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這個實價交易已經出...(恕刪) 確實是蠻好查出來的~~~一樓比較貴就算了,為啥2樓也這麼貴~所以你就得觀察一下實價登入成交價去調整你的持股囉全區興建7大棟25~28層樓、總計693戶的住宅,努力一點,與其天天懷疑人生,不如用excel去把693戶的成交價拿來平均一下,你就知道這個建案能賺多少了。
本人的藏書室是地下室,有八坪大,用家樂福最大Size的PVC箱,光歷史系的書就有十箱,大學歷史系畢業的所有書.這十箱很值錢,懂貨才了解很值錢,現在半導體的書沒那麼值錢,十五年前兼差做網站二手書販賣,才了解三年內半導體教科書最好賣,可是歷史書卻是最好收藏,高考史料編撰的參考書就四箱及錢穆等名家數不清....可惜我沒有保養,現在打開有些頁面會破裂,不然阿陸最喜歡.台大四人幫經濟學,成本會計及財務報表及衍生性商品等三箱教科書,那是當年想轉換跑道,參加半年的証劵期貨班,順便準備考商研所.半導體設計製程及半導體物理及.....那是研究所的原文書,當時一本比一本貴,現在可能沒有價值.現在老花300+近視千度,已經無法看書,但用Google及網頁代替,可以放大及縮小,所有知識去看電子書及網頁及電子年報.....代替.
Acer_kewei wrote:確實是蠻好查出...(恕刪) 這個一樓二樓我是不清楚到底怎麼算的。因為他是建在商場上。真正的一樓應該是商場。所以實價上面的二樓有可能是住宅的一樓。Acer_kewei wrote: 全區興建7大棟25~28層樓、總計693戶的住宅,努力一點,與其天天懷疑人生,不如用excel去把693戶的成交價拿來平均一下,你就知道這個建案能賺多少了 這個以前在別的股票做過,發現自己算不太準。大概不知道哪裏錯了吧。這個案子也大概過去一年也算了好幾次吧,所以我估的就是8-10元。不過其實你就算準了其實也沒啥用,你得賣的出去才算數嘛,所以最後還不是看月營收就好了?
膜拜爾 wrote:我曾經夢想家裡有一間藏書室:早期的書櫃,現在都擺童書... 這各書櫃好奢華阿~,轉頭看看自己DIY的組合櫃,真是豪宅與貧民窟的差別不過這圖應該不是台灣吧,台灣太潮濕了,對書跟書櫃都是很大負擔我書櫃上的每本書都一直發霉,連書櫃也難避免現在都盡量改成看電子書,買不到才買實體版順便推薦一下現在正在看的這本,大歷史:跨越130億年時空,打破知識藩籬的時間旅圖https://readmoo.com/book/210096175000101就算自己看不完,也該強迫小孩看我現在才看到第四章就覺得有作業系統升級的感覺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這個一樓二樓我是不清...(恕刪) 日月光納社區只有從二樓開始是住家,但是那個特別貴的有可能是因為那戶可以使用到外面露臺也有可能是一開始沒殺價就買了,大概是特例,不會重複出現吧
膜拜爾 wrote:看到 X大這麼說,...(恕刪) 你的書櫃真是漂亮,很有書香氣息,家裡看起來很舒服。我想起我弟的大女兒小時候,大概4~5歲時,被她的父母帶回台北讀幼幼班,當時她想念爺爺奶奶(我父母)時,我弟會用電腦視訊和我們聊天,姪女每天視訊時,就說要講故事給爺爺奶奶聽,她每次就只會講"老鼠娶新娘"。還拿著一本書很認真的在講故事給我們聽。...現在已經高二了,現在她的生活圈已經沒有我們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這個一樓二樓我是不...(恕刪) 目前看來來第三季營收大概20億,eps約1.2元(我猜),但fed在息,亞洲也在升息,目前我看銀行借款的利息都是偏低的利率,1.89~2.27%(長期負債),1.04%~2.32%(短期負債),你想以時間化解風險,這些建案每一季會陸續的回收,但應該也是需要個1~3年去消化這個建案,以今年上半年累計是近七仟萬,和2017的2300萬及2016的1300萬壓力似乎愈來愈大了,明年央行一升息,我想負擔應該會愈來愈大。以下是以季為單位,是以年累積來算,所以第四季就是一到四季的合計~
Acer_kewei wrote: 以今年上半年累計是近七仟萬,和2017的2300萬及2016的1300萬壓力似乎愈來愈大了 這個其實就是做帳的問題。當建案在興建時,借款利息是算在建案成本裡頭的。等建案完工開賣後,利息才外部化。而第二季好像有兩個建案開賣的樣子,所以上半年才會比去年多這麼多。不過這個數字實在也不是什麼問題。基本上跟整個案子比起來,算不了什麼,反正賣一年就是少1.5-2%的毛利。連給海悅的抽成恐怕都比這個多。而海悅這個數字卻在財報上看不太出來。你財報功力真的不錯,鐵定比我強。看完宏碁再來看宏璟,基本上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