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m wrote:
過去幾年,受惠大陸實施供給側改革,淘汰過剩的低階產能,加上大陸水泥業落實錯峰生產策略奏效,整體市場秩序改善,台泥獲利大爆發,已連續三年大賺超過200億元。雖然近兩年陸續碰到貿易戰和疫情等重大利空衝擊,但水泥產品屬於剛性需求,尤其大陸政府在危機中為了振興經濟,帶頭加碼基礎建設,反而帶動對水泥的需求增加,台泥本業展現十足韌性,維持穩健向上。
一、大陸前幾年關閉很多小型落後的水泥廠,落實錯峰生產策略.這幾年兩岸均有水泥廠的台泥、亞泥、信大獲利都相當穩定,也為股東提供很穩定的報酬,水泥股也許會從景氣循環股轉為生活必需的定存股,畢竟現在人類的住、行,離不開水泥.
二、最近3年外資大賣台泥79萬張,但是股價也沒給賣垮,可能是很多ESG投資人都把水泥業從投資清單去除,其實日本和德國直接讓水泥業成為循環經濟的領頭羊,處理棘手的廢塑膠減少污染、去化其他難搞的廢棄物,有別於傳統垃圾焚化爐焚燒溫度僅850到900度,戴奧辛燒不掉,水泥窯平均溫度1,300度,用來焚燒一般生活垃圾時,足以將所有物質燒到「一點也不剩」,不會出現傳統焚化爐燒垃圾殘留20%到25%底渣和飛灰的狀況,且垃圾氣化後還能導入生產運轉中的水泥窯煅燒爐內,替代部分原料及燃料,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果,1,300 ℃的水泥窯可將戴奧辛、新冠肺炎病毒,即便是非洲豬瘟的病死豬丟進去,一樣飛灰湮滅。
水泥業為資本密集的內需型基礎產業,深具戰略價值。如果水泥業者能配合政府政策轉型,運用核心技術協助社會處理廢棄物問題,可以成為帶動循環經濟的標竿產業,同時維持台灣戰略物資,滿足重大工程內需。
三、台泥先在彰濱建置全台首座大型光電、風電共存的再生能源電廠,接著預計在嘉義打造超過60公頃的漁電共生案場、在台東紅葉村建置地熱發電基地,目前正加緊腳步,深耕儲能與電動車二大領域轉型成綠色企業。
四、台泥於107至109年連續3年配發股票股利,以4月1日46.7價位均填權填息,所以就算107年買到最高點,現在也獲利頗豐,以目前股市氛圍,敢連續3年配發股票股利的公司,就算科技業也屬少見.
五、受疫情影響,中國、美國等多數國家均會投入大量基礎建設,挽救受影響的經濟,所以鋼鐵、水泥等業,預期將有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