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大家覺得技術分析有用嗎?

happywork01 wrote:
...
如果每個人都想要低買,沒有人要追高,這股市會是甚麼樣子?
如果市場上沒有幸運的期待,麻將打起來像下棋一般,輸者恆輸,那這個股市又會是甚麼樣子?
如果這個市場只剩下"投資",沒了"投機"。那股市又會像甚麼樣子?...


大家都堅守紀律, K 值 20 以下就買, K 值 80 以上就賣, 然後...


市場, 聽 KD 的!!

boshun wrote:
是的,所以說要評論...(恕刪)


勝率低有個問題~MDD想要壓下來就有難度

如果你太優化MDD,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是你過度fitting過去曲線

根本無法套在未來

簡單講,不太過優化參數,單純想一個技術分析策略,然後跑回測

基本上勝率跟MDD都沒辦法多理想

當然總和要賺錢是沒啥難度~但也不會是讓你看了多心動的回測結果

市場不會聽KD的,KD受傷了;市場今年是聽暴龍Kawhi Leonard的!

認真地說, 並不能講技術分析或技術指標沒用, 即使指標的 "公式本身"
跟市場的買賣行為並沒有因果關係.

市場的表現 (價、量) 來自於人們下單買賣, 並且成交, 才會一再刷
新價量的資訊, 而人們為什麼下單買賣, 最起碼就是要有錢 (或有股
票), 同時心理上想要買或賣, 這就科斯托蘭尼說的心理+資金.

拿不少人常用的 MA 或 KD 來說, 例如季線、半年線、年線, 或是
型態上的 KD 交叉向上, 都有些心理上的指導意義, 這就會驅動一些
人的買賣行為, 而這種人多到一個程度, MA 跟 KD 就開始有效; 其
它指標也是類似.

在這種情況下, 其實要說指標計算沒有因果關係, 似乎已不完全對,
畢竟指標影響了投資者的心理, 進而推動這些投資者手上的資金或股票
進場進行交易, 再度刷新價量結果. 而新的價量結果再度帶動刷新更
新指標數值, 而指標數值又再度影響投資者們的心理... 週而復始.
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反對技術分析, 畢竟有些場合或有些人需要它.

市場很好玩的是 -- 沒有成交, 就沒有數據; 沒有數據, 就沒有參考,
沒有參考, 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市場就會僵在那. 但總有些人就會在
那種僵局時, 丟出一些買單或賣單, 才突破僵局...
有時說不出來, 究竟是上漲引發買盤, 還是買盤引發上漲...
或者, 是賣壓導致崩盤, 或者是崩盤才引來賣壓...

dancingra wrote:
認真地說, 並不能...(恕刪)


買盤跟賣壓應有分真假
它的真假我不認為是可以單單依靠技術分析就能區分
一定要建立在了解這間公司的營運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優勢

可是我也曉得有一些技術分析信仰的認為公司的營運也不需要了解
因為其他人也會了解 即使我們了解也來不及了 早就反映在價格上了
透過價格的表現特殊性就可以知道他人基於營運上的了解購買股票
只要了解價格表現上的特色就足夠了
......
這是可能的我也不否認 但坦白說我有生之年還沒真正看到這種狀況
應該說可能有 但是單就技術分析我不覺得有那麼可靠
SpectreXSpec wrote:
...可是我也曉得有一些技術分析信仰的認為公司的營運也不需要了解
因為其他人也會了解 即使我們了解也來不及了 早就反映在價格上了
透過價格的表現特殊性就可以知道他人基於營運上的了解購買股票
只要了解價格表現上的特色就足夠了...(恕刪)


照陳進郎自己書上的說法, 他應該就算是很典型的技術派.. 人家也是
在賺大錢, 所以我並不會說技術指標無用, 即使我從不同意技術指標
跟市場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市場未來表現, 就只有人的心理跟資金,
二者化學反應, 最後具體化成委託單那才是真的)

我常拿碟仙比喻市場, 幾個人手按在碟子上, 你給他們一條規則: "手
不能離開碟子, 否則你會死", 那大家就會心理上想緊緊跟著碟子走,
那有人一感覺到碟子動了 (有時只是錯覺), 就會施力去跟, 但其它人
跟自己的力又不同步, 就會形成阻力或助力, 就開始搞不清楚是碟子在
帶人, 或人在帶碟子... 大家只知道不能離開碟子, 不然會死... 然後
大家看著桌上的字板, 大家都會猜 (預測) 它想走到哪, 那就知道要往
哪方向施力, 才不會脫離...

想想看:

1. 你要跟緊市場方向, 否則你會賠錢
2. 大家都猜漲跌, 都猜支撐壓力, 所以下單不斷調整部位
3. 一堆人都在調部位, 波動就開始形成, 然後又有人認為
這股 "新趨勢" 要跟緊, 所以又下單, 助長了波動...

跟碟仙是不是一樣? 最後玩碟仙的人經常是自己嚇自己...
但, 很多人還是信碟仙哦~ (反而不相信碟仙其實一部分就是自己)

dancingra wrote:
照陳進郎自己書上的...(恕刪)


因為有太多技術分析的 一生有輝煌過
但是死前都是輸大盤的
最輝煌的時刻也抵不過第一次買股票到死前的大盤報酬
那我會覺得
不曉得 這看個人解讀了

我認真覺得死前有個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
總比生前很輝煌過 死前不怎麼樣更好 即使花不到
至少可以死得很開心 市場終其一生沒打敗自己
否則何苦呢

可是指數基金也不是那麼安全的東西
誰知道大盤本身之外能帶給那基金什麼風險
這種未知的風險要是剛好發生在股票乏人問津的時候
大概很慘 也不曉得會不會發生

就跟緊市場方向
如果現在這種時刻還是有一些很棒又不太貴 中等的漏網之魚存在
我還是會買 我不怕賠
再怎麼說現在還沒出什麼狀況才是奇怪 可是這幾年要是
企業的確又成長了 我不覺得在這種市場氛圍去買是多不好的事情
但買沒那麼多是真的
SpectreXSpec wrote:
我認真覺得死前有個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
總比生前很輝煌過 死前不怎麼樣更好 即使花不到...(恕刪)

可以請教嗎,
一生從沒輝煌過的人要如何死前有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
happywork01 wrote:
可以請教嗎,一生從...(恕刪)


Ben Bernanke說他的行為 在未來的歷史會還他一個公道

不論信還不信 我還是不能接受
而且有一些大問題得醞釀三四十年才會真正爆發出來
上一次離我們比較近的大概是1960 1970那時候
再下一次很難想像

天曉得會如何 要是這種事情讓幾十億變得沒什麼
也太可恨了
只是這種事情只能放在腦中的一個小角落 不能讓它常常起來作祟
不然會錯過太多了
而且股票只要公司好就能抵禦這個可怕風險
沒人說茶葉蛋不能變成100塊台幣 哈哈
但倘若在我們有生之年幾十億變得不是像現在那麼多
倒也不覺得很奇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