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7

[定存股][退休股]中華電信2412 花農交流園地

pineman wrote:
在這樓回00...(恕刪)

這種方法我並不太建議一般人下去做
太容易迷失了

雖然P大已經對風險不斷強調
但是人這種擁有七情六慾的動物
胃口很容易被養大的

一旦把持不住.蒙著頭衝下去.很可能會重傷

Acer_kewei wrote:
你要抓外資的心態時...(恕刪)


我覺得綠葉的營收變化比較大,花店營收比較穩定,Acer大的方法,比較適合綠葉波動大,可作往下調節,往上回補,但花店這種方法感覺不太適合。

花店不適合做價差,它比較適合當存股,當然剛種花的新手,可以採用Acer大的方法,但是已種花多年,成本已降低很多了,而且當初種花的目的為啥?就不會輕易拔花當調節了。

感覺Acer大的方法,比較適合操作像電子股之類...波動大的股票。

今天捨痛賣了2張在101一張平均賠4塊...可能會慢慢出清吧..

只留鴻海 中華電 合庫 台金新..只有中華電是我的痛..

去年除息前還加碼好幾張..結果就是大江東去..

沒有什麼定存股..要比投報比得比中華電好的滿地是...

中華電真的看不到錢景阿..

還是陪郭董打世界杯吧...
wonderful stock wrote:
今天捨痛賣了2張在101...(恕刪)


想當存股者,並非人人可為,要看個性!

選適合自己的,不然...強迫自己做不適合自己的投資,不但辛苦,又很痛苦。

適合別人,不一定就適合自己。
wonderful stock wrote:
今天捨痛賣了2張在101一張平均賠4塊...可能會慢慢出清吧..


我是在103的時候買了一張。

可能買點不對吧。也沒有人說定存股買了就不能賣。之前110—120有幾個說他賣了。


真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回文
但也不排除是我誤殺
畢竟我也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仔細看
我說過這邊有90%的都是廢文 馬後砲跟心得文太多

這棟樓早在2014年1月份開始
當時2412股價約90上下
在每年例行配息的情況下在2016年股價達到120以上
請問有多少"價值投資人"在幾次大轉折的時候出來預告要大轉折?
除了開版大大跟極少數人以外,我沒看到其他人在這邊深入研究2412
但心得文和馬後炮文很多
如果我有漏看好文章,麻煩請截圖讓大家見識一下.

最近半年多以來
股價都從120掉到100跌了20%
股價越跌也就越多"價值頭資人"的"純粹心得文"出現
這現象真的很有趣

這讓我想到了2014年的時候
2412股價曾經跌破90
這邊突然冒出超多人開始寫批評2412的心得文
擦鞋童理論會不會再度出現
我也不知道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ejan1969 wrote:
事實上剛好相反,在這一棟樓扮演反派的acer大或是pine大都是鑽研價值投資的高手,深知股市投資的"價值"與"風險"所在,看到acer費了許多唇舌打了許多文章後,卻只換來一句"用賺價差這方式來定義2412",就好像講了好多"打籃球"怎樣怎樣的好處,先不講同不同意這觀點,可是回應卻是:"踢足球對膝蓋不好",這...是在講同一個東西嗎...

股票投資何時變成是一個工具了?
持有股票就是當公司的股東,股東是公司的出資者,公司賺錢分享獲利,公司倒閉錢就打水漂,清算時,員工、供應商、債權人都拿完了,最後剩的才是股東的。

我們確實不懂2412的價值,還請分享一下。

國泰蔡宏圖曾經講過:不要愛上你的投資,我覺得很有道理,這一棟樓偶而會有些反派跳出來,就是常常有人愛上他的投資了。
圖片是中華電信(2412)的股價淨值比河流圖。2011年~2016年,股價淨值比穩定,配息穩定。所以投資人願意給的PB在2倍~2.2倍之間。2016年後,歐盟體系的國家與日本的央行,加強負利率的力道,使得高殖利率概念熱門起來,在獲利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投資人願意給中華電信較高的PB值,PB值開始上升到2.6倍(股價來到約120元),此時的PB值比均值來的高。但是,真正的另一個拐點。是美國FED 2016年開始升息,美元開始走升息循環,造成全世界的熱錢重新擁抱美元,而高殖利率概念股的PB值將重新訂價。目前,中華電信的PB值往下修正到2.2倍左右,隨著季盈餘入帳,股價不變的情況下,PB值會隨之下降。

(資料來源:財報狗)
那時後eps不錯吧,有人說可能上看六快錢。我也想說eps六快的話,120還算合理。
scott1014 wrote:
但也不排除是我誤殺
畢竟我也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仔細看
是的,你就是誤殺,因為你不是每篇文章都看過。
我跟pineman大很早就在幫這一樓蓋樓了,pineman大正是這棟樓最大的大反派,你可以去對照一下每篇文章出現的時間點,看跟股價漲跌是否有關連?
最近要換車,舊車交給業務處理,10年車,當初牌價270,現在30萬出掉,討論區很多人會說,要賣價好一點可以一間一間中古車行去問,可以多賣幾萬塊,不過這對我來說不會是選項,這對我來說是件很煩的事,即便可以多賣幾萬塊,我也不想去做,也有人說可以去社團賣,賣價會更好等等,想到要自售,要看車要談價,不知道要搞多久,我也不會想多賣幾萬塊去做這個讓我煩心的事。

樓上acer大說研究財報,可以讓你勝率多1%,為什麼不做?研究外資動向,也可以讓你勝率多1%,為什麼不做?是啊,為什麼不做?是我也做了,花農們為什麼不做?汽車板的網友也會對我說,多跑幾家中古車行可以多賣幾萬塊,為什麼不做?去社團自售,也可以多賣幾萬塊,為什麼不做?於是,我突然可以理解花農們的想法了...

樓上qwer大說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去研究好投資這件事的,是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樓上有網友批評我,說我自以為是,愛揣摩別人的想法,是啊,確實如此,不過這也許是許多價值投資者跟別種投資者的差異吧,正因為我們喜歡揣摩別人的想法,所以喜歡去從財報找出資訊來揣摩公司的想法,喜歡從新聞稿、從公司動向去揣摩經營者的想法,喜歡從外資的進出去揣摩外資的想法,這對我是喜歡做的事,但對其它人可能是很煩的事,就像我要處理那個舊車的情況一樣。

說到自以為是,這我也承認,在投資領域,也許就需要這樣的人格特質,100個網友有100種想法,總是要自以為是一點,才能堅持一點,花農們的堅持種花,不也是差不多嗎?
  • 9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