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最多是板橋跟中永和,中永和賣光了,本來家裡有4間,後來前幾年跟建商合建分8間都賣了。
板橋是民國70年買的整棟公寓,10多年前改建成11樓雙併華廈,2間店面20間3房2廳2衛住家收租中。
西門町店面都很早買,那時候非透天的一坪約80萬,透天一坪破百萬。
股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爸某銀行有3000多張,他現在還是早上6點起床去河濱公園騎腳踏車,下雨就陪孫子吃早餐,1點半收盤偶爾跑去迪化街找認識的布商聊天。
我媽就是逛逛西門町跟房客聊天享受當包租婆的快感。
有機菜菜子 wrote:
太密集加碼,是短線的方式,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如果是攤平或加碼,時間要拉長會比較好
不管什麼樣的週期,除非知道什麼時候會反彈,都不會太有效率。
一個月加碼一次的人,可能資金要分十份,如果原來部位只佔全部資產的50%,
每次能加碼的幅度也才5%。
從十月加碼到12月谷底,最多也才加碼3次,投資部位也不過從50%,拉高到65%。
如果一年股市的績效是10%,一個人投資100萬的資產,年終他會得到110萬元
如果投資50萬,在這次下跌中加碼三次,一次5萬,總共15萬,
就算這15萬部位通通能賺20%,則最終他也只得到108萬元。
投資,除了標的物的選擇要費心以外,部位大小的配置才是決定貧富的關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