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討論區,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我也不知道外資大咖,為什麼要低檔借券大放空,然後現在還原權息,股價到了大箱型頂部時,卻反手大幅回補,去嘎自己的空單部位。原因你我都不需要知道,也很難知道真正的原因,但必須謹記的是,有時候一些分析,聽起來很有邏輯,形勢看起來,勢不可擋。但在隨機的投資世界中,永遠有你我無法參透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著影響局勢的發展。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法客 wrote:三天就能跌回十數個...(恕刪) 對持續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來說,成本已經不同。雖然很羨慕能夠高賣低接,甚至逢高放空,來去自如的高手大大們,但對10元以下買進,持續持有已領到近5年約3塊多股息的人來說,報酬率還算過得去~
法客 wrote:逢低慢慢接的應該都是賺的 是這樣沒錯,但如果在12塊被空方言論嚇到出脫,然後沒參與今年的除權息,少了這1.5元的股息進帳,然後又看著股價一步一步地完全填息上去,應該會搥心肝...領股息可當作彌補時間成本的損失,以及抵銷持有過程中,股價波動的風險,而股息的再投入,則可做為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既不會在股價及大盤指數處於高檔時,增加持股成本,又能擴大投資部位。當然啦,這一切的一切,沒有在股價低檔,成交量低迷,投資氛圍混沌不明之時,挑選好的、被低估的標的持有,心態上等股價回到一定水準,就越來越難長抱了。只能說,市場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永遠是對的,想給大盤畫線走,長期下來只會自討沒趣,並浪費千金難買的光陰。再者,一次進出交易成本千分之6,交易個十次就6%,一年如果進出個50次就30%,100次60%,即便價差作對勝率7成,在一塊多的區間之中,能夠討到什麼便宜,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如此高手,怎麼會緊咬這波動區間不大的個股作空? 單純看外資進出下的看空結論? 只能說,這年頭報紙已經無法成功達成散布消息的任務,論壇、Line群組等等新媒介,成本更低,還不用拋頭露面,具名發言,換個帳號隨時可以重頭再來。耳根子軟、意志不堅、三心二意、技藝不精的網友們,把眼睛遮起來是為上策。20多年前念大學的時候,網際網路剛開始發展,給人們提供的是分享、是互通有無,教學相長,知識和訊息更方便取得的媒介。但什麼好的東西,一旦開始商業化,人性的黑暗面就開始作怪,置入性行銷、業配、灌水、衝點擊率還不夠,開始有網路行銷公司介入,開始有工讀生偽裝的使用者,散布攻擊特定目標的打壓言論,甚至無中生有的惡意負面行銷。甚至有候選人可以不用提出政績,只要行銷自己幕僚的外貌,就可以混過去取得高支持率了。真不曉得網路越發達,人類生活和網路越來越緊密之後,到底人的注意力,可以因為科技而更全面,人的眼界可以更寬,還是變得更膚淺、更容易受人誤導、甚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