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台灣企業投資中國賺錢嗎??

別人吃麵 你在喊燒
大概就是這個現象

冷水王 wrote:
印度沒有飛彈對準臺灣, 大陸有, 而且還愈來愈多.


這是個問題沒錯.
不過軍事的問題要以外交手段解決,而不是操作民眾意識!!!

中共核子飛彈也對準美國,INTEL 還去大連設12吋廠,生產最先進CPU.
還不是為了賺錢???

國內民眾很容易被政客"塞攏",造成沒有競爭力的廠商外移,有競爭力的
廠商不敢來台設廠....

如果台灣能和大陸維持一定程度的關係,在台灣法制比較健全之下,應該
能吸引外資投資台灣做前進大陸的亞太管控中心.
不過現在都在新加坡及香港.....
兩方的說法小弟都非常贊成~

但是對於那些在台灣集資,繳稅給大陸~投資在大陸的公司非常的不以為然~

你為什麼不就去大陸集資就好了~?

倒閉倒台灣人的錢~

然後創造大陸的就業機會~

被對面黑掉的時候~

再回台灣尋求協助~

..........................................................................
對於那些拿自己錢去投資的台商來說~
我完全沒任何意見~
自己的錢~要怎麼投資~那誰都管不著~
每個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權力跟自由~
我也十分佩服他們勇於冒險的精神~
towein701011 wrote:
兩方的說法小弟都非常贊成~

但是對於那些在台灣集資,繳稅給大陸~投資在大陸的公司非常的不以為然~

你為什麼不就去大陸集資就好了~?

倒閉倒台灣人的錢~

然後創造大陸的就業機會~

被對面黑掉的時候~

再回台灣尋求協助~..(恕刪)


國際化的社會,你的觀點其實是沒多大意義的
商業行為在那邊發生的,自然就在那邊繳稅,跟資本沒啥關係
要不然的話麥當勞、肯德雞在台灣賺的錢也應該繳稅回美國囉?


85度C - 台灣集資 - 大陸開店 - 創造大陸就業機會 - 賺大陸人的錢 - 繳稅給中國
星巴克 - 美國集資 - 大陸開店 - 創造大陸就業機會 - 賺大陸人的錢 - 繳稅給中國
富士康 - 台灣集資 - 大陸設廠 - 創造大陸就業機會 - 賺全世界的錢 - 繳稅給中國
yungwie999 wrote:
這是個問題沒錯.不過...(恕刪)


中共核子彈對準美國??? 哪來的消息?

還有, 不要急著用顏色區分我, 我只是點出事實, 要是我是老闆, 台灣賺不到錢, 說實話, 我一樣會轉到大陸去試試.
以上所言, 純為直接反應, 並無針對性, 也不是精確資料來源, 尚祈見諒!

冷水王 wrote:
中共核子彈對準美國??? 哪來的消息?


我們知道,發射一顆定軌衛星要比發射一顆彈道導彈複雜的多,只要稍作改進,就可以成為一枚載荷大、射程遠、待擊時間長、維護保養簡便並具有高機動性的陸基機動洲際導彈!而陸基導彈是中國核威懾的基礎力量。事實上,這枚火箭的發射成功,從側面部分證實了年初“中國將部署射程12000公里、比東風31更強的陸基機動洲際導彈”的傳聞。

美國情報部門最近得到的可靠消息,中國正在研究一種新型核武器。代號為 “北星之光”的新型戰略核導彈將把中國的戰略水平提高到空前高度。
這種戰略導彈上帶有7-21個核彈頭,佩帶核彈的多少將與它要攻擊目標的密度和規模而定,但美國情報部門相信它的破壞力是前所未有,這是因為它有兩級彈頭並帶有若單分導高速巡航彈頭。 (轉載於最新武器與軍事消息)

TO:冷水王大大

超過12000公里的洲際飛彈應該不是瞄準台灣吧?

不好意思,可能小弟用辭不當造成誤會,我沒用顏色區分啦.
我只是希望在討論經濟問題時不要牽扯太多泛政治話的問題.

台灣的經濟要在不能被中共統一的情形下吸引外資投資.
如果內部持續被分化鬥爭那非你我之福,我還要在台灣工作的呢!!!

比小強還強的中國強 wrote:


有多少比例不是重...(恕刪)


看完你的文章,好像對,其實又不太對,
首先,比例決對是重點,這和零 和遊戲也沒有關係,不要一直亂舉例。
如果SONY和PANASONIC可以全部MADE IN JAPAN,
然後所以的產品都比競爭者貴兩成,
那我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消費者願意接受這樣的價格,而他們的營業額會剩多少真是個大問號。

還有我很好奇你那雙英國製的NEW BALANCE和其他的NEW BALANCE價格差多少,
如果售價較高,那並不令人驚訝,
如果售價一樣,那他們的採購還不換地方的話,那就該被炒魷魚了。

還有廉價勞力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建議你去研究一下台灣產業的特性,
當你的上游和下游都搬到對岸的時候,我不知道把工廠留在這裡還有什麼優點。
關於這部份,去了解一下產業聚集的形成,會很有幫助。
還有很多時候,你不想去,你的客戶也會逼你去。別以為美國人是笨蛋。
如果工廠留在台灣,可以賺一樣多的錢,那幹嘛這麼辛苦跑去對岸呢?
關於吃裡扒外,完全無法認同你的觀點,
尤其很多台灣企業的產品都已經進入成熟期達到量產的階段。
這時候說難聽的就是拼產量和成本,
拿LCD來說,現在那一家不是在拼價格,連SONY都不得不向價格低頭,

至於他們造成的空洞,短時間我覺得很難有人可以填補,
這十幾年來,看不到政府有任何二十到三十年的計畫,
整個台灣都在追熱錢,那個好賺就一窩風。
而如今的電子業可是當年蘊釀十幾二十幾才成型的。
你說台灣現在有什麼產業是為了下個二十年而規畫的,
我看不到。有時候不是長不長進的問題,是有沒有遠見的問題。

還有不要再拿日本比台灣了,
人口,消費力,工業化的程度,都和台灣差很多,
當人家開坦克來打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在那裡揮大刀,
人家在重建,我們還在內戰。
敗戰只是一時的,實力上還差上一大截。

所以有空多看書,不要再亂舉例子了。

比小強還強的中國強 wrote:

更何況那些不過是包著書皮的政戰文宣!(恕刪)


哇!什麼什麼麥可波特寫的國家競爭力也變成政戰文宣了,
那波可波特應該趕快來台灣和政府要錢,
不過請他很貴,幾百萬跑不掉。
不知道政府現在有沒有錢請他,可能會給罵到臭頭。

還有,真的不太了解為何能拿日本和台灣相比較,
人口,日本一億比台灣二千三百萬,
2007 GDP: 日本 $4,376,705 million USD V.S 台灣 383,347 million USD
還有事實就是,不管日據日代台灣多進步,但不好意思,那些是日本的技術,
千萬不要去責怪日本為什麼要打敗,幹嘛這麼快就投降,還很不爭氣把台灣也丟了。
不好意思,歷史就是這樣。

此外每個國家的產業都不同,
"再次請你去多做點功課" 老舉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子,實在令人搖頭,
"歐洲眾多小國寡民", 不知道你想舉那個國家,
瑞士,產業服務業觀光、金融,製造業有鐘錶、珠寶、化學、製藥。
荷蘭和台灣最相近,人家最大的產業是種植物。
加上,歐洲自從歐盟成立以後,
整個內需市場大概有兩三億人,
不知道台灣什麼時候有這麼大的內需市場,
加上歐洲很多國家的國民平均所得是台灣的好幾倍,消費力也是好幾倍。
台灣的強項就是製造業,我們擅長的是製程的創新,至於產品的創新好像就比不過人了。
加上大多規格都是歐美日所製定的,就算台灣廠商有意創新,可能技術做出來也沒人要用。
商業世界是很現實的,大概不是你在這裡憑自己想像就會賺大錢的。
還有這個世界上,不是你覺得,事情就會發生。


最後每次看你的發文,似乎都只是你的感覺和真實世界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實在覺得令人搖頭。
這大概是為什麼01大大都說"認真就輸了"
比小強還強的中國強 wrote:


哼!少在那誤導網...(恕刪)


不知道是我那裡打嘴炮,誤導網友,請指明。
還有那些書,也講一下書名吧
想和人爭論,引用資料也講一下出處,
不行就說一下,不要不小心就顯出自已的不足。

最後產業聚集很多地方都有提到,
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力裡有,
各大書店都有賣,請去看看書,對你有幫助的。

還有台灣很多成衣廠和鞋廠已經去越南,這不是新聞了,
印度也有很多外商去,
只是印度的基礎建設和大陸比大概還落後許多,
運輸方面不如大陸,這對講求時效的製造而言,可是一大致命場喔。
不過由於語文的關係,美國之前可是有很多call center代工給印度。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幫你長長見識!!

還有製程不知道你指的是那方面,我指的是cost down的部份,
而且我們很多代工對象是美國,沒有人在講日本。

最後,我不知道你從我的回文裡還可以延伸這麼多背後的含義。

從頭到尾都沒有人講別人行,我們不行,
去大陸設廠和投降主義劃上等號?

問你一個最直接的問題,這麼喜歡講別的國家的品牌,如果根留本國,提高售價,
那你舉一個台灣的電子業的品牌可以和SONY或PANASONIC想提並論。

每個企業,品牌國家都有不同的屬性,
別人行為什麼我們不行,是句激勵人士的口號,
但世界是現實的。
不懂你為什麼對於代工這條路感到如此反對。
台灣就是有這方面的優勢,今天才有這麼多大的電子公司。

還有你除了日本,有提過別的國家嗎?
不知道是我眼睛不好還是記性不好。
當年的台灣可是從零開始,台灣奇蹟也是世界稱奇的。
不知道你要抹殺早年台灣人的努力?

Philip3534 wrote:
不知道是我那裡打嘴炮...(恕刪)


說起脫離現實!閣下也不賴嘛!
什麼問題都避重就輕,只會掉書袋!
失業率對你來說的意義大概也僅止於數字的大小吧!
難怪這麼投降、這麼藍莓!

喔!還有不要老是PM給我,還要手動刪除很煩耶!
有時間我自己會上網看,我可不打算將美好假日都浪費在你身上!
而且沒有黨工費好拿!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