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投資股票可以讓自己提早退休嗎?

p33mcv wrote:
方便透露你身價多少嗎?(資產減負債)聽起來你很吃緊。但不知道為什麼買3000萬房子和350萬車子。
你這個算是問到點子上了.

大部分的人計算退休金時都是用每月花費, 加上預期報酬率, 然後反推總資產要多少才能退休, 譬如, 每個月花7萬, 一年84萬, 報酬率4%, 所以要存到2100萬才能退休, 假如再加上通膨的話, 那可能要3000萬才行.

我退休前也是這樣算的, 不過那時候有50塊的中華電, 殖利率10%, 護城河, 寡占, 民生必需品, 非常符合巴菲特選股法, 老實說, 沒有中華電, 我應該會猶豫是不是要多存2年才退.

至於為什麼敢買3000萬的房子, 其實一開始預算是1500萬左右, 後來提高到2000萬, 在住家附近真的找不到滿意的, 後來看到新北重劃區才決定再提高預算的. 這個決策主要是受富爸爸窮爸爸的影響, 因為富爸爸窮爸爸著墨最多的是房地產, 我想試試. 這間房子預計住15年, 小孩念大學時換屋, 房地產的名言:地段,地段,地段, 所以主要考量的是以後要好賣, 甚至還可以增值. 於是我買下最好的地段, 因為坪數很大, 所以總價就高. 另一個考量是, 我提早退休是為了提早享受, 不是要把錢帶進棺材的. 我貸款30年, 3年寬限期, 所以還款金額還可以接受.

350萬車子是5年前買的, 貸款180萬, 理由同前面講的, 提早退休是為了提早享受, 不是要把錢帶進棺材的.

貸款真的是理財的好幫手, 尤其是房貸, 年限超長, 利率又超低, 配上存股, 真的是絕配, 要想提早享受財富, 貸款不可或缺, 其實我是可以不需要買那麼貴的車, 就是想要力行我自己的理財之道吧.

錢要花, 要流動, 年紀輕輕就退休了, 對社會也沒甚麼貢獻, 只能是花錢來創造GDP了.

目前股票部位4000萬, 房貸3000萬, 收入只有股息, 每年至少透支100萬. 透支主要是又買了第2棟房子, 自備款花了500萬, 減少了股票部位, 然後每個月多6萬貸款.

股票4000萬-房貸3000萬 = 1000萬, 可能有人會選擇還掉房貸, 然後持有1000萬的股票, 這樣一來還是透支, 股息只夠支付小孩學費, 然後陷入赤字循環.

我上一篇提到, 對於股票, 我一直看到的只有"機會", "機會"來自於機率, 1000萬持有2檔股票, 4000萬持有8檔股票, 哪個打中的機率更大? 報酬率都是等出來的, 等2檔跟等8檔那個機率大? 碰到變化, 持有2檔跟持有8檔哪個較能控制風險?

房貸的還款是固定可預期的, 每年還可以抵稅, 在目前這種透支狀態時, 我每年都需要賣一些股票, 我持有這麼多股票, 我很容易可以挑到高點來賣某些股票, 老實說我是一點壓力也沒有. 反倒是, 假如我只有2檔1000萬的股票時, 即便沒有貸款, 我也會擔心到睡不好覺.

何況第2間房子, 差不多4年後, 老二上高中住校就可以賣了, 到時候錢收回來, 又少支出6萬貸款, 也許就打平了.

老實說, 富爸爸窮爸爸對我的影響比巴菲特大, 所以我把他排在巴菲特前面, 建立資產, 善用負債, 其實才是提早享受財富的關鍵. 投資股票我績效只能算普通, 所以每次被動投資者在喊你的績效有贏大盤嗎, 我都是惦惦, 我一直在花錢, 實在沒法算, 而且輸贏根本不是重點吧, 股票是一個資產, 一個工具, 善用工具來創造你需要的現金流才是重點吧.
pobro

e大你好,每次你的留言都使我醍醐灌頂。用股票資產產生的金流去償還地產貸款的固定借息。e大會做好當股票資產一直往低處走,又產業配息不穩定時,造成沒有辦法以股償貸的風險預備嗎?謝謝你的金句回覆。

2022-08-28 15:12
pobro

冒昧再請教,又這樣的資產/金流模式,是「邊做邊學」的嗎?畢竟初步在存資產的同時,要再分自備去投入房產,進而讓兩邊都能增值的規劃,是否也有點靠天時地利,推崇最後一句說的:利用工具創造需要的現金流。

2022-08-28 17:57
pobro wrote:
這樣的資產/金流模式,是「邊做邊學」的嗎?畢竟初步在存資產的同時,要再分自備去投入房產,進而讓兩邊都能增值的規劃,是否也有點靠天時地利,
是的, 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原本一開始只打算守著舊公寓過日子而已, 畢竟存股能存成什麼樣子也沒人知道, 也是做好不成功就再回去上班的打算. 房產的買入都是因為需要, 沒有擇時, 但是我會用投資的角度去選擇, 也是類似巴菲特方法, 我沒有預期房產的增值, 我也沒有預期股票的增值, 因為都是不可控的. 我能做的是控制風險, 盡量選擇往下機率小的標的, 就像選股一樣.

pobro wrote:
e大會做好當股票資產一直往低處走,又產業配息不穩定時,造成沒有辦法以股償貸的風險預備嗎?
以股償貸不是只有股息啊, 股票產生的現金流也不限於股息, 還可以賣股票啊, 股票又不是只進不出, 0050的配息裡面會有一部分是免稅所得, 這部分不是來自於股息, 而是來自於資本利得, 我雖然是長期存股, 但也是會進出換股的呀, 也是會有免稅的資本利得. 當然還是有做最壞打算, 最壞的情況下就是賣掉房子囉, 當預期到透支持續擴大而無法逆轉時, 就會考慮賣掉房子了, 不過可以先賣掉車子,

我大概知道你的顧慮是什麼, 因為我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我的鋪子之所以越鋪越大, 也是因為我的股票資產能夠支持我這樣去冒險. 從支出小於股息, 到支出等於股息, 到稍微透支, 再到更大的透支...

那我為什麼不安穩度日就好了呢? 每年有節餘, 股息再投入, 然後雪球越滾越大, 越滾越大,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然後老了上01來曬曬權狀, 曬曬對帳單...但這似乎不是我想要的結局吧.

心態的轉變大約是在2017年吧, 那時有個網友, 45歲 帶著6000萬退休的x大, 是他給了我啟發. 原本我也是幻想著自己拿著鏟子, 快快樂樂的滾雪球, 一直滾一直滾滾到老. 而這時一個帶著更大雪球的人出現了, 他頻頻的發文請教大家要怎麼把雪球滾得更大, 很多人跟他說你的雪球已經夠大了, 光掉落的雪花就夠你過豪華生活了, 然後他才發現他連雪花都不知道要怎樣花完.

我突然法發現, 再滾下去, 我可能會是下一個x大. 那時我開始對繼續滾大雪球越不在意了, 老實說我是有點刻意在花錢, 350萬的車子就是這樣來的, 都是我老婆在開, 我搭公車的時間更多. 家族旅遊6個人商務艙去夏威夷, 去LA, 去搭郵輪. 後面就是小孩轉去私立學校, 然後是買第2間房子. 我媽前年心臟病發, 動了大手術, 現在出國很難了, 我就很慶幸還好有帶她出國去玩.

雪球確實沒長大了, 但似乎也沒縮小, 應該是老天對我的善意. 我自己有一個excel表紀錄持股狀況, 明明就有幾檔持股好幾年, 加計股息仍是虧損, 有一檔就是50塊跌到10塊的那個, 帳面虧損400萬, 家裡有幾個表現不好的小孩, 然後就會有一兩個小孩會表現不錯, 總體下來也還持平, 老實說我也納悶, 我花很多錢啊, 錢哪來的?

後來有人提到0050的配息裡面是有資本利得的, 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我的現金流裡面也是有資本利得的, 只是我沒紀錄他, 我的excel表呈現的是最終結果, 過程不在裡面, 我是會不定時調整持股的, 不是換股, 換股是A賣掉了, 全部換成B, 調整持股是賣一點A, 買一點B, 買一點C等等, 資本利得是這個調整的過程產生的.

我覺得我們就像NBA的教練, 手下有球員(股票), 教練要安排每個球員的上場時間(持股比例), 狀態好的時間長一點(加碼), 狀態差的就短一點(減碼), 沒希望的就交易(換股), 整體的配置目標不在單場的勝利(短期漲跌), 而是整季下來的勝率(資產成長的機率), 先能進季後賽, 不追求勝率第一, 免得球員受傷, 才有爭冠的機會.

巴菲特教我們的是評價股票的方法, 不過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自己還是要有些修改, 對產業看法也是. 然而配置的部分就要靠自己了, 持股要有幾檔? 越多就越穩定, 但爆富就不用想了, 這個就是個人經驗的累積了, 別人的經驗基本上無用, 只有自己親身投入才行, 這也是我為什麼都要持股滿檔的原因.

配置好了, 每年的股息是基本盤, 維持你的基本收入, 超額收入來自於持股的調整(跟0050一樣), 市場的變動就是你超額收入的來源, 但你要有持股調整才能吃到, 不是動不動就調整, 你可以跟0050一樣, 每季調整一次, 維持固定比例就好, 但我們不是0050, 不用這樣死板, 我們可以加入自己對公司的看法, 對產業的看法, 營收有變化, 我們可以調整, 財報有變化, 我們也可以調整. 運氣來了, 打中一檔飆股, 資產跳升一個台階. 很多人抱不住飆股, 因為他們缺少一套估價方法, 但巴菲特的信徒通常有機會抱住, 因為隨著營收獲利的增加, 你會改變其估價, 不會有漲就賣掉.
stanley5000

謝謝E大,總能提出非常有智慧的見解,我現在恰好也陷入了以上問題的難解之時,您的思維提供了我不同的解度。

2022-08-29 13:48
ms2877

雖然現在才看到e大的回覆,但是e大的財商與對財富運用再增加生活品質的智慧,的確是我效法的目標。

2022-09-08 18:17
ejan1969 wrote:
我突然法發現, 再滾下去, 我可能會是下一個x大. 那時我開始對繼續滾大雪球越不在意了



e大看起來蠻豁達的。住3000萬的房子,買350萬的車。如果我有3000萬會買2~3間房。自住一間另外的拿出去出租。也不會買350萬的車子,自己買130萬的車就差不多了。

我自己是想再滾雪球吧。但一直做不出來。會這麼想是玩現實版的大富翁也是種享受吧。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觀念也有點改變。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2022-08-29 12:56
p33mcv

你自己下面的文章就說了我的想法了。除非很有錢不工作,享受,和存錢本來就很難三個都有。一直存錢不享受老了有一堆錢也沒用了。

2022-08-29 13:36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sam189

“ 積極的能隨心所欲,消極的則無欲則剛”…讚👍,受教了!

2022-08-30 9:39
ejan1969 wrote:
是的, 也是摸著石頭(恕刪)


謝謝e大的審慎回覆

的確對於滾大資產的過程中,都會嚴格的控制預算,在每個月的記帳本中,特別用螢光筆標注額外大筆的花費,提醒自己這個月怎麼又"不小心"花了這些錢。這樣的心情,或許也反應在投資路上,深怕一個不小心,雪球被路旁的岩石敲落了大半。這樣恐懼的基調,是無法讓資產順利長大的,或許就像養育孩子,若是天天擔憂恐懼,搞得親子之間緊張大於幸福,這恐怕不是投資追求的目標。

感謝您仔細說明這些過程,的確在劃定目標之後,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調整,如果一心只放在最終的目標牌上,而忽略了路上的風光景緻,就如您提及版上前輩追求更大雪球的過程,卻忽略了生活的真諦,在於找到對的人、做快樂的事情;理財的目標不是數字變大,而是在這趟推雪球的過程裡,獲得的心路歷程。

黑天鵝作者的另一本書《Skin in the game》,儘管不太懂塔雷伯的高深內容,但一直對於這個書標很有感觸。或可翻為「切膚之痛」,所有參與投資的人,都必須親自去走這趟,即便別人講述的再完整、仔細…自己走過才知道途中的各種問題與回饋,也因為就經由自己的調整,才能使得這趟遊戲,成為自己的版本。

自己是個小上班族,不是理工組的所以就是領著文組的授薪階級,2015年景氣翻轉,老闆說要把薪水砍半,我一怒之下就辭了老闆,沒有做任何的預備之下,整個薪水虧零,然後開始跟朋友接案子,我記得隔年的扣繳憑證寄來,只有23萬。從那年開始,就沒有回去公司上班了,開始當自己老闆,一直到現在,薪水平均起來還是沒有上班時候好,因為性格上就不是太有企圖的人,但我得到充裕的時間自由,以及更多的家庭參與。(不過每月看著收支簿上的健保費/國保費時,還是羨慕有公司可以補助的員工 ^^)

因此很能感受您說「老天的善意」,也許目前老天對我還不錯,還算有餘裕可以提問與反思。再次謝謝您的親身分享,這不是最好的版本,但卻是獨家的版本。祝福闔家平安健康
天天是好日
p33mcv wrote:
e大看起來蠻豁達的。...(恕刪)
你是一直有持股嗎?還是在等待進場?

假如資本還不夠時,其實也不用想太多,0056裡面挑幾檔殖利率比較高跟穩定的,每年股息續存就是最好的滾雪球法了。

當資本夠大時,才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才比較能感受持股比例調整帶來的資本利得。

持股中漲多的,持股比例就升高,為了維持原先比例,於是就要減碼,也就是賣高,而持股中跌多的,持股比例就降低,為了維持原先比例,於是就要加碼,也就是買低,利得就在賣高買低中產生。

股價原本就是會漲漲跌跌,運用機械式的固定比例調整法,漲多的一定會減碼,跌多的一定會加碼,在基本面沒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一定是可以從中獲取股息之外的資本利得。
pobro wrote:
的確對於滾大資產的過程中,都會嚴格的控制預算,在每個月的記帳本中,特別用螢光筆標注額外大筆的花費,提醒自己這個月怎麼又"不小心"花了這些錢。這樣的心情,或許也反應在投資路上,深怕一個不小心,雪球被路旁的岩石敲落了大半。這樣恐懼的基調,是無法讓資產順利長大的,或許就像養育孩子,若是天天擔憂恐懼,搞得親子之間緊張大於幸福,這恐怕不是投資追求的目標。
控制支出, 股息再投入, 就是滾大雪球的根本原則, 路沒錯的話, 就是堅持下去.

我不知道你對研究產業, 研究公司的興趣如何, 這些事情沒有點熱情也是很難持續的. 那假如滾個幾年, 你覺得滾太慢的話, 除了等待老天賞飯吃之外, 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我稱之為埋伏法. 譬如板上有篇文, 標題你用"當別人恐懼時,你該貪婪"去搜尋就能找到, 這個樓主使用的就是埋伏法, 不過這檔的不確定性太大.

埋伏法找的是往下有限, 而往上有想像空間的, 缺點是持有期間沒有股息收入. 我可以講一檔我口袋名單中的, 準備明年以後布局的, 名字就不講了, 有心人看完我的描述自然可以找到, 我不是要報明牌, 是剛好要舉例, 存股並非只能存那些高殖利率的.

一檔營建股, 股價20幾, 股價淨值比0.65, 去年今年都虧損, 所以可預期明年沒股息. 虧損原因很簡單, 沒有推案入帳, 目前主要推案在新店重劃區, 共3期推案, 1,2期皆已動工, 3期今年預售, 北市內湖廠辦已動工, 北士科有個住宅案, 台南永康有個造鎮案, 青埔也有個大案今年推出, 去年青埔拍下另一塊商用地, 機捷A20也拍下一塊商用地, 我會注意到是因為我想在A20購屋, 有猜到的網友請手下留情, 別po出來, 我明年要買.

營建其實是財務滿單純的產業, 這家公司也沒太複雜, 手上還有收租資產, 這家公司過去比較保守, 推案規模沒太大, 但這幾年土地庫存大增. 我會看上他, 主要就是入帳空窗期, 股價便宜, 最快明年下半年有一個20億的北市建案完工入帳, 所以明年應該會擺脫虧損, 而後年開始就會有建案陸續完工, 所以為什麼最遲明年就要買進.這就是屬於往下有限而往上有想像空間的, 持有個5,6年也許光配息就會回本.

還是希望pobro大持續保有存股的信念, 時間是我們存股族最好的朋友.
ejan1969

a20算是一塊獨立小區,會比市區便宜,我是要養老用的,便宜清靜為佳

2022-08-29 20:52
ejan1969

目前的2間房子到時候都會賣掉,除了自住,投資房地產效益實在不如股票

2022-08-29 21:07
ejan1969 wrote:
你是一直有持股嗎?還是在等待進場?


我和爸媽一起同住。

家裡的狀況就是自住1600萬的房子,有3400萬的房產出租,租金一個月收9萬。有房貸430萬,一個月要繳兩萬。手上有1935萬的股票。我股票是死抱行。買的是那斯達克正二。房貸我媽說她過幾年後會有差不多240萬國外的退休金進帳。剩下的就要自己想辦法。

我是躺平族的廢物。我爸現在還有在工作。他也蠻懶的在做些顧問的工作。

感覺現在是個關卡。只要把股票滾大一點一部分買美國大盤,一部分買些有配股息的定存股就自由了。現金流就靠租金和國內定存股。滾錢就靠美國大盤。但手上股票太少做不到。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2022-08-29 18:56
JessieMe

冒昧請問3400萬是現值嗎?這樣感覺投報率好高!地點是北市嗎?

2022-08-30 10:45
howard汪汪 wrote: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沒...(恕刪)


可以
群友的損益 約3年

天真以為

不是哦 他說了 是三年多 你不知道我這檔是哪個啦

2022-09-02 22:29
louischiago

知道,我也在群內,後來有看他說,我沒買這麼多只有他一半不到約三十二張多,當初推薦我的朋友約兩百張左右

2022-09-04 4:49
chiyenms wrote:
45 歲,要生錢還好...(恕刪)
沒辦法 工作和結婚 我能力有限只能選一個 兩個都要 我會累死 至於生孩子 男生70幾都還能生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