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點 wrote:認同我倒覺得十塊以下...(恕刪) 很不想說,但2點大大的觀念實在比開樓的板主高明去年開板豪言兩千張,存股領息??現在??整天預測崩盤算計財富增減說不定我有樓主破五千萬身價後也會變成這般寑食難安又或者買滿目標張數,做好資產配置,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讓財富增長成為一種成就!也好過整天點名打游擊
Y's 伊蘇 wrote:很不想說,但2點...(恕刪) Y 大 你 好 ! 人 有 了 年 紀 是 這 樣 ,既 畏 高 也 惜 現 有 個 人 遠 離 這 市 場 而 後 盡 可 能 別 建 議 少 發 言
Y's 伊蘇 wrote:很不想說,但2點大...(恕刪) 也不能這麼說,至少C大報這明燈大家有目共睹,每個人對金錢觀念不同,個人是覺得C大已趨於保守,如果是我也會這樣,已經不愁吃穿,又何必再股市殺個你死我活,保值或穩點收息才是安穩的。至於第三季股市是否會翻綠,不影響我開發金持股,目前想法出清其他持股,適當時機加碼開發金如果有配股不知道有多好,呵呵是說為何沒配股,有前輩能指點指點嗎
benlymiriam wrote:這就要翻出T大曾經講...(恕刪) 不是一年後,是兩年後啦,2020到現在還有兩年喔小弟目前對2018下半年也是持較悲觀的想法,畢竟目前小弟已知的國際事件行程看來,比較偏利空一點(英國2019年3月啟動脫歐、台灣2019年1月啟動CRS等),但小弟對開發金的看法是,如無短期資金需求,請勿對股價一時的漲跌太過於反應,先考慮好自己能接受的振幅是多少,5%?10%?還是20%?30%?考量好之後,再依照自己的狀況調節即可以小弟為例,跌5%買進,跌10%買進,跌20%買進,跌30%買進,咦?為何都是買進?因為小弟之前賣掉持股了啊,跌下來變便宜,幹嘛不買?更何況開發金對小弟來說,是改變投資習慣的契機,有特殊情感的,沒抱個幾張心裡不踏實但是每個人的狀況不一,請一定要視個人狀況操作,就算小弟明日買進80張,禮拜天開發金宣佈破產重整,也只是這兩年的股票獲利歸零而已(咦,我有賺這麼多啊?真的有耶,怎麼賺的?)但只要他不會下市,小弟有把握2020年底時可再獲利約30%,年利率12%耶,不來一張嗎?話說,C大真的是好意,家裏的老人家看完氣象預報,在您出門前說小心會下雨,您會跟他說少煩我滾一邊去嗎?儘管您等等出門後都待在室內、車內,也是會回應:好的,我知道了,或者隨手帶把雨傘不是嗎? 我們都是大人了,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別淋雨感冒就好
min10611 wrote:也不能這麼說,至...(恕刪) 大哥,別配股了啦,目前開發金股本近1500億,而獲利表現仍算是金融後段班,再配股下去,股本擴張要拚獲利難度更高喔,等把中壽完整吃下來以後再視情況好嗎?
最近小弟花比較多的心力在風電類股的基本面了解上,可能比較沒花時間在開發金的訊息了解,不過先前王銘陽總經理提出的概念很棒,加強跨售,衝高ROE跨售的意義,在於結合子公司的資源,發揮集團綜效,也就是讓子公司之間產生1+1大餘2的作用,例如把投資公司的薪資戶轉到凱基銀,拓展銀行的存款來源。反過來,商銀裡的高淨值客戶,也能成為中華開發資本未來募集創投或私募基金的對象3月份的集團內部會議(文中有講,不是小弟有參加)中有提到,將跨售列入主管的績效考核,試想,中壽收來的保險費要拿去投資,凱基銀收來的存款要拿去投資或放款,都得養一批投資理財專員或者委外投資,那為何不集中到中華開發資本去投資呢?可以減少投資理財專員的聘用,或者減去委外投資的手續費,怎麼看都可以減低營運成本,而凱基銀、中華開發資本總要團保吧,全部保到中壽去,或多或少也可以肥水不落外人田,當然,薪資戶一定都是凱基銀承辦囉跨售非但可以做到剛剛提到的一些基本操作,仍有更多的空間可操作,這部分就讓開發金的主管們去傷腦筋,我們安穩的領息就好更何況,2020年的重頭大戲,辜仲瑩回歸金融圈,總得演場好戲讓他風光上任,各相關主管才有機會論功行賞,所以,嘿嘿嘿...看看文章吧,開卷有益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