少比例,中國銀行體系擋不住?
我不會說銀行不會受傷,我說的是付出不小代價後,控制住的機率比較大,當然我有說這是主觀判斷,也許如你所說不堪一擊,但你一定對嗎?

混沌ZERO wrote:
是啊...問題是你根...(恕刪)


美國直接印鈔注入銀行體系不是更貪嘛???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