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

有人也要一起看好2888新光金嗎

guest2000 wrote:
一家上市企業到底經營的好不好,要跟同業比較,不能只看自己的績效,若本身績效成長20趴,但同業都超過20趴,這家企業還是末段班,即使她年成長20趴好像很高的樣子.

新光金它2019年的成長績效是50.56%,名列前矛,但這沒有什麼好說嘴的,因為它基期低,所以成長幅度才會高,所以這個數據並不可靠。
你會這麼說可能畫錯重點了,新光金的經營績效不是同業最好的,所以才會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先跌給你看,重點是它價值被嚴重低估,等到價值不再被低估時,可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價差出現,只是你能熬的住嗎?畢竟IFRS 17要2025才會接軌,接軌的績效要到2026配息時才會被人看到,喔,原來IFRS 17沒什麼呀﹗股價才有可能會上去,否則不只新光金,所有有壽險的金控股股價都會被壓抑。




以同是壽險型的金控,這幾支的比較中,EPS新光金倒數第二,ROE雖然一直有在上升,但直到去年才大概追平國泰金,為什麼說它低估呢?本益比低於10,股價淨值比簡值趴在地上,看的懂的人就知道,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愈低愈好。
本益比=每股市價/每股盈餘,不是市值被低估,要不然就是每股盈餘很高,本益比才會偏低
股價淨值比=股價/淨值,股價被低估除以淨值,股價淨值比才會偏低
它是爛股嗎?大家都想賺快錢,價差得買多久就一定要實現,要不然就是股利殖利率要多高,可以抱著穩定配息的,如果是以這種評價方式,新光金應該都是不值得持有的。同壽險金控它績效不是最棒的,股價卻是最被低估的,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它了。
不過說實在的,如果資金卡個五、六年,那也是真的太難受了,哈~~
nldwmg wrote:
以同是壽險型的金控,這幾支的比較中,EPS新光金倒數第二,ROE雖然一直有在上升,但直到去年才大概追平國泰金,為什麼說它低估呢?本益比低於10,股價淨值比簡值趴在地上,看的懂的人就知道,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愈低愈好。
本益比=每股市價/每股盈餘,不是市值被低估,要不然就是每股盈餘很高,本益比才會偏低
股價淨值比=股價/淨值,股價被低估除以淨值,股價淨值比才會偏低
它是爛股嗎?大家都想賺快錢,價差得買多久就一定要實現,要不然就是股利殖利率要多高,可以抱著穩定配息的,如果是以這種評價方式,新光金應該都是不值得持有的。同壽險金控它績效不是最棒的,股價卻是最被低估的,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它了。
不過說實在的,如果資金卡個五、六年,那也是真的太難受了,哈~~


因為2888變更新光人壽資產價值認列會計原則,導致淨值大增,2888淨值從幾個月前的11元飆升到最近的17元,股價淨值比P/B跟著大跌,變成好像被嚴重低估的好金控了,呵呵...

重點是2888的配息多不多?殖利率高不高?2019年配息不到0.4元(今年8月初分派)殖利率約4趴,2018年配息0.2元殖利率不到3趴,2017年配息0.336+配股0.144殖利率也是低的可憐,這種公司的股價有委屈嗎?

敝人持有該股超過5年,當年以為股價淨值比低,被低估,是價值型投資股,要有耐心等待,哪知,她就是那種績效(還大演雙姝口水戰),還好,數月前開始賣掉,轉買2330,才得到數十趴的回報,沒再繼續凹下去轉買成長股,看來是對了.
nldwmg wrote:
新光金它2019年的(恕刪)
壽險股裡面最被低估的我投遠壽
股價不到8
淨值22.32
體質比信壽好
可以自己查資料喔
打了6折的股票現在不買 要等漲高了再買嗎?
打了6折的名牌包 我想大家一定排隊搶著買
guest2000 wrote:
因為2888變更新光(恕刪)


2015年新光金9塊多
2018年炒到11、12塊不跑?
再來說出脫後轉賺幾10%
我覺得你股票進出蠻有問題的
nldwmg wrote:
財報是大賺的,只是配(恕刪)

覆蓋法
OCI
帳面賺77.8
未實現損益虧了100
懶人國 wrote:
壽險股裡面最被低估的(恕刪)


這位大大觀念真好
投資金融股就是看淨值
剩下的就是對這家公司未來的預估
可以長期看法說會,看那家公司信用比較好

壽險業獲利波動幅度蠻大的
以主題新光金為例,這次股災Q1來說,淨值瞬間掉5元,表示Q1未實現損失就佔公司將近三分之一
其實IFRS17上了,到底淨值會多會少,他們公司多半已經知道,這麽大規模的公司,知道規則不能算出來你信嗎,他們幹嘛要增資呢?接下來看看他們還有沒有再增資就知道結果。
風暴之影 wrote:
其實IFRS17上了(恕刪)


沒有喔IFRS17要2025才會強制實施,現在是自願參加(也可以說因為現在已經使用IFRS9,沒辦法用IFRS17)
因為壽險業投資有些是長期投資雖然目前是虧損,但不代表以後會虧損,說不定人家就是看長期的啊
金管會才會提出一個壽險業專屬使用的過度辦法--覆蓋法

我個人認為新的財報準則是好的,讓財報更透明

至於財報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相信的,畢竟會計師簽名要負法律責任的
以新光金來說,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看到的財報,是用查核的方式,也就是有真的去公司查的


當然你也可以用康友例子反駁我,人家也簽了
guest2000 wrote:
因為2888變更新光人壽資產價值認列會計原則,導致淨值大增,2888淨值從幾個月前的11元飆升到最近的17元,股價淨值比P/B跟著大跌,變成好像被嚴重低估的好金控了,呵呵...

3月份的時候因為疫情影響而造成新壽淨值過低,那時候疫情所造成的衝擊不只發生在新壽,其它壽險公司都有影響,政府本來就規定你土地價值可以用買入時的歷史成本法,還是用公允價值法來計算,土地如果長期沒有重估,用買入成本來計算,本來就會失真,公允價值法則能比較貼近市價,雖然當時是因為新壽淨值偏低才改的,但實際上它本來土地市值就有這個價值,也表示新光金價值的確是被低估的,現在只是還原真實的淨值罷了。
至於疫情衝擊,壽險公司的海外投資標的,許多債券投資都是虧本的,但債券壽險公司本來多是期滿本金和利息就會一併領回,所以比較沒有中途賣出的機會,所謂的未實現的金融損失也是不太可能會實現的,這一切都是帳面損失,等未來疫情過後就會回升。
至於配息爛,股票就爛,應該只有在台灣存股盛行的地方才會這麼想吧﹗美國大部分股票也都是不配息的,配息把錢還給股東還會被視為沒有競爭力,錢應該留在公司內繼續幫股東賺錢。
有人提到遠壽(5859),它不是金控公司吧﹗雖然新光金壽險比重比較重,但新光金它是金控公司,組成還有銀行部分,不是純壽險公司,兩種類型不一樣的公司,這樣比好像不太對。遠壽我沒有研究,就不評價了。
至於配息率低、少配現金、增資,這都環繞著一個問題,就是資本適足率的問題,未來的會計準則要多準備現金,好因應它的記帳方式,所以現在只能多儲備現金,要不然顧立雄叫金控公司少發現金是什麼原因,還不是因為資本適足率的問題。
IFRS 17國際上是2023年實施,台灣晚二年接軌,我剛才查了一下,有的新聞寫2026年1月才要在台灣實施,有的寫2025年實施。
至於IFRS 17為什麼所需現金要很多?簡單來說,就是賺錢分次認列,賠錢得一次認列,底下的新聞寫的很清楚,就不再轉貼。
〈觀察〉迎戰IFRS 17魔王 顧立雄整頓壽險業射五箭
國泰金也有出來在講,IFRS 17並不是大魔王,那如果認為是大魔王的就別買,認為是低估的人再進場,就這麼簡單。但可以知道的是這幾年含有壽險的金控公司股價跟配息不會太好就是了,要賺錢還得拗到IFRS 17實施,那可能要2026以後了。
  • 6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