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otter wrote:
長年期還有個問題 因為我是用我名字去買 萬一沒活到那時候來不及贈與 就變成遺產稅問題
應該部分用小孩名義去買...(恕刪)
如果孩子還小的話,這部分確實是需要規劃一下,我們家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採取的方法就是從孩子很小時開始,一方面根據免稅額逐年贈與,另一方面我和我太太名下除了一戶自住屋之外,其他絕大部分資金都是放在保險中,身故保險金受益人第一順位是我們彼此,第二順位就是為孩子設的「保險金信託專戶」,萬一發生我們兩人同時不在人世的狀況時,保險理賠金就會依約匯入信託專戶中,再按照原定的每月給付金額(我們當初設的是新台幣15萬元),如期匯入孩子個人名下的銀行帳戶中,由監護人(如果仍未成年時)統籌運用在孩子的生活及教育費用上。
現在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事實上今天剛好是她的18歲生日

xpotter wrote:
小弟是失敗的經驗談 沒說過自己規劃很成功 當時就資金氾濫急著退休要現金流(也不懂在急啥麼) 真的失敗了...(恕刪)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當時你是在一個很急促的情形下退休,頓時少了每月的固定薪資收入後,對於未來的財務支出可能會感到有點茫然吧,這時候如果有人提供高於市場利率的固定收益商品,這樣子等同或高於原本薪資的現金流所帶來的安全感,應該很少有人不會心動的。
xpotter wrote:
所幸還有保留些資金和彈性 以後再微調吧
像是台幣儲蓄險是一定要解約的 三商美邦倒閉的機率肯定比富國高吧 賺那兩趴風險卻更高 哎...(恕刪)
沒錯,所以你還有許多資金可以慢慢思考如何調整運用,保險和債券的部分你千萬不用擔心,經過金融海嘯的教訓之後,我相信任何國家的執政當局,為了避免陷入金融危機,不管是用資金紓困或是直接接管等方式,絕對不會放任主要銀行或是保險公司倒閉的。
所以你就保費繼續繳、債息繼續領,等到保單年化報酬率來到正值,或者利率來到降息周期時,這時候你就進可攻、退可守,又是一尾活龍了!
講句現實一點的話,如果你的資金當初沒有投入保險或債券而是股市的話,現在這些資金是正還是負都很難說,對不對?
xpotter wrote:
早點認識師兄和各位大大就好 想必會更冷靜些...(恕刪)
Well, better late than n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