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別再批評彭總裁了,2008金融風暴之際,就算台幣大貶,薪資也不會提高多少的

看來是有人希望
台幣升值-->熱錢湧入-->投機性資產被炒作大漲(主要是房地產)
-->自己投資的房地產趁高點出貨,大賺一筆

和投機客掛勾之徒早就視彭總裁穩定匯率的做法為眼中釘
讓它投機財少賺了不少
因此想除掉彭總裁,換上一個在匯率,利率政策上肯配合政客,投機客的總裁
真是司馬昭之心...




劍神路亞 wrote:
小弟認為在台灣當央行...(恕刪)


絕對是這樣, 美台兩國總經環境截然不同, 怎麼可能都用同一套做法
其實應該想想持有一國的貨幣的信心來自何處? 台灣在外交上隨時都在面對兩岸風險, 在內政上面對兩黨長期敵對風險, 那對持有新台幣的信心從何而來? 不就是穩定的匯率與龐大的外匯存底
個人是不支持彭總續任央行總裁 位置做了十幾年該換人做看看了 維持匯率/物價相對平穩

表現是不錯 不過時代會改變 台灣已經沒有多大的經濟發展成果可以守成了

匯率政策可以更有彈性一點 央行目標可以轉成輔助經濟發展為主要目的

歷年臺灣外貿賺進大量外匯 沒道理台幣匯率相對呈弱勢 如果不是央行刻意壓抑匯率

變相補貼外銷部門 會如此 十年多下來 犧牲內需市場補貼外銷 試問如今台灣外銷部門

成就了什麼 只培養了一堆茅三道四的代工產業 就是看準了央行會偏向採取弱勢貨幣政策

那些業者才會敢這樣不積極進取 反正有人會匯率補貼 毛利再低都沒關係

另外匯率升值 /湧入熱錢/ 並不等於房價飆升 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做管制

流入的資金 是流向股市/房市 還是有投入到實質面的生產上面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明月書流 wrote:
個人是不支持彭總續任...(恕刪)


兩千萬人口能創造多少內需

多到能去COVER外銷市場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嗎

台灣多少家庭 還得靠這些你所謂的外銷產業才能就業

工廠倒 公司倒 沒工作 沒收入 怎消費?

台幣從2009年年初近35元 升值到今年年初28.5元 升值幅度還不夠嗎

內需市場有起色嗎?






台灣多大地方多少人
內需能拉動經濟就股票房地產
還有啥新招
如果天天放煙火或再多蓋一堆蚊子館
可能也可以吧
UDN
為提振國內景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突然推銷起台灣的觀光。他強調,台灣有好山好水,也有很多如萬巒豬腳般的美食,政府應該要推動和出口無關的投資、降低出口占台灣經濟成長(GDP)的比重。
.
.
.

彭淮南說,鄰國的馬來西亞,觀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7%,泰國也有6%,台灣卻只有1%多,政府可以從提振觀光和服務業、降低出口比重著手。
~~~~~~~~
觀光產業占GDP的比重
中國1%
日本1%
韓國4%
新加坡5.8%
香港12.4%
全世界9%
明月書流 wrote:
個人是不支持彭總續任...(恕刪)


壓低匯率與出口產值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樣, 很難說就是"現在"央行壓低匯率的問題, 早期台灣經濟奇蹟確實是靠許多加工出口區與中小企業代工式的經濟模式撐起來的, 當時這些經濟模式是哪邊來的, 這不就是經濟部做推手創造出來, 隨之賺了許多外匯, 也將台灣經濟模式完全導向出口式的經濟, 也連帶使得匯率影響這些出口商的競爭力, 當台灣徹底仰賴出口式經濟之際, 央行勢必要營造適合當時台灣的經濟模式的總經環境, 不管是現在或未來, 所以我認為大大說的論點是有問題的, 大大認為彭老帶領的央行讓台灣陷入出口困境, 連帶喪失內需的動力, 我認為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 經濟模式的轉型才是重點, 政府不去進行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而一味的怪到央行壓低的匯率並不公平, 事實上台灣經濟仍仰賴出口業是不爭的事實, 大家都看不起毛三到四的商人, 但現實是這些毛三到四產業仍養活了一大批家庭, 這才是央行需要面對的, 失業率的問題, 今天央行營造對出口有利的環境, 是因為台灣產業不轉型, 不能說商人一直吃央行低匯率的豆腐就說是央行的錯, 可別忘了, 產業的競爭力是屬於經濟部的權責, 今天出口產業沒有競爭力, 要用低匯率才能賺到錢? 這是產業的問題, 還是央行的問題, 央行當然是要營造對當時產業適合的總經環境, 不是嗎? 難道今天讓台幣強烈升值, 讓這些出口商都倒閉, 問題就都沒有了嗎? 不是這樣吧! 而產業的問題是誰的問題? 應該回到源頭, 經濟部必須讓台灣產業轉型降低對匯率的依賴, 央行依據產業變遷執行適當的貨幣政策以滿足當時經濟所需的環境才是吧!
ryanku918 wrote:
壓低匯率與出口產值就...(恕刪)


個人見解是 央行如果擺明就是要維持強勢貨幣的話 那些出口商就會有危機感

會被迫硬逼著產業昇級 因為匯率持續升值(緩升 但是方向明確) 如果持續做低毛利代工產業

業者最終會走向窮途末路的一天 引導資金走向高毛利的產業發展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低毛利的代工產業 有央行給他撐腰當靠山 另外採用強勢貨幣兼具彈性以應付短期危機

E.X 金融海嘯期間 韓圜重貶 扶助當地外銷產業 景氣恢復 就快速升值

央行有更多的責任可以承擔 可以把官做大 而不是做本來就屬於自己本分的事情

產業的相關發展 是政府一體的責任 而並不是單歸經濟部/經建會管轄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日本最明顯 升值n年 衰退n年 有啥升級
反而幾波電子業大行情都沒跟上
德國怎不搞馬克升值來製造危機感升級呢?
明月書流 wrote:
個人見解是 央行如果...(恕刪)


大大可別忘了, 政府對於出口產業的補貼政策有多少, 聯發科一年繳的稅比所得稅最少的6%都還少, 這是誰造就的, 這可不是央行可以改變的, 你是央行總裁, 今天行政部門還是維持一貫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模式, 人民還以此模式生存, 你要拿強勢貨幣政策出來對幹嗎? 法律賦予央行有特定的權責, 這不是一句要把官做大就能僭越到行政部門的

其實從新台幣匯率來看, 以長期來看, 央行雖走的不是強勢貨幣, 但卻也不是弱勢貨幣, 我認為現在央行的步調很清楚, 要升要貶都可以, 但要緩, 過去一項是如此, 比如當台幣貶太快, 央行會阻貶, 升太快, 央行會阻升的道理一樣, 而為什麼要緩, 就是要用時間來爭取讓產業調適的空間, 爭取讓政府因應物價等的措施的空間, 當然台灣現在還是出口為主, 自然在阻升上會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其實你說央行不給升, 在現在的匯率其實都站不住腳了, 美指來到80, 人民幣連八觸跌停價, 但台幣卻還是在30.3附近, 連前高30.6都過不去, 央行真的是只想貶值嗎?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