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3246 wrote:不是瞧不起那位想變彭于晏的k大,對於有點年紀的中年人來說(理論上達到財務自由應該都不年輕了),還是上健身房比較適合。
沒錢或不想花錢,就可以就地取材,可以到附近的學校或公園運動
不是說公園徒手訓練不可行,而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徒手的肌力訓練的負重來源就是自己的重量,譬如吊單槓,你拉上去就是拉你的體重,普通人算65公斤好了,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一般沒訓練過的中年人能夠拉上去一下已經很了不起了,運氣不好的,有可能拉完一下就傷到了。
我覺得徒手訓練是給有重訓經驗,而且肌力已經練到可以承受自體重量的人用的,簡單講,彭于晏就適合在公園徒手訓練,所以這個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
年紀越大肌力越差,還是乖乖的在健身房循序漸進吧,器材鍛鍊的好處就是重量可調整,10公斤、20公斤、30公斤慢慢上,這個時程可能就要好幾個月了,還得要看肌肉量(體重)上不上得去,中年人的話,我覺得就不要想太多了,能夠減一點脂,增一些肌,練健康的就好了。
健身房總是會貼一些猛男辣妹的海報,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肌肉線條分明的,像彭于晏的那種,不過我觀察健身教練們,卻都不是那種身材,健身教練的身材幾乎都是直塔型的,而非倒三角形。我在健身房也看過不少上身練得比健身教練還壯的年輕人,我才知道健身追求的應該是健壯的身體,而健身教練用他們的身體來顯示出什麼叫健壯的身體,不單單是粗壯的上臂、大胸肌或6塊肌等等,而是一種均衡的健壯。我們日常做很多的動作都會用到很多肌群,所以可以的話,都要盡量鍛鍊到,而這是在公園徒手訓練所達不到的,得用不同的器材來練才有效率,我們都不是健身狂人,也許一個禮拜只去一次兩次,所以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十年後還能不能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
大概又會有一大堆人又被社會機器逼著回去奉獻生產力了
我不會忘記有些人告訴我什麼賣股票沒多難
按下去而已或打一通電話而已
我的直覺告訴我會說這種話的任何人們如果不願意繼續工作
應該有天晚上連睡都睡不著
資產要是沒有保持的能力 持續地往深淵走是最可怕的事情
倒是如果這個社會認為股票沒那麼簡單的人變多了
大概也不會有那麼多偉大的公司可以長年永保盈利
也難有真正良好的股票資產存在
這些股票也是依靠員工的努力
員工本身也是最可靠的資產之一 互利的關係
一間公司要是沒有良好的員工資產 那什麼也都不是 要有很多好員工才會是好公司
股票的背後就是一間公司 如果公司是好的 那股票很可能是好股票
好股票很可能是很好的資產 照理很好的資產要讓人一生一帆風順是沒太大問題的
既然如此 人人去買好的資產大家都理應錢不是問題了
那到底誰還去工作
我們都曉得好股票仍能令人賠錢的 能讓人長期有正向報酬率的卻也只有好股票
但要讓好股票變成自己真正的好資產從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否則也不會有好公司好股票的出現 公司就沒人要去上班了 每個都潛心買賣股票
事實是
地球上能夠在股票中得到好處的 理應非常少的
還好
老天某方面還是公平的
很多人還是不要努力想如何讓現階段的生活多精彩比較好
每十年都很多人被逼著回去奉獻生產力
不乏當年錢認為已經夠用的人們 對錢財不可用輕忽的態度看待
十年沒多長 很多人都可以再活幾個十年
要是最後的幾個十年中 後段的幾個十年是悲慘的可不是件好事
很多言論我不相信是已經不為錢煩惱的人們會說出口的
那些言論會說的人們大概就兩種可能
一是錢仍然是很大的問題 二是錢不是問題了但是晚年淒涼
都不是多好的狀況 任何人實際點總不會是什麼壞事
幾乎每幾個十年 都會由社會極少數能學習到教訓的人們
帶領大部分無法從錯誤中學習教訓的人們重新站起來 只要這些人沒自殺還活著
然後社會的運作 經濟的運作又能恢復健康 甚至因為極少數的人們能學到教訓
整體上的表現往往還能比過去更好
可惜有件事情也很難否認
在經濟狀況比過去更好的這個客觀事實底下 能夠真正體會到經濟更好的人們
也只有那群極少數學得到教訓的人們 大部分的錢都被他們賺走了
800變1000沒什麼感覺 可是8000萬變1億就挺有感覺了 8億變10億更是不同
明明是一樣的倍數成長 卻是驚人的不同
老天也不是完全不給機會 每一次的景氣循環都造就非常多好機會
可是也沒什麼人可以抓好機會
因為太少人會想知道自己持有的公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如果無法知道怎麼運作 又怎麼知道今天公司營運看起來如此黑暗
稍微遠一點的將來是否就能真正脫離險境了
奇怪 明明股票很可怕 世界很危險的 這幾年怎麼都被認為很安全了
還有一大堆認為崩盤近乎不可能的 人人都知道便宜時要買股票
又怎麼會崩盤 這看似邏輯可行 可這種事情從來沒發生過
要相信這次的未來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狀況了嗎 這是一個挺大的賭注
覺得這次明顯不同了 認為現在還是值得長久持有的好價格
那買了就對了 這也許是值得讚許的事情 因為做出跟自己想法相符的行動
倘若認為還是逃不過回到正常的價位 當然這必須建立在現在的價格是過貴的
那肯定很理所當然地不買了或保守點 也只能如此否則跟自己的想法不同
到底這次是哪一方比較愚蠢了沒人曉得 大家都在見證歷史
但我很確定認為現在很貴的那方如果在這次輸了也沒什麼大礙
因為過去的報酬我相信大部分都已經足夠吃喝一輩子了 甚至沒把好資產亂賣掉
公司的營運仍是可見地一年比一年好 既然公司的業績都更好了
成為更有價值的公司 目前的股票雖看似很貴 但倘若未來股市永遠都是那麼高估值了
繼續持有也不會輸錢 營運都更好了 在估值還能越來越高的情況下
能怎麼賠錢?
既然如此賣股票又怎可能是挺容易的事情 且明明有個接近雙贏的方式
而且報酬率也不難看 為什麼一堆人要選一個不是贏就是輸
可是贏也沒好到多好的方式 這樣做真的能安穩過好餘半生嗎?
MiPiace wrote:
Python 超強...(恕刪)
潛水這麼久,終於為了這篇浮出水面

M大,興趣真廣,旅遊跑步,還要學Python。
當初閒閒沒事,想說是否可以學學文藝復興基金的西蒙斯,用Python寫支程式,學學量化交易,結論是“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沒有Algorithm,頻繁交易也不是價值投資者的行為,但Python確實可以為投資做很多事情,例如可以做葛林布雷的神奇公式。
回到查詢股價或成交量等等即時資訊,API確實是個麻煩的地方,我是先用Python處理一些年度資料,然後上傳到Google SpreadSheets,就是Google試算表,股價成交量等資訊由GoogleFinance匯進來,GoogleFinance是個強大的Function。
https://support.google.com/docs/answer/3093281?hl=zh-Hant
然後在裡頭使用Google Script,類似JavaScript,它有許多現成的Function可以使用,也可以錄製巨集,然後看巨集背後的程式碼,再拿來抄一抄改一改,這樣就可以達到基本需求了,For your reference.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pps-scrip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