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下嗎?

我沒有財富自由,家中二老有,他們是40年次,台灣經濟起飛時開店作生意賺到不少錢(皮鞋),當年房地產又便宜,民國60幾年的三房公寓一間沒百萬,一個月可以買一間。
漲最多是板橋跟中永和,中永和賣光了,本來家裡有4間,後來前幾年跟建商合建分8間都賣了。
板橋是民國70年買的整棟公寓,10多年前改建成11樓雙併華廈,2間店面20間3房2廳2衛住家收租中。
西門町店面都很早買,那時候非透天的一坪約80萬,透天一坪破百萬。
股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爸某銀行有3000多張,他現在還是早上6點起床去河濱公園騎腳踏車,下雨就陪孫子吃早餐,1點半收盤偶爾跑去迪化街找認識的布商聊天。
我媽就是逛逛西門町跟房客聊天享受當包租婆的快感。
我爸到現在還在嘆息新板特區的橋峰沒買到,那時候一坪不到30萬要賣他,他覺得板橋這個鳥地方賣什麼芭樂價。

風中老者 wrote:
我沒有財富自由,家...(恕刪)


...
聽你描述應該是等著財富自由 而且是很爽的那一種

xpotter wrote:
實務上應是分批進場 不是一次就all in

這次分批進場的,目前應該也還是沒賺。
從十月到12月,多少批可以讓人進場?沒十次也有五次。
xpotter wrote:
實務上應是分批進場 不是一次就all in
這樣不至於像我現在這樣完全在場外看戲...(恕刪)

這段話說得很對啊,但是又回到同樣的問題:

When are you going to take that HERCULEAN first step?
我今天開始要好好認真學一下理財
雖不敢說賺大錢 至少不要幹一堆蠢事

理財是一種必備的「求生技能」 必須要學
之前太小看守成的重要 沒想到連守成都是門學問

這次的危機喚醒了我內心的巨人 原來我的奮鬥還沒有結束
或許各位即將見證一個股神的誕生
xpotter wrote: 或許各位即將見證一個股神的誕生...(恕刪)

John Borgle 後繼有人。
ps. 這位金融巨擘星期三過世了。
xpotter wrote:
我今天開始要好好認真學一下理財
雖不敢說賺大錢 至少不要幹一堆蠢事

保守理財不見得會幹一堆蠢事,但是進入股市的人,沒有不幹一堆蠢事的。
股神說過,在股市的打擊場上,不揮棒並不會被三振。
不幹蠢事的唯一方法是不要進入股市。

其實既然你已經走保險的路線,而保險的收入也足夠支撐目前和以後可預期的生活,
就我看來,似乎也沒有進入股市的需要才對。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從十月到12月,多少批可以讓人進場?沒十次也有五次。(恕刪)


太密集加碼,是短線的方式,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如果是攤平或加碼,時間要拉長會比較好,加碼時機要考慮自己的資金水位慎行之。
個人覺得永遠要有子彈會比較彈性,不一定全是以是現金型態保有,也可以用其他的資金配置方式,例如一家公司一定有現金、定存、短期票券、證券等,非流動性的可能有債券、不動產等。在蒙格看來,一個公司的酬資困難等於財務恐慌,我想,應該同樣適用於以投資為專業的管理上。巴菲特說,財務管理要張弛有度,所以除了帳面的現金,我相信他仍有其他的資金庫源,甚至把表現不佳的股票做減碼以支應更看好的也是方式。參考。
有機菜菜子 wrote:
太密集加碼,是短線的方式,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如果是攤平或加碼,時間要拉長會比較好

不管什麼樣的週期,除非知道什麼時候會反彈,都不會太有效率。
一個月加碼一次的人,可能資金要分十份,如果原來部位只佔全部資產的50%,
每次能加碼的幅度也才5%。
從十月加碼到12月谷底,最多也才加碼3次,投資部位也不過從50%,拉高到65%。

如果一年股市的績效是10%,一個人投資100萬的資產,年終他會得到110萬元
如果投資50萬,在這次下跌中加碼三次,一次5萬,總共15萬,
就算這15萬部位通通能賺20%,則最終他也只得到108萬元。

投資,除了標的物的選擇要費心以外,部位大小的配置才是決定貧富的關鍵。
  • 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