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的不確定性,我很了解也很贊成做好風險的規劃,我只是想問你
照你的例子來說,假如你朋友的爸爸預算有限
以同樣的保費,買定期定額醫療和終身醫療,那一個能給他的幫助比較大?
如果你推薦他一天1000元的終身醫療,我推薦他一天3000元的定期定額醫療
其他實支實付、癌症、意外等等的內容都相同
結果住院三十天,終身醫療只能理賠 3萬元,我定期定額醫療可以理賠 9萬元
那一個對你朋友的爸爸幫助比較大?而且還不算手術的倍數,定期定額至少都大於等於終身醫療
那一個對他有更多的保障呢!!
To sihsiao
常常看見的是---因為沒保醫療險而在煩惱醫藥費的人
我常常看見的人有很多種
1. 有足夠預算,買了足夠醫療險的人
2. 預算有限,但利用定期醫療險買到足夠的人
3. 預算有限,但買終身醫療結果額度不夠的人
4. 根本不考慮這方面的預算,所以醫療額度不夠
在這幾種情況下,3,4 都是風險發生時,煩惱醫藥費的人
對於 4,我沒有辦法,我只能試著告訴他重要性,但有時觀念真的相差很多,沒辦法
對於 3,我很惋惜,因為他有風險概念,但卻執著於終身,結果額度不夠,還是煩惱醫藥費
也許你很有錢,所以對於你而言,終身醫療的預算不是問題
但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預算有限下,每一個費用都是互相排擠的
早期台灣人沒什麼風險概念,所以很難賣終壽險,於是有公司就想出了儲蓄險,因為可以還本,所以比較好賣
於是一堆人買了貴貴貴的儲蓄險,結果因為保費貴,保額都不夠,一旦發生事故時,什麼忙都幫不上
這樣根本就失去了保險的精神,但台灣就是這樣,只要好賣、佣金高就好,那管客戶的狀況
終身醫療也是一樣,台灣的父母都很愛小孩,於是都幫小孩買終身醫療,甚至全家都買終身醫療
結果父母自身的保障都不夠,因為沒有多餘的預算了,一旦發生風險,全家的經濟又陷入困境
我知道你想給小孩一個禮物,如果你把差額存起來,二十幾年後也是一筆錢,也是一個不錯的禮物
到時候這筆錢要用來加買醫療險,要做出國留學或創業的基金都可以
這不是更活用嗎?
當然如果你是預算充夠,沒有排擠效應的那群人,那就當我沒說好了
因為這部份可能不會是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