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蠻能夠理解30歲以下人不容易理解為什麼是外面工資高而當公務員薪水低,其實當年選擇進入公務體系根本是逆機會成本的決定。 另外,我覺得不能夠勞工和公務員比,那樣是LJ比雞腿,要跟自己比才對。例如可以拿某一個公立大專生,他在當年選擇入民營企業 vs 入公務體系 來比。目前這些已退休軍公教剛好就是那批人對吧,他們出社會的年代台灣剛好經濟起飛,@民國7X年,大學畢業生去民間上班都嘛薪水屌打才1萬多的公教!當時政府窮又想要弄到夠好的人,怎辦?就透支未來開個支票,吸引一些比較不急於眼前利益的年輕人唄!所以我看新聞抹黑那些退休人士=“貪心”,覺得怪怪的。當年的這些公立大專生如果貪圖眼前利益,根本不會選擇進入公務體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