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太陽能歷史低點又來了,該買哪檔呢?


moneygod wrote:
整併是好事,至少台...(恕刪)



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成立,創造產業發展機會
https://technews.tw/2017/10/23/taiwan-green-energy-technology-league/
國家實驗研究院 23 日於台南市香格里拉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成立大會及交流茶會,期能串連全國產學研界的研發能量,並結合區域發展,共同推進綠能產學合作,根據產業需求,以學研合作共享平台等方式,帶動綠能研發能量,穩健具體地落實政府綠能發展的目標。
「綠能科技」為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中重要的一環,其中「沙崙綠能科學城」將做為我國綠能科技產業發展的指標與示範,科學城內將建置「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和「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由科技部轄下的國研院所主導的「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將以科技部與國研院多年累積的技術服務能量與系統整合優勢,匯集並連結國內產業、法人及學校的研究資源,積極打造我國綠能科技研發的樞紐。

在「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大樓及「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完工前,國研院率先成立「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台南市吳宗榮副市長、科技部前瞻司楊琇雅司長、國研院王永和院長,以及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工研院、成功大學、高雄大學、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上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產官學研界貴賓皆熱情出席成立大會。大會中同時安排了產學研界的專家先進分享綠能科技應用、推動歷程等寶貴經驗。

科技部前瞻司楊琇雅司長致詞時表示,科技部非常樂見國研院推動產官學研各單位合作,全力配合政府發展綠能科技產業,帶動創新創業的風潮及氛圍。「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的成立,不僅象徵著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的決心,更期望藉由聯盟的運作,串連沙崙綠能科學城及周邊產學研界的研發能量,強化綠能科技原創實力,創造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機會,提升我國學術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國研院王永和院長指出,國研院積極參與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的綠能科技部分,透過轄下各研究中心綠能研發能量的整合,與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共同執行綠能科技創新研發與服務平台重點政策計畫,建置沙崙綠能科學城,並規劃其中「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的營運模式,希望從科研軟實力與基礎環境等面向著手,將沙崙綠能科學城打造成我國綠能科技聯合研究樞紐,鏈結產學研能量,連結在地、國際與未來,達成我國綠能發展的目標。

台南市吳宗榮副市長則感謝國研院結合台南在地學研單位成立「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他表示,目前沙崙綠能科學城在各單位密切協商溝通、戮力合作下,相關硬體建設均按期程持續推動中。「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將成為綠能產業資訊整合平台,肩負串聯產官學研各界的重要任務,為沙崙綠能研發能量提前暖身。他並期盼聯盟能延攬更多優良綠能創新廠商加入,共同推動學研與產業聯合研究,厚植台南綠色產業根基,使綠能產業成為未來台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台灣能源 98% 依賴進口,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化至為重要,發展綠能刻不容緩,政府以 2025 年綠能發電占比達 20% 為目標,積極鼓勵業者搭上綠能發展的趨勢潮流。產業發展奠基於紮實的科技基礎及創新研發能量,國研院期望透過「綠能科技聯合研究聯盟」,有效連結各地的技術、人才及金融,針對國內綠能產業發展需求,推動具發展潛力的前瞻綠能技術研究服務與應用,進行各項前瞻科技產品與綠能技術研發,協助推動沙崙綠能科學城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1740TT wrote:
當然是買龍頭中美晶...(恕刪)


快90了.......

1740TT wrote:
快90了........(恕刪)


厲害。

1740TT wrote:
快90了........(恕刪)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11/01/big-cut-south-branch-employees-nearly-200-people-motech-encourage-the-transfer-to-the-new-company/
大裁南科員工近 200 人,茂迪:鼓勵轉任新公司〈更新〉

太陽能大廠茂迪光電南科廠傳出大幅裁員,目前已先解雇部分人員,協調會將分三梯次持續進行,總計裁員人數上看 200 人。

去年太陽能產業景氣寒冷,當時茂迪第三季財報顯示,淨損新台幣 9.99 億元,創 15 季來單季虧損新高,毛損率達 18.06%,茂迪也解僱了近 200 名外勞進行人力調節,不過官方強調不會損及本地員工權益。但今年在財報公布之前就有員工向媒體爆料將大幅裁員。

目前消息指出,即將裁員的是南科廠,而南科管理會目前收到的通知是裁員 15 人,未來可能會分批次裁員。此消息傳出後,茂迪也發布聲明表示,為改善獲利能力與長期營運考量,將停止砂漿切割營運,而受影響的 200 名員工將安排轉往正籌組的模組新公司任職,並非是大裁員。茂迪將在今日上午召開員工協調會,了解員工是否有意願。

此前茂迪董事長張秉衡就曾經透露過,未來將停止國內現有砂漿切割工廠的營運,將晶錠送至中國切割節省成本,不過長晶製程仍會留在台灣。目前官方表示,將會安排員工轉任茂迪攜手碩禾所成立的合資公司「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且新公司還在原廠地,但因屬於不同法人,形同勞工任職公司更名,因此將提供優於勞基法的條件,讓員工結清現有權益。

消息指出,新公司仍然由茂迪主導,並取得 90% 股權,碩禾僅 10%,主要目標為台灣內需市場。茂迪表示,太陽能模組市場遠比電池有利可圖,在資源有限下,公司需要結構性改革,並推動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搶攻國內政策商機。不過原本新公司預計在 11 月會開始運作,但勞資問題若沒有處理妥當,可能會影響時程。

茂迪新聞稿-調整體質,提升獲利能力
(首圖來源:Flick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CC BY 2.0)

延伸閱讀:
太陽能產業再傳結盟,茂迪、碩禾合資成立模組廠
茂迪第三季慘賠 10 億,虧損創 15 季新高
太陽能冷颼颼,台灣龍頭廠茂迪裁撤 200 名外勞
政府推綠能屋頂,太陽能業者:有利內需
當不需要政府補助的時候,遙遙無期,很多政府還撤銷補助,因吃不消

myp888 wrote:
當不需要政府補助的...(恕刪)


沒有政府補助,應該會少了很多申裝太陽能板的誘因。
1740TT wrote:
快90了........(恕刪)


全台最大太陽能模組廠 元晶屏東廠上樑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元晶太陽能公司在屏東縣設立全台最大的太陽能模組廠,今天下午舉行上樑儀式,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說,第一期可以增加500到600人的工作機會,全部期程及發電站開發完成,將可創造5000人以上的工作機會,帶動屏東發展。
元晶太陽能公司屏東模組廠今天下午上樑,由董事長廖國榮主持,屏東縣長潘孟安及各界代表都到場祝賀,參與盛會。潘孟安說,元晶在短短不到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上樑,效率值得效法,期許元晶公司完成量產,並帶動屏東群聚效應,成為屏東產業的領頭羊,帶來更多的綠能發展。
廖國榮說,元晶屏東廠在上樑後,預估明年2月底前完成機台安裝及試產,3月底前正式投產,未來更將投資太陽能電廠,將屏東帶向綠能發展的里程碑,讓台灣的綠能政策可以執行,也解決缺電的問題。
元晶太陽能模組廠位於屏東大慶汽車工業區,新廠投資逾17億元,占地約1.4萬坪,第一階段建置2條先進生產線,產能500MW,第二階段產能加入後,合計將達1.5到2GW,將成為業界產能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先進太陽能模組廠。

myp888 wrote:
當不需要政府補助的...(恕刪)


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71121/1244954
昇陽光電資遣80名員工 公司證實將分兩批進行


太陽能廠昇陽光電(3561)無預警大量資遣員工遭到抗議,今天有讀者提供員工到公司大門抗議照片,當時現場約有數十人聚集。昇陽光電表示,新竹廠上個月慘遭祝融,經評估之後,復工時間至少超過半年之久,加上公司內部正進行高效模組生產線的轉換,因此詢問火災廠區的員工是否願意轉調模組生產線,工作型態從做二休二變成做四休二。

不過協商之後,約80個員工均不願調職,公司即依法提報資遣,預計分成兩批資遣,一切資遣的過程以及發放資遣費用、預告工資等均合乎法令,另外,依照法令規定,資遣費並不包含年終獎金,因此不發放年終獎金並不違法。
昇陽光電強調,該廠火災情況嚴重,至少需要長達半年的時間才可望復工,但考量其員工的生計,因此提供轉調其他生產線的工作機會,目前公司模組產能為180MW,其中有60MW為老舊設備,將要進行淘汰更新,因此提議將部分火災廠區員工轉調至模組生產線,不過由於模組生產線的工作型態為做四休二,與原本的做二休二並不相同,多數的員工並不願意轉到模組生產線。
昇陽光電表示,迫於無奈之下,在尚未復工的這段空窗期實在無法讓這些員工繼續上班,因此最後決定提報資遣,且資遣的過程均合乎法令,並非是無預警的資遣。(楊喻斐/台北報導)

jacky8000 wrote:
1.茂迪2.昱晶3...(恕刪)


元晶現增繳款熱 碩禾投資不到規劃的15%

太陽能廠元晶現金增資順利完成募集,籌得新台幣5.25億元資金。因元晶股東繳款超乎預期熱烈,碩禾僅認購2700張,投資金額不到原先規劃的15%。

因應興建廠房及購置機器設備需求,元晶辦理5000萬股現金增資,每股10.5元發行。碩禾原先打算以特定人身分參與元晶現增,投資金額2億元。

元晶於11月8日至15日現增股款繳納期間,股價最低11.05元,最高一度達13.75元,吸引股東繳款熱烈,現增順利完成募集,籌得5.25億元資金,元晶訂今天為增資基準日。

只是元晶股東現增繳款超乎預期熱烈,影響碩禾認購元晶現增數量低於預期,僅約2700張,投資金額不到3000萬元,低於原訂金額的15%。

繼完成現增後,元晶還計劃辦理12.5億元銀行聯貸,償還購買屏東縣屏東市大慶段土地的過渡性融資、興建屏東太陽能模組廠廠房建物及購買機器設備。

元晶屏東太陽能模組廠預計年底前導入機台設備,明年2月底前完成裝機及試產,3月底前正式投產;初期將先安裝500MW產線,將以自有品牌主打台灣市場。

jacky8000 wrote:
1.茂迪2.昱晶3...(恕刪)


阿特斯來台...太陽能模組廠壓力大 電池廠迎新單





政府積極提升國內太陽能裝設量,連國外廠商也想來分食相關大餅。業界分析,未來阿特斯在台設廠後,可望就近向新日光、元晶等既有電池合作夥伴拉貨,為新日光等台廠增加電池出海口。
換言之,阿特斯來台,將對國內未上市櫃的中小型太陽能模組廠增添壓力,但因模組體積龐大,為節省運輸等成本,阿特斯可望就近在台灣購買電池片組裝成模組出貨,對新日光等阿特斯既有合作夥伴是好事一樁。

電池業者評估,阿特斯設廠後,可能也會向政府申請高效模組認證,各家台廠未來都有機會就近爭取到其更多高效電池訂單。

面對群雄追逐國內模組市場商機,競爭趨於激烈,且產能規模愈大,在生產成本上越具優勢,模組業者認為,台廠應該要走產品差異化路線,產能規模較小的廠商,恐率先感受到壓力。

業界分析,台灣太陽能廠和陸廠在國際上競爭備感艱辛,甚至必須依賴陸廠訂單。台廠逐漸往下游模組與系統轉型發展,在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下,也從以往偏重國外市場,開始關注到國內商機,如今在自家市場,也漸感受到國外廠商的競爭壓力。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