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風險管理的概念,美國的三哩島,前蘇聯的車諾比,都是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
人家可以將這些方圓50公里的核災事故地區封存,這對他們來講不過只是百分之一不到的面積.
如果發生在台灣東北角,一樣我們要封存方圓30~50公里,這已經佔掉台灣國土的1/10了,
這對小國的台灣來講,不是核能事故而已,而是悠關國家的生存條件了.
自從日本的311福島核災後,全世界對於核能電廠的安全性,不再有人敢百分百地掛保證了,
因為就連日本人這種對小事都很嚴謹的民族,面對複合性的天災(地震+海嘯),
7級的核災還是發生了(爐心熔毀,核燃料熔進地底下,並發生氫爆),
福島核災後不久,德國也宣佈將全面廢核,因為民族性跟德國一樣治事嚴謹的日本,
還是很遺憾地發生核災了.德國人猶如大夢初醒地覺誤了.
人類科技終竟還是無法戰勝大自然,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必須更謙卑.
台灣的地理環境與面臨到的天災,與日本很相似,都是地震頻繁的國家,也有可能發生海嘯,
自從福島核災後,喚起更多台灣人的危機意識了,
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面對核四這座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又不斷追加預算的拼裝車,
斷然決定停止興建是對的,台灣必須更積極地往綠能開發,而不是繼續依賴核電廠.
試問大家一件事,"如果連核廢料都找不到地方埋的國家,我們還想大言不慚地用核能嗎?"
fusen wrote:
核能本來就是最不安全的一種能源。
車諾比事件目前還是無解;福島核災也是無解,
2萬多人無家可歸,方圓30公里的土地無法使用,
台灣哪裡有這麼多的土地可以永遠不使用。
不管幾千億建造都一樣,又不是代表蓋了就不用再花錢,
光是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都快要沒地方放了,
更別說是核能電廠裡面的高階核廢料。
眼前省下來的電錢是很省,
但是將來的核廢料跟核災事件的成本都是
所有後代子孫要承擔的痛,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綠能、少用電,
這才是永續的做法。茶
目前發生過的核災都是人為疏失造成,
核廢料問題遲早會有出路,
現在最好笑的就是臺灣政客短視近利,
花了幾千億蓋的核電廠,
當做蓋公園一樣說改就改,
為了選票可以不習一切代價,
包括把人民健康都賭進去,
另外綠能不是基載能源,
只能用來調節用,
而且綠能只有發電時每有生成物,
前段的製程及後端的回收處理,
污染也是數一數二,
回歸重點火力、核能這些才是基載能源。
jainamin wrote:
說直白一點,核能發電不是國土面積小的國家玩的起的,
這是風險管理的概念,美國的三哩島,前蘇聯的車諾比,都是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
人家可以將這些方圓50公里的核災事故地區封存,這對他們來講不過只是百分之一不到的面積.
如果發生在台灣東北角,一樣我們要封存方圓30~50公里,這已經佔掉台灣國土的1/10了,
這對小國的台灣來講,不是核能事故而已,而是悠關國家的生存條件了.
自從日本的311福島核災後,全世界對於核能電廠的安全性,不再有人敢百分百地掛保證了,
因為就連日本人這種對小事都很嚴謹的民族,面對複合性的天災(地震+海嘯),
7級的核災還是發生了(爐心熔毀,核燃料熔進地底下,並發生氫爆),
福島核災後不久,德國也宣佈將全面廢核,因為民族性跟德國一樣治事嚴謹的日本,
還是很遺憾地發生核災了.德國人猶如大夢初醒地覺誤了.
人類科技終竟還是無法戰勝大自然,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必須更謙卑.
台灣的地理環境與面臨到的天災,與日本很相似,都是地震頻繁的國家,也有可能發生海嘯,
自從福島核災後,喚起更多台灣人的危機意識了,
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面對核四這座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又不斷追加預算的拼裝車,
斷然決定停止興建是對的,台灣必須更積極地往綠能開發,而不是繼續依賴核電廠.
試問大家一件事,"如果連核廢料都找不到地方埋的國家,我們還想大言不慚地用核能嗎?"
方圓30~50公里到底面積是多少? 為何會佔掉台灣國土的1/10? 台灣什麼時候發生海嘯了?
台灣面積小, 而綠能產生的發電密度小, 佔地大, 怎麼可能會適合台灣, 土地拿來住都不夠了. 土地小的國家發電密度要夠高才會划算的.
像澳州這類地廣人稀, 土地便宜的地方才適合玩綠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