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2020 wrote:請問大大日月光還有上漲空間嗎?今年公司賺的多,股利也發的還不錯,公司還買庫藏股護股價,但股價就沒什動靜,三不五時還要來個百元保衛戰。 在美聯儲要降溫經濟的主題下,本益比下修將是各券商研究報告的主旋律,所有的報告會指出在景氣已經到頂了的大環境下,前一波漲最多的,自然就成了最先緊縮的對象。半導體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項主要產業。還好日月光實在夠便宜,而且它是在半導體的後段,前面的晶圓製造還沒有緩下來以前,實在也不用太擔心業績的問題。上漲空間當然有,不過要等財報出來,証明市場都看錯了,才有大漲的機會。今年股價會以盤整為主。看今年美聯儲是不是能把通膨軟著陸。能軟著陸的話,明年一定會大漲一波。散戶最好的策略,就是選好公司,安坐著領7%利息,好好看戲。有膽量的人,可以在除權息後,拿股息加碼買進,過一兩年,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穫。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台股有好做的地方也有(恕刪) 台股沒有資本利得稅是真的蠻幸運的!!但就算有也還好啦,我的投資週期比較長,很多公司都是投資數年才賣出。就算是美國人,在美股投資超過一年也是有稅率優惠,好像是15%?但股息稅好像低於台灣?這兩年多是因為疫情,才會有一些比較短期的進出(數個月)不然我每年的周轉率通常低於一不少,甚至像2019年,除了持有的公司有增資,原有股東按比例認股以外,幾乎完全沒有買賣股票。這幾年越來越有感的是股息稅負問題,邊際稅率四成真的有點痛。今年股息超過千萬,因為累進所得稅有蠻多抵扣的,剛好處於分離課稅繳的比累進所得稍微多一點的局面!!所以還是用累進的附上第一季個已實現損益行情有變動的時候,調整一下,換股買入估值更便宜的今年接下來應該不大會有調整了該好好去旅行,多用心在現實世界一下
maratchou wrote:就算是美國人,在美股投資超過一年也是有稅率優惠,好像是15%?但股息稅好像低於台灣? 長期資本利得稅最高是20%。最少是0%。這中間的不同,就看你賺多少。單身44萬以下是15%,夫妻合併是50萬以下。以上就都是20%。股息稅一般和長期資本利得稅一樣。---------------最近版上又有新同學來了,一次就嗆了兩個人,一個A大,一個鈔能力。其實要想不被嗆也很容易:1。要貼對帳單,代表不是馬後砲,空氣單。2。不要每天講都是自己對,別人立場不同一定錯。世事無絕對,沒有人是神。3。誠實面對自己的績效。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最近版上又有新同學來了,一次就嗆了兩個人,一個A大,一個鈔能力。其實要想不被嗆也很容易:1。要貼對帳單,代表不是馬後砲,空氣單。2。不要每天講都是自己對,別人立場不同一定錯。世事無絕對,沒有人是神。3。誠實面對自己的績效。...(恕刪) 1. 我有做到,而且是在交易前就公告2. 所以我不選股、不擇時3. 我非常誠實面對結果還是常常被嗆,因為擋了不少人的財路
pigstand wrote:結果還是常常被嗆,因為擋了不少人的財路 明明是你去踢館吧 ------話說今天我終於把稅送出去了,去年聯邦稅是一萬七,州稅是五千六。去年的薪水提撥了四萬八,所以還可以退一些回來。去年薪資收入15萬,比你少多了這種薪水在加州,應該快要變藍領了,這家公司做了這麼多年,居然總共只漲了不到3%的薪水,真是慘。算了,我自認是學了一招,用了二十年,完全沒長進的軟體工程師,在家上班也是半個薪水小偷,所以15萬勉強可以接受,反正再做也做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