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KSPP16888 wrote:
一樣的財報數字,大家的解讀差異會很大!...(恕刪)

若只看數字,3Q的毛利率-31%,營益率-48%,純益率-45%,都比之前爛很多,且狀況好像越來越壞!
3Q單季稅前虧損1.02億,創最高,從去年4Q首次出現單季虧損以來,連續四季虧損,四季稅前共虧損2.87億!
若由來自營運之現金流量來看,3Q虧1.02億,卻是流入6127萬,一年來虧了2.87億,卻是流入3068萬!
似乎也沒想像中差!
2016年至今,每年的購置不動產廠房設備支出為3.87億,2.7億,2.88億,2.66億,已花了12億多,
研發費用從2016年的2830萬,2017年花了1.15億,2018年花了1.44億,今年前三季也花了5857萬!
所以折舊等各項費用的攤提,比之前高,偏偏營收又降至歷史新低,所以出來的數字很難看!
但若對未來不看好,有必要花那麼多資本支出與研發嗎?
花了那麼多錢後,3Q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有40.54億,"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定存)"也還有1.88億,總負債僅有2.72億,就算是現在這麼爛的狀況持續,以現在這麼多現金,真的還可以撐很久!
只是真會那麼壞?會壞那麼久?

股東會過戶日至今,"花旗託管 DFA 新興 市場投資"有1488張,"花旗託管 DFA 子基 金新興市場基金"有965張,
過戶日之後至除權前花旗共買超459張,均價21.09元,除權後至今賣超537張,均價15.91元,賣完了嗎?
跟之前的"花旗託管 DFA 新興 市場投資"是同一組人嗎?花旗賣超期間,千張大戶張數沒減,好像又不是!
績效上看,也是大輸家!
輸家停損大賣,該跟?還是該當反指標?
MOM連兩月成長,營收獲利基期大幅降低,股價低檔整理一年,所有均線將扣低糾結走平,
15號將開法說,簡報檔似乎了無新意,
但跌深低價就是最大利多,總市值已比帳上現金還低很多,往下空間還有多少?
股價已提前過度反應,不再更壞也許就能大漲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