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wrote:
您提的見解,個人也...(恕刪)


理想大說的沒錯!真的,每天都在天人交戰。。。
心裡明明想"存股領息",又免不了受到漲跌的影響(因為會想看盤),真的修煉不夠,我知道為什麼成功者和失敗者的不同,因為成功者是做自己的主人,而失敗者是做自己的僕人。

ejan1969 wrote:
財務自由會讓你快樂,但一陣子這個快樂感就消失了,不過擺脫金錢的束縛卻會讓人感覺喜悅,而且是持續長久的。...(恕刪)


ejan大,講的蠻實在的,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快樂只是一時的,過陣子又有新的慾望出來了,人永遠都不會滿足的,偶而我也在思考,什麼事才會令人感覺長久的喜悅呢?
eian大在投資領域蠻久的,總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如魚得水,輕鬆自在,一支股票能從28抱到150也很不簡單,最後覺得不再有成長力道,而全部出脫,賣在130。成為最後的大贏家。我是沒法像大大如此灑脫啦!





shih3246 wrote:
理想大說的沒錯!真的...(恕刪)


這是從股市裡真槍實彈,從中體會出的投資領悟,
或許您會覺得,怎麼能形容的如此貼切,
其實這種,很似曾相似的感覺,時常出現,
不過那種錯誤中學習的痛,或許您還未完全領略,

再舉一個實例提供給您參考,價差交易這種事,一般都是投資人
剛開始入股市就經歷過的事,不過剛特別又回去看了一下交易記錄,
個人自以為很會賺價差的交易時就此痛到咬手手,咬到現在了,
自此再也沒自以為是的,認為是很會做價差交易的投資人了

原因為何呢?簡單講好了,約略是在95年也就是2006年,11年前,
這家公司我在15.9元時買150張左右
賺幾倍您覺得是價差高手呢?50%,1倍,3倍,5倍
好啦,10倍利不利害,夠利害了吧,這樣還不叫股神了嗎?

很抱歉,剛回去看該公司的股價,現在股價3xx多,這十幾年配股配息還沒算喔

保守估計,不含權息,帳上獲利最少20倍,如果還原權息最少30倍吧
這樣就知道在下的痛了吧,或許您會說短線交易者,價差交易者,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但如果在下跟您說,個人目前投資持有的股票,
第一短的持股也已經兩年多,第二短的公司也已經五年多了
這樣您會覺得個人還是多短線的投資人呢,

多年來,該交易記錄,始終保留著,不時就會拿出來看一看
反省一下,讓自己覺得,還想做價差交易時的警惕,
真的是,每次看完交易記錄,每看一次,就痛到咬手手一次

個人十幾年來的體會是這樣的,,,,有關(價差交易)這種事,還是少做為妙,

買進有價值好公司,長期持有,分享企業獲利,才是長期穫利的不二法門

以上個人慘痛的投資經驗,提供給您參考
刪...刪...刪...刪...刪...刪...刪...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wrote:



這是從股市裡真...(恕刪)

小弟頗有同感
只是小弟更進一步,放棄選股了
價差交易也是很多種的...

我前面提到現在存股與價差對我來說已經不衝突了,我所謂的價差交易,是指有時候我買入一檔標的的理由就是為了價差,譬如我在另一樓談某檔營建股裡面所提到的持股理由,我買進的理由是準備等個2、3年,當價格往淨值靠近的時候,就來賣掉,在財報上的術語,叫做"以交易為目的的金融資產"。

有些價差交易叫做順勢操作,正向或反向都可以,就是跟漲或跟跌。有些是找底部盤整,然後觀察大額籌碼變化,有主力進場的,然後搭順風車。有些則是搶技術面的轉折的...,我是不曉得樓主的價差交易是哪一種的?

買進好公司然後等著公司的長期獲利,這個當然是長期投資獲利的原則,樓主一直當花農也是這個理由吧,只不過什麼公司是"好"公司呢?一眼就看得出的好公司大概都不便宜,而真正的好公司則是需要時間的考驗,不過當他通過考驗的時候,通常已經過很多年了,而且任何時候你要進場還是都會猶豫,譬如台積電、鴻海等,而每當有報導說,20年前買進台積電、鴻海的,現在資產暴增幾倍幾倍,想到你就會扼腕,我怎麼就沒買呢?問題是,現在你敢買嗎?

我是覺得投資之道,說是在研究投資,不如說是在研究"自己",就像查理蒙格說的,瞭解自己的"能力圈"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摸索出自己的投資之道。巴菲特早期是撿煙屁股策略,後來是內在價值防火牆策略,再來是受到查理蒙格的影響,也會採取"合理"價值投資策略,近幾年買進IBM跟Apple就是類似的想法,所以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wrote:
這是從股市裡真槍實...(恕刪)


蠻感謝理想大,時常和我分享個人的投資經驗,對我來說收穫匪淺。
我知道會想操作短線的人,是想達成快速致富的幻想~~

其實我對物質沒太大的欲望和奢侈,幾年前,我也買過台積電,5X買6X賣,賺沒多少,如果不賣留至今日,不知該有多好?所以,我對中華電幾乎只進不出,一直維持到目前,可能沒想過要奢華過日,雖然張數不多,每年的股息,尚可度日。

所以我開始心動想種綠葉,因為資金很少,對綠葉一部分存股,一部分賺價差,我也知道,長期下來,存股會優於價差;其實價差就是有點想靠運氣,看能不能多賺一些;我只是小玩,不會真的沉迷於價差。

賺價差,會令人變得貪婪,所以往往我會一時頭暈而不小心追高,最後想賺價差的部分,不但沒賺到,偶而還賠到錢。

今天我把之前追高買在16.2的一張金融股(想賺價差),想換另一張傳產股(今天跌下來),因為錢不夠只好賣掉那一張金融股,也是賣在16.2,所以我還小賠了手續費,只因為我看好那支傳產股未來的成長力道,將來必會超過這支金融股,所以。。。。

PS.好開心~~我換對了。。。。拉尾盤耶!!!
這棟樓很多資訊與投資(人生)心法,
現在才逛到...趕快來標記一下,

空有年紀的我,
在投資的路上,繳了很多學費,
卻還是時常有錯誤的教訓不斷重新上演

每多人都說,也許我的個性不適合買股票吧!
追高,或是不停利停損,都是一再重覆啊!...

前陣子,因私人身體健康出現狀況...
驚覺自己身家少的可憐
若是出了什麼事,能留給家人的資源,少之又少,
不免又是一陣憂鬱與煩惱...

到了這把年紀,
也是家裏的經濟支柱,卻覺醒的這麼晚,
好像這一二十年,白白虛度一般....

最近有感,真的身體健康最為重要,
祝福各位大大...一切平安為要,要多注意作息及飲食,

小弟...還是默默爬文,振作起精神,繼續努力吧!
(以各位版大為榜樣才是...)


蟲蟲多力 wrote:
前陣子,因私人身體健康出現狀況...
驚覺自己身家少的可憐冷冷,
若是出了什麼事,能留給家人的資源,少之又少,
不免又是一陣憂鬱與煩惱...
建議先檢視一下保險的部分,可以加保"定期"壽險與醫療險,大部分人都傾向保終身險,也就是繳費20年後終身有效,因為業務員會主推這個,而且"終身"保障聽起來比較有吸引力。定期險保費便宜,所以同樣的保費可以保到更高的保額,譬如終身壽險100萬,一年可能要繳3萬,而定期險的話,保個1000萬,一年也不用2萬塊,這樣的保障是不是會讓你安心許多?

我自己的話,保什麼呢?呵呵,還是終身險,不過已經繳完了,也來不及了,年輕的時候只知道要買保險,沒有真的去研究,現在懂了,也沒必要了...

蟲蟲多力 wrote:
空有年紀的我,
在投資的路上,繳了很多學費,
卻還是時常有錯誤的教訓不斷重新上演,
每多人都說,也許我的個性不適合買股票吧!
這沒什麼,大部分的人都經歷過,包括我也是,在股市也浮沈了將近20年(我從大一就跟著我媽在玩股票),直到快40歲才走向真正的投資之道。

不過,還是老話一句,理財要先於投資,保險就是理財的一部份,定存股也是理財的一部份,理財的重點是搞懂各種標的的特性與可能的報酬與風險,你才能綜合考量如何分配。像我上面說保險對我來說沒必要了,是因為假如我現在掛了的話,留給家人的已經夠多了,假如是生病需要花大錢的話,每年的現金流也足以支應,醫療險的給付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我幾年前視網膜剝離開刀,醫療險給付了7萬還是多少,問題是,即便給我700萬又如何),意義不大。

投資要做的好,心安很重要,要無後顧之憂,很多人有房貸就壓力大,有錢就去還,要無債才覺得一身輕,我則是巴不得慢點還,還希望借多一點,差別是什麼呢?不是我冒險貪心,而是我規劃好了足夠支應的現金流,我也記過幾年的帳,知道必要時我可以縮減哪些開支,這些都屬於理財規劃的範疇。

保留的現金去購買更多的資產,產生更多的現金流,又回來更加固財務的安全性,增加的現金流會讓你有能力背負更多貸款,不是說要舉債度日或是過度消費,而是要善用現金流的特性,譬如買車好了,一次要支出一百萬,要變賣資產,造成資產減少,用貸款的方式分幾年支出,信用卡分期也是類似,盡量減少一次性的支出,而是分配到每個月去,這樣不需要變賣資產,只要用產生的現金流來支應即可。

其實講到這裡我都沒有講到投資,定存股譬如去種花,你可以不用去涉獵投資仍然可以種得很好,這些都是理財的範疇而已,規劃做的好,生活一樣可以越活越滋潤。

shih3246 wrote:
蠻感謝理想大,時常...(恕刪)


保單 生息 存股 生息 存股 ... (投資理財)
剛剛看了Line,有一個影片,令我感受深刻,想和大家分享~~

原來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自癒力"好好善待和保養,就會減少生病,延緩老化。

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擁有了家人,朋友,金錢,也沒啥意義了,健康很重要,保健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忽略了,尤其是健康的時候,根本不會注意生活作息,生活作息搞亂了,體內的自癒力自然就衰退,很容易生病。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運動(走路,快走),習慣(早睡早起),人際關係良好,這些都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其次才來思考如何投資理財?當然慢慢看完本樓,便能成竹在胸,投資理財高手盡在此樓~~此樓自有黃金屋,此樓自有顏如玉。共勉囉~~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