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關於大額存款定存用儲蓄險取代一事


p620329 wrote:
以41 歲的年紀,...(恕刪)


所以他們都把房子賣了嗎?如果沒有,那是虛幻的,單純就是讓你多繳一些房屋稅,土地增值稅,接下來十年你的朋友們的房價也許很快就打回原形了,重點是房貸的利息也繳了不少。

這種感覺就像很多人在萬點以上的股市中覺得自已的財富大大增加了,其實這僅僅是假像,你拿到的僅僅只有公司配給你的股息,這些股息你也繳掉誕所得稅,二代健保費等,如果不去實現它,價格永遠是虛幻的,當每一個人都同時想去實現時,股價就會跌回原形,十年的景氣偱環讓很多人做了一場美好的夢,一場持續半年到一年的空頭會讓九成的人夢醒或夢碎,僅有一成在相對高點實現的人,並退出股市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剩下的都是一場空。

謝謝你的推薦
特別股我也有考慮過
不過在我的觀念裡, 定存與儲蓄險是最低風險的, 至少保本
特別股風險會高一點, 尤其金融海嘯期間特別股也是跌了不少
但我也會買一點特別股
這個就是在定存或是儲蓄險買完之後, 風險與報酬再往上提升一級的配置工具
一直有默默地觀察富邦推出的特別股ETF
不過看到討論說這檔ETF並沒有針對匯率做避險
所以也不敢貿然買進, 會先觀察一陣子, 多看看網友們的討論, 參考一下


YVONNE011062 wrote:
或是你也可以投資美國優先股,年息約5~7%;配息穩定度高,配息方式:採季配息(一年配四次);具有保本性(到期保證25元CALL回),以下為優先股的說明,您可以參考看看
(圖一)優先股又稱作特別股
雖然在面臨金融海嘯的過程特別股一樣會跌,但由於特別股還有一個特點為價格的回覆性,最終還是會回到25元,且在股價跌的過程中,特別股依然會持續的配息,這也是台灣特別股和美國特別股的差別,所以換句話說,當股價再跌的時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進場點,因為你可以買到較便宜的特別股
我是以一個長期投資的概念去做解說的
newsmart wrote:
我不是買6年期的儲蓄險呀
我買的是躉繳的
3年後就能解約了
不會綁到6年這麼久


您似乎搞錯了啥麼

如是台幣躉繳的放三年幾乎只領回本金多一點,與定存相當(甚至略少)的利息
這樣意義何在?若只想放三年,就定存就好,何必被綁?

一般在討論「綁」的意思是指滿期要能全身而退且領回比定存多的利息。
以現階段而言,我自己是覺得至少要有 2%再解約才有意義吧
不然你就定存就好了
Acer_kewei wrote:
所以他們都把房子賣了...(恕刪)

唉!別因為自己沒房就亂說。
房子總是要住的,房貸利息比得上房租嗎?
省下十五年房租你怎麼不算?
房價要跌回去你有得等了,
何況跌回去的話你的儲蓄險搞不好就倒了
你以為你沒房就沒有受傷? 太天真了。
何患無 wrote:
儲蓄險6年2%是6年總共2%還是每年有2%,6年到期可以拿回12%的利息嗎?

六年2%的話沒人會買儲蓄險阿!
金控為了先拿到資金,所以才會給出比當時候定存還高的利率。(通常看約是怎樣寫的 大概在第某幾年之後 大概可拿接近2%的利息)
之後要是一直都放在那邊 八年 十二年 十八年 大概真的就是年約2%利率!

(可是你看最近 也有打出美元定存3%的廣告了。如果再賺匯差 一年可能就是6%以上獲利。 當然 也有可能虧於匯差)

newsmart wrote:
大家好因為小弟最近...(恕刪)

定存。 你就算存一億進去,一樣可用1.04%來算利息

或如其它大大建議,個別存在不同銀行 或慢慢贈給配偶或孩子存他們名下也是可以滴。

=

xpotter講的,我通常會用5,000%的懷疑與不信任態度來檢視!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個人的感覺上是覺得是完全不相信他講的! 是我個人覺得非常不相信! 不代表所有人)

===

p620329 wrote:
以41 歲的年紀,其實我覺得超簡單的。
大學畢業後工作三年,存下來的錢當頭期款
在台北市買間房,輕輕鬆鬆就有了吧。
我好多親戚都這樣的。

嗯?41-25=16年前

921那時北部的房價有崩的很嚴重?
或sars那時?(2002年?)

當時雖景氣比較好 但新鮮人有4萬的話應該也很不錯了
4x36=144萬。(這還沒扣掉日常所有開銷) (如是南部去打拼 就還有房租費用) (如原本就北部在地,可能自己出部份錢 家裏還幫出部份錢)

我疑惑的是 台北市號稱每間幾乎都要三千萬以上,那在16年前真的不用1000萬?(所以北市的房價這十多年來也確實是暴漲?)

那就算一間只一千萬 144萬應該也無法當頭期款吧?

應該是家裏都有先幫出幾百萬再加144萬,才能先買吧?

2002年的定存利率約2.1% 大概可抓出房貸利率。



newsmart wrote:
我個人對於投資還是較偏向單純的低買高賣, 被動老大這波結束後, 就是先把錢留著, 等待大盤跌破年線後再來尋找投資機會了

建議你等台股跌落3000~4000點這邊 全地球各國也跌到低點時 再進場。
已經過十年了,越來越靠近這時機點了。
(當然 進場時間也要抓準,最好抓在開始上升波段)
Mirage-Ulysses wrote:
六年2%的話沒人會買...(恕刪)

兄台,因為跟本沒有人要買房,
那時房貸可貸超過百份之一百。
而且真的不用一千萬。
以大安區為例,那時三十坪房約七百萬。
現在開價約三千萬。

灰狼01 wrote:
看到這一篇的人,應...(恕刪)


如果樓主說的話屬實 在下覺得樓主是運氣極佳的人

自己也在科技業打滾了十多年

問採購、業務或由同行那邊得知公司進出口量或市場零組件供需 來決定買/賣股

這種人在科技業絕對不是少數

但實際上因為這樣能持續賺大錢的 我還真沒看過
ppcomo wrote:
如果樓主說的話屬實 在下覺得樓主是運氣極佳的人
自己也在科技業打滾了十多年
問採購、業務或由同行那邊得知公司進出口量或市場零組件供需 來決定買/賣股
這種人在科技業絕對不是少數
但實際上因為這樣能持續賺大錢的 我還真沒看過


其實我不會去懷疑樓主所言的真實性
就算他虎爛,全世界也一定有這樣的案例,你可能也沒看到有人中樂透啊,但就是有這樣的人。
重點是無論真假都和我無關,他的錢又不會分我。

真的致富的方法不會有人隨便在網路上公開的啦,
即便是帶點時勢造英雄意味 未必學得會的股票操作,誰會把自己的心得講的一清二楚呢,
這是標準的「傳子不傳賢」,
你到夜市攤販吃到個美食料理,問那位攤販老闆配方,他會跟你說嗎?

其實啦,我還真的教過一個背景類似的同學,
結果呢?不但沒有感恩圖報,反而來和我競爭,事後也不承認是抄襲我的點子
連參考二字都不肯說喔。

雖然說施恩不望報,但很難啦

現實生活如此,更別說網路上大家習慣免費的資訊。反正最後有賺到錢都是自己行,不可能有絲毫感謝之意~
賠錢不要怪你就偷笑了

ppcomo wrote:
如果樓主說的話屬實...(恕刪)


以前某週刊採訪過一個人,好像大學畢業後,沒有正式上過一天班,在雜誌上常常暢談如何投資,然後不到三十歲就財務自由了,當時,我也追蹤過他的新聞,後來,發現他財務自由不是來自投資,而是來自遺產。

當然,樓主應該是善於投資的人,也善於大筆金額釘孤支,這藝高人膽大,不是我能辦到。只能佩服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