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與南山人壽相關者(業務or保戶)請進

riicky wrote:
"南山在台灣從來沒有...(恕刪)


奇怪...為什麼要股票上市??
像<資生堂>在台灣幾十年了,有上市計劃嗎?


又...投資型保單事實上是和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最不相關的...
因為您的錢是在您選擇的基金保管銀行中,
保險公司只是依照您所指定,購買基金...


至於終身醫療保單...那是沒有現金價值存在的...是消費型保單...


不懂的是...什麼叫做投資型終身醫療保險??


本人大專讀了7 年保險, 在業界也23年了,雖然台灣的投保率有204%,
但是,發現大多數人還是不了解自己買了什麼保單,更談不上自己有什麼權利了...
問題在哪裡呢??唉...
ns202078 wrote:


奇怪...為什麼...(恕刪)



"不懂的是...什麼叫做投資型終身醫療保險??"

就是一張投資型
一張終生醫療



"奇怪...為什麼要股票上市??
像<資生堂>在台灣幾十年了,有上市計劃嗎?"
我哪知?問問不行啊


"本人大專讀了7 年保險, 在業界也23年了"
這樣比別人懂有直得這樣說嘴嗎?
當業務這麼久說話還這樣有凌有角的


在01我很少認真的
了無遺憾~別鬧了~人生豈能了無遺憾
保險實在太難懂了
放體質好的銀行比較簡單
定存解約本金也不會有損失
其實保險就是一份契約合同,白紙黑字的...

只是銷售的人,他到底了解多少?因為這會影響到他在銷售過程的解說...
另一邊的,是客戶端...在銷售人員解說時,到底了解了多少...這是權利問題!


一般文章如果斷章取義,都會造成誤會...
保險契約條款更是不能隨便斷章取義,曲解條文,契約合同的兩造,不可不慎啊!
尤其是銷售人員,更要負最大的責任,一般消費者通常不會比銷售人員了解...
所以,自今年9月1日開始,消費者購買保單之前,銷售人員必須提供相關的保單條款,
供消費者至少閱覽3日以上,才可以簽約購買保單...

還是一句老話...這是權利問題!
riicky wrote:
是啊~南山為什麼沒有上市
...(恕刪)

台灣政府規定外資持有一定程度以上股票的公司市不能股票上市的!
你可以查一下有哪一間外資持有很高股份的公司有上市
kantinger wrote:
定存解約本金也不會有損失...(恕刪)

利息又抗不了通澎(等於錢變薄)
存越多虧越多
如果再論時間與報酬率
很划不來
只能說是拿錢去借銀行投資

ns202078 wrote:
今天的情況是...

AIG對不起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從來沒有對不起AIG!!

看到一家體質健康的保險公司, 被不了解的人說得如此不堪...唉...

多小心一點吧...


AIG對不起南山,所以保戶該批AIG,而不是罵南山。

但南山又屬於AIG,所以AIG不好,保戶也沒辦法信任南山?!

這樣的邏輯對嗎?
史蒂芬粥 wrote:
台灣政府規定外資持有...(恕刪)



其實真的要上市,方法還是有的...

只是個人觀察,通常賺錢的公司不會上市...
高風險的行業,一定會上市...例如電子業...
獲利已不如以前的,也會想辦法上市...這就不方便說例子了...
至於上市公司老闆自己自我不想分人賺的,也有申請下市的...例如SeaGate...


台灣資本市場是很特別的...特別在股市與債市差不多大!!
在國外,債市通常是幾倍於股市的...
因為發債的成本比較低,而且可以維持經營權...
台灣的股市,有經營者吃定散戶的感覺,甚至於坑散戶的也不少!!

個人看法...
史蒂芬粥 wrote:
利息又抗不了通澎(等...(恕刪)


這次美國花了多少錢救他們的保險公司
全世界的通膨 他們要負一大部分責任

定存有利息
金條抗通膨
而且隨時可動用

保險要用 跟他借還要付利息呢
繳不出來要解約
如果不理賠要告

再說把錢拿給保險公司有抗到啥通膨
難不成保險合約可漲價賣出?
還是無風險複利與信評超過銀行

投資型終身醫療保險~
就是當你住院時的理賠是看股市的好壞
上8000點就是住單人房
下4000點就是等健保病房

像救護車要股市7000點時就有補償
5000點上下只能補助公車交通費

差不多就這樣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