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ame wrote:個報導 有包含輸配電嗎?像是麥寮的汽電共生 其賣電的費用是不含輸配電的這個在外海的風電,其輸配電成本看來會頗高台電要負責 還是得標廠商負責(通常都是台電得吃下去) 台電吃下去?? 是你晚上夢到的?? 離岸風電併接到台電的海上變電站, 風電業者要付錢給台電. 能源局解答
風電有2.2~2.5元的,這是14家廠商競價的結果,最低的三家得標.這才是現代風電的遊戲規則.之前每度(5.8元)簽約20年的豬頭價格,是咱們偉大英明的政府自己定的,到現在我還很好奇這個豬頭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我想也不會有人類聽的懂的解釋了.一樣是風電,(2.4一度)跟(5.8一度),差2.5倍.每度2.4元的有(1664MW).每度5.8元的有(3836MW).那...到底是差了多少錢?不多,20年8000多億,一年400億,估計需漲電價16%.這兩年砍軍公省下來的一年200億....圖右打 x 號的就是每度5.8元.是說...吃這麼大一口,也不怕噎死
Ste100 wrote:風電有2.2~2.5...(恕刪) 風電至少要2025年後才啟用,競標是指未來價格,而遴選5.8元是2018年價格,等到啟用收錢時就是2025年以後了,中國時報台灣躉購電價一度5.8元,參考德國前12年是5.1元、英國5.7元,鄰近的日本則是9.8元,可以看得出來台灣躉購電價和國際趨勢一致。而競標價荷蘭每度2.5元、德國1.7元,沈榮津解釋,這都是因國外先有躉購機制,在技術和環境成熟後再進行競價機制,國際上比較先進做法是躉購、競價同步進行,最近評選完後會馬上進行躉購,並在6、7月開放國際競價。自由時報〔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離岸風電競標上週開出2.2到2.5元的破盤價,低於2.6元電價顯示未來強大競爭力,但外界也因此批評遴選階段以5.8元的躉購費率收購是「虧大了」。丹麥風電龍頭沃旭今表示,離岸風電學習曲線成本逐年降低,歐洲就花了十年以上,競標費率是預期2025年以後的價格,且需配合因有躉購費率支持才能出現的本地供應鏈等。台灣董事長柏森文說,若無躉購支持「直接到最後一步是不可能的,不會有投資決定,也不會有風電產業發生。」http://m.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468651—————在國外,這兩種價格本來就不一樣差很多,德國躉購5.1元,競標1.7元,這些價格都是公開的,再換一個角度思考,有問題的話不用樓上說,在野黨立委及相關報紙早就先攻擊了!
牛奶伯 wrote:台電吃下去?? 是...(恕刪) 離岸風電併接到台電的海上變電站, 風電業者要付錢給台電.那請問 海上變電站 到陸上變電站的接線 費用是誰負責? 相關線路該誰維護?請參考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804200330-1.aspx台塑石化公司董事長陳寶郎:若只能賣給台電,也要先簽好合約,輸配電、電網問題也須台電協調修正。這樣擺明了 麥寮的電出麥寮的線路就是台電要負責了海上風電到變電站多少距離?變電站到陸上又是多少距離?這些全部都是業者要負責嗎?看來未必(講真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參考現在麥寮電廠做法,是台電負責的)照陳寶郎的講法 就是麥寮可以將線佈到麥寮變電所麥寮變電加壓的一次 跟二次站 都是台電得協調"修正".-----不過 真的要拚就拚個公投吧不管名字是反核 還是 核四重啟公投至少讓這個島上的人民可以在自己的意志下去承受結果吧
ruby6436 wrote:中國時報台灣躉購電價一度5.8元,參考德國前12年是5.1元、 台灣躉購電價一度5.8元,參考德國前12年是5.1元、德國後八年是1.3元,咱們是20年均價5.8元....這是怎麼參考出來的?
ruby6436 wrote:而遴選5.8元是2018年價格,等到啟用收錢時就是2025年以後了, 到時候收錢是看合約訂定時候的收購價並不是建好以後那年的商議價也就是說只要是今年簽約就是用每度5.8元收無論是2021還是2024年建好
dgame wrote:離岸風電併接到台電的海上變電站, 風電業者要付錢給台電.那請問 海上變電站 到陸上變電站的接線 費用是誰負責? 相關線路該誰維護? 業者付的錢就是在支應台電從海上升壓站到陸上變電站的建置與維護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