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3091 wrote:小弟從接觸股市以來,(恕刪) 就看你是不是長期投資啊如果是一個好標的每次配錢給你你放2萬元銀行一年也不會給你1千元啊而且就算配給你,你的淨值下降了你可以多等幾年看看會不會配到淨值變成負的(如果你選的是ok的正常有賺錢標的)你就用時間來看嘛你要是投機,就會只看到配息給你然後淨值下降你要是投資,你就會看到長期領到的報酬在回買你的資產就漸漸變正變大
Kevin3091 wrote:照理來說,我原本的資產是50元的股票公司賺錢分我5元,我的總資產應該是55元但是現在台股的狀況是,我的總資產為45元的股票+5元的現金=50元不變公司等於沒分我錢 你的問題是01投資版的老問題了總經台灣總經財經部會 歐美都沒有!金管會研議「配息不除息」 8月底完成檢討但是改配息不除息這制度, 有差嗎?根本沒差這只影響了除息日的開盤參考價這只是座標參考點的改變本質根本沒變例如「配息不除息」新制後某股除息前一日收盤價100元, 配息10元收盤買一張假設除息日開盤參考100元然後一開盤就低檔徘迴最後仍跌停90元收你的手機看到你的股票賠10%你真的賠10%嗎?不是吧股息你只是幾乎不賠(假設不算手續費證交稅與股息時間差利息)若現制除息日開盤參考90元你的股票收盤也是90元你的手機看到你的股票報酬率0%這兩者對你的持股報酬率有差嗎?填息與否仍要看股價軌跡(=除息後一段時日走勢)就是市場來決定這跟是否要採「配息不除息」 關係不大「配息不除息」新制 vs 「配息除息」 現制與股價是否更貼近淨值關係不大這只是座標參考點的改變股價走勢的本質根本沒變你的錢有沒跑掉不是新舊制差異造成是市場填息或貼息走勢所造成所以有的國家「配息不除息」有的國家「配息除息」就跟採用攝氏溫度或絕對溫度的選擇一樣兩者換算關係為 K = °C + 273.15「配息不除息」「配息除息」兩者制度都是對的!只是選擇的問題
你的問題,我分兩個部份來回答--第一個部份是配股配息之後,股價作了對應的修正,這部份的做法是正確的。先不去想長期股東的權益,以短期外部投資人(尚非股東)來說,這樣的設定,在除權息日的前與後,投資成本幾乎一樣,才不會有炒作行為,不然大家都除權息日之前大量買入除權息日之後大量賣出股價的波動會太大,對股市穩定來說,不是好事--第二個部份是你覺得怪怪的地方嚴格來說,這邊確實是有問題,這邊我分成兩個部份來說第一是稅的部份,第二是建議的作法,首先稅的部份這個是明顯不合理,目前制度下的除權息,居然要繳稅!然後還有二代健保!要知道,除權息的當下,股東其實是沒有實質收益的,要等填權息行情出現時,才有實質賺頭,但稅金的部份,沒在管你的,先直接假設百分之百填息,如果沒填息,(追緃多久時間?)稅金會退嗎?呵呵 + 科科 ~--接下來講一下建議的作法,其實針對長期支持的股東,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公司要另外造冊,(講是造冊,實務上就是建立軟體系統)然後可以直接撈公司集保的買賣資料。(比較推薦這種作法,這就是有心要給,想成信用卡福利,你有符合條件就給你,不必登記) 或是建立網站讓有興趣的股東來登錄。(這種最後還是要集保資料驗証,但股東有登錄才有對應福利,容易不公,或權益過期喪失)--把上述的長期股東資料蒐集起來,然後每周、每月或每季針對(連續?)持股多久時間以上的股東,發給一定利潤,然後在會計帳務這邊,必須直接用個名目,列為實際支出。--這樣子的話,對外部投資人而言,公司的公開資料都還是正確的,而願意長期支持的股東,也能拿到相應的福利--但這個作法,1. 不知道是否有違反公司法,比如上市櫃公司不可以私下怎樣怎樣之類的…2. 公司要另外弄個系統來算,要送錢給股東,還要弄個系統來計算,是不是有點兒吃飽太閒呢?
股價天天變動。除不除息根本沒差,有什麼好吵的。未來公司錢景看好的,發完股利,股價除息後,一段日子,照樣填息回去。未來錢景不好的,股價除息後,不要說股價填息,搞不好一路下跌,虧更多。那種沒錢景,只賣地,賣祖產,當年度一次性獲利的股票,當發掉一次性獲利的股息後,以後股價都是一路下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