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trial wrote:請問MiPiace大, 您平常都是如何挑股票的呢?感覺很厲害~~ 這個問題,其實是蠻大的,不太好回,我試著回回看。挑股票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挑,從一大堆的股票里,要找到一支好股票,這實在不是小問題,等等再答。第二個階段是評價,評價對我來說,比較固定。不熟的股票,我會先看年報,然後季報,還有法說會存檔,相關的新聞存檔,看完差不多就可以評價了。如果不會財報,就看理財網站或股票app的簡易財報數字。挑股票比較廣泛,難有固定的方法:1.從ETF 的成份股去找2.從基金的成份股找3.看股市新聞看到。4.自已的工作領域比較熟的,股票知識比較熟的產業。5. 自已沙盤推演,推測某個產業會成長,就開始找那個產業的股票。6. 親友,朋友,網站,各種媒体看到的。7. 選股軟体選的。8. 投信的個股研究。所以我說這是個大的問題,不好回答。有時是系統性去找,有時是機緣巧合。我覺得先建立評價的方法優先,挑股就需要時間,日積月累,投資組合就變廣,平常追蹤投資組合,視情況從里面挑幾隻操作。我覺得最好的一本書: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還是聽大師怎麼擇股比較有公信力。這本書很讚,簡單易讀,不但教你如何從周遭環境去聯想選股,最重要的是給你信心。ps:不確定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MiPiace wrote:這個問題,其實是蠻大(恕刪) 承上題,我選了一籃子股票,例如30支股票,當我的投資組合,那我應該挑那一隻買賣:首先給每一支股票一個屬性,有些是獲利非常穩定,不具成長性的,當成防禦股有些是產業面正在成長,股票是成長型,有題材,股價容易上漲的攻擊股有些是攻擊防禦兼具的攻擊型防禦股。接下來就看大盤位階,大盤底部止跌時買防禦股大盤上升波買攻擊股大盤高震盪時,轉換部分攻擊,部分防禦。大盤高檔尾聲,慢慢轉防禦股或降低持股比例。但講歸,很難實行,因為你很難判斷目前在那個位階上,所以就只能猜。以現在的市況,我持股幾乎都是成長型股票,搶熱錢為主。現在差不多在高檔震盪,但是推動行情的力量,全部來自熱錢,熱錢目的不在領股利,而是搶價差,所以持股依然保持攻擊型股票。那萬一跌下來怎麼辦?那就拿搶到的錢去還錢搶夠了,除非重挫,不然還一還,還是獲利。所以搶錢,是我的獲利方式,也是防禦方式。怎麼挑股,跟個性有關,每個人不太一樣。沒有對錯,覺得順手就好。
It’s show time~年度大戲開始登場英國首先批准疫苗,經濟學人(不是很確定,也許是CNBC,有點忘了誰的預測)預測三月時,英國50% 打過疫苗美國12月中FDA 開始審查Pfizer 疫苗,接著Moderna, 預計四月一半人口打過疫苗歐洲先進國家、日本 五月時一半打過疫苗.歐盟審查好像要到年底。
這個星期看了粉多家財報,台灣公司通常經營績效比較好,比較不缺錢,加上我買的股票,通常是選獲利良好的。所以看財報,我重點只看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跟現金流量表就忽略不看了。突然發現財報狗的現金流量簡表還包含了折舊,所以就順便把折舊費用也看一下。財報狗網站用太多,這幾天每天免費次數用完了。用習慣了,卡住不能看,就很不習慣。唉,還是花點錢,花了4千多/年 買了高等級的付費使用者。就當成資本出支吧。股票投資投入一些資本支出也是應該的。目前,bloomberg 每年1萬初頭財報狗每年 4800經濟學人一季差不多1700吧,現在停掉了,跟別人共享。看財報,看法說會影片,是我目前最主要的功課。並不會無聊,我是覺得有趣。如果能去體會財報上的數字變化,對預測未來的業績是很有幫助的。用已知的財報數字,去預測未來的數字,財報就不再是落後指標,而是領先指標。這一季的法說影片,有一家公司,聽完法說後,隔天就把股票清倉了,一家很大的公司,實在不喜歡他們的法說方式,Q&A講不清楚,實問虛答。就清倉了。有些公司, 負責人的視野,應答方式,另人滿意,就想加碼。有些負責人,比較希望投資人問問題,如果投資人沒問,還會補充資料,這樣的企業主,你會感覺到他的誠意,最重要是感覺他的信心。我是個死多頭,知道自已的毛病,看了財報,法說會,就會想加碼。所以乾脆買了一堆特別股,耗掉一部分的資金,這樣就比較不會買超太多,不過沒多餘的錢加碼或操作,也是覺得有點礙手礙腳就是了。
看到國泰人壽,國泰世華的徵人廣告,真是壯觀,清一色找資訊工程人員。國泰金融科技徵才金融科技腳步加速了,銀行需要的資訊人材可能比財金人才還多。在台灣,唸國立電機,資訊,資訊管理畢業,工作機會多到暴表。我女兒學生物機電,畢業後,同時用資訊,機械專長找工作。機械專長沒什麼機會。資訊專才差不多有五個工作可以選。最後選上市公司軟體工程師。這幾年,就業市場一直沒變,軟體工程師還是最受歡迎。幾個親友來問我小孩大學志願怎麼填。我的回答總是如果沒有特殊興趣。那就電機,資訊,資管優先準沒錯,以後不怕沒工作。一個外甥今年來我家填志願,我兒子,女兒,一起幫忙,因為用文組分數有利,也是全部建議他資管最優先,最後考上南部國立大學資管系,現在唸得很高興。資管,企管都是商學院,但畢業後,工作機會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工作機會選不完,一個找不到工作。
90歲的老太太打了UK 第一隻肺炎疫苗。靠北,怎麼覺得比人類第一次上月球還重要。第一次上月球,不會影響我的投資抉擇。但第一隻疫苗,影響了我的投資決定跟未來生活。第一劑打完後,21天以後還要打第二劑,剛好差不多明年元旦,到時再看看 UK 有沒有穩定下來。買了兩隻疫情結束後,可能比較會有行情的股票,不過也沒買太多就是了。沒什麼錢了,也只是小賭一下。
MiPiace wrote:這個問題,其實是蠻大(恕刪) 在請問一下M大, 當您若有打算會䐟買一支股票後,會參考相關的技術指標(e.g. MACD, K線, 等), 決定購買的時間點嗎? 還是看完財報+法説會+特定選股機制選完股票(搭配目前大盤位置), 隔天就會進場買了呢?
MiPiace wrote:這個問題,其實是蠻大...(恕刪) 前輩您好了爬過了幾篇文章之後 還是有些不懂的所以才來請教我目前有玩股票 但還是新手 挑了幾隻 目前都是紅的存股派但這陣子想用領到的股利去玩看看價差我想詢問 價差 應該要怎麼去選股票呢?我有爬過您的文 但好像都是先選到了一隻 再去看技術分析我會看技術分析K線 財報 但那都是先選定好後才去了解的要怎麼選擇股票市場這件事情 我一直不太理解希望前輩能指點一下下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