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黃意文2018/10/01 19:3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於 28 日發布 2018 年第 2 季度官方外匯儲備貨幣組成報告 (COFER),儘管各國央行對美元計價資產興趣有所轉變,美元仍為全球外匯存底貨幣首選,歐元排行第二,對人民幣計價資產各國仍持謹慎態度。
2018 年第 2 季,包含所有貨幣在內,全球外匯儲備總額年增 3.2% 至 11.48 兆美元,與過去 3 年平均水平相近。為了報告目的,IMF 將所有貨幣金額轉換為美元呈現。
各國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在今年第 2 季為 6.55 兆美元,但在整體官方外匯存底佔比降至 62.25%,為 2013 年以來新低,此舉可能代表著各國央行避免過度暴露於以美元計價資產,但尚未開始拋售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美元仍處霸主地位。
多年來,各國嘗試推翻「美元霸權」,歐元於 2002 年 1 月 1 日發行,第 2 季各國以歐元計價外匯存底佔比達 20.26%,為 2014 年第 4 季以來新高。
中國近年經濟迅速崛起,以成全球第 2 大經濟體,但各國央行對大幅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仍不高,今年第 2 季,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貨幣中的占比僅為 1.84%。在 2016 年 10 月 1 日,IMF 首次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 (SDR) 中,認可人民幣為儲備資產。
但並非所有的央行都向 IMF 披露其外匯儲備如何分配。第 2 季,未分配外匯存底佔比為 8.4%,金額降至 9589.7 億美元,上季度為 1.20 兆美元,「未分配外匯存底」佔比一直在下降,代表著 IMF 的 COFER 報告越來越詳盡。
全球在 2018 年第 1 季,全球外匯存底貨幣分配佔比:
美元:佔 62.25%,連續第 6 季下滑,規模為 6.55 兆美元
歐元:佔 20.26%,上季為 20.40%,規模達 2.13 兆美元
日元:佔 4.9%,上季為 4.82%,規模為 5225.9 億美元
英鎊、澳元和加元:佔比分別為 4.48%、1.8% 和 2.0%
其他貨幣:2.5%
人民幣:佔 1.84%,規模增至 1933.8 億美元
瑞士法郎:從 2016 年第 1 季開始,佔比在. 0.16% 至 0.18% 之間徘徊
2018年10月3日 上午7:38
【時報-台北電】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根據央行最新書面報告,楊金龍點名斯里蘭卡、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烏克蘭等七個新興經濟體面臨匯率風險,台灣及南韓等匯率風險相對偏低,新台幣尤其穩定。
楊金龍在報告中說明,今年4月以來,美國雙率雙升下,阿根廷及土耳其等財政體質偏弱新興經濟體面臨貨幣重大貶值壓力,至9月28日止,阿根廷、土耳其貨幣貶幅分別超過50%及35%。
且根據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9月發布最新分析達摩克利斯指數(Damocles)顯示,目前斯里蘭卡、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烏克蘭均面對匯率風險。另外,今年以來,亞洲的印度、印尼及菲律賓等國貨幣已分別貶幅12%、9%、7.6%。
反觀新台幣匯率變動,楊金龍認為,由於台灣經常帳持續順差,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均呈現上揚走勢,且統計至今年8月底外匯存底約4,599億美元,顯示國際收支健全及外匯存底充沛。
且截至6月底台灣外債僅約1億美元,2008年以來貨幣機構存款及放款與投資均正成長,顯示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承受資金外流的能力較佳,均有助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
根據央行統計,主要非美貨幣2017年對美元匯率,新台幣升值8.1%,但升幅小於歐元13.7%、韓元12.4%、泰銖9.8%及星元的8.2%。今年4月以來,美元轉強及外資匯出下,新台幣反轉走貶,累計今年以來至9月28日止貶值2.3%,但貶幅低於歐元2.8%、韓元3.5%及人民幣5.4%。
再看昨日因國際美元走強及外資匯出影響,雖然新台幣收在30.668元,貶值1.12角,單日貶值0.37%,但相較於印尼盾慘跌0.92%、韓元重摔0.66%、歐元重挫0.45%、英鎊貶值0.39%,新台幣匯率仍相對穩定。
楊金龍強調,新台幣匯率主要受國際匯市連動及外資、廠商進出影響,統計今年9月26日止,新台幣匯率與美元指數相關係數達-0.94,與韓元、星元及人民幣匯率連動也各高達0.92、0.99及0.94。(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