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8655655514 wrote:我個人的推測是...(恕刪) 我原本的選項也跟H大一樣,應該是說一開始我只有2跟3的選項在考慮,但ptt版有版大說耳聞有懲處名單才衍生出選項1的可能性。也才想聽在類似公司待過的大大怎麼看?局外人真的是霧裡看花⋯
小捲爸 wrote:我原本的選項也跟H...(恕刪) 我目前待的公司,在同產業是台灣規模最大、世界第五大,也是來這裡才發現原來真正大公司裡的中高階主管,每天都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只求平安無事渡到退休就好。單是一個「模組化」同形號零件規格的改善測試,都可以拖了一個月還沒有主管願意下決策。因此我是不太相信緯創內部會有主管會為了幫公司省錢,拿自己的退休金當作賭注。而且如果真有這麼大的事件,蘋果對緯創仁慈的處置方式,也簡直像是在對待自己的私生子了。
harry8655655514 wrote:總而言之,還是跟其...(恕刪) 分析的真好, 這麼大公司不太可能為了賺小錢, 搞到身敗名裂, 我個人認為也是補缺口, 一旦補完後業績的好壞來發動下一波漲勢, 我猜這位黑手想到一個停工2星期的手段, 但這樣搞真會嚇壞一堆人.哪有公司是業績大成長, 又一堆擴大廠房, 正要走向大好時光, 要去搞這麼小獲利的動作, 不合邏輯.
聽說....代工廠同業林立,為了搶下年度超級大單,幾家代工廠高層常會不惜虧錢搶單,才有辦法在同業間脫穎而出,擺脫同業追價糾纏,把獲利的問題留給下屬去煩惱.品牌廠也是得寸進尺,殺價兇殘...曾聽說過,開發階段,就要求代工廠 提供500套高價 Free-sample,量產後每季costdown 5%...毛利微薄甚至虧損,代工廠得標後,必須想方設法去擠出錢,有的公司還靠外匯利差套利賺錢.業務單位cost BOM有兩版,一版給客戶參考,另一版才是內部實際成本價.品牌客戶就算怕代工廠藏錢,指定用料,但廠商 有時不敢得罪大型代工廠,會私底下和代工廠約定,讓代工廠能有些回扣分杯羹..這種回扣是給公司的帳,還算合情合理....零組件廠也是很競爭,常會派出美女帥哥,時時拜訪 鴻海,廣達....等大型代工廠的採購或研發人員.聽說這些代工大廠的接待廳,每天短裙辣妹,氣質美女穿梭,有些除了業務本質外,還能言善舞, 下班後,偶爾還要用公關費,招待一大票採購或研發人員出去歡唱慶生.於是少數廠商 就會用金錢抽傭或 低價增資股票,買通代工廠的採購或研發人員,抬高價格,限定用料..這種就是個人操守不良,貪汙,損害公司和股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