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ling wrote:
首推陳博志,思緒清晰...
李紀珠?整個弱到翻,連續看了她的Blog幾篇文章,我還以為是她的助理幫她代筆的,寫的不太好!所以還特地去聽了她的演講,沒想到真的不怎麼樣,她的演講內容有提到核四,我演講後的提問中問了她幾個問題,其中有關核四的部份,我請教她過去核四預算通過前,夏季常常限電,為什麼現在核四尚未完工,卻很少發生限電的問題?當初核四的評估是否有問題?她居然回答說這是因為當時舊政府執政時期,經濟大幅衰退,用電量減少,以致很少發生限電,真是草率的回答,明明整體用電量是提昇的,不然幹嘛建那麼多火力發電廠?
(恕刪)
不知道她因什麼話題提到核電 所以不敢臆測
但是我不太清楚為什麼要問她限不限電
以她的角色 她能決定要不要限電嗎??
但是經濟衰弱本來就會影響到能源使用
如現在大家都節能減碳
如油價本來喊到200 現在只剩50-60
而能源本來就是影響經濟的一環
如油價過高 造成世界經濟蕭條
現在經濟蕭條 當然就電用得少
之前電不夠 所以影響經濟發展...
這關係不是都一直在驗證嗎??
她也只能用經濟表現跟用電多寡 能源供應的結果來推論
草率是草率了點 在那個當下我認為這是她看到的現象跟她做的推論
可以接受就接受 不能接受倒也不就是胡說...
沒有人說經濟學家說的一定是對的
不然諾貝爾經濟學獎每年怎麼不是每個人都得?
而且"建那麼多火力發電廠"
已經對限電問題說出答案了
核四審核通過時 有這麼多火力發電廠嗎??
拿現在的數據去作為當時的環境變數
寫論文一定是被退的..
CO2排放總量
台灣人口這麼少 就一個人排人家的好幾倍 整體都沒人家多是一定的...
但是人排放量是人可以控制的 可以研究的...
要去討論 自然界排放量多少....
自然學家才會去做...
對一個經濟學家...
在做學問上就是發散了目標
一個好的學者應該不會幹這種事..
經濟學家有什麼用處??
美國的經濟學家還少得了嗎?
華爾街養的不夠多嗎??
還不是這個下場...
台灣應該要的是好的經濟官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