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感覺中國前景並不是那麼樂觀

比亞迪的鎳氫其實很吊,鋰電池的確不咋地,好像之前是全部賭在磷酸鐵鋰吧,壓錯寳了。
你要説下個世代的東西噢?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算不算?

星際旅行這玩意很燒錢,CNSA近年來也瘋狂砸錢啊,CZ-5出來了,自建航天站什麽的,當然錢還是沒NASA多,衹能先玩玩地月軌道圈的玩意,現在又不是冷戰,沒必要擧全國之力搞太空競賽,都是在爲人類做貢獻

當然BAT三家都沒什麽作爲就是,不過聽説B裏面的算法也是搞得不錯的,很多數學系的人都往B跑
我上週才從上海出差回來
我只能說
對岸是快速進步
我們台灣是慢速退步

我老闆朋友的老婆在上海當護士
年薪換算台幣都快破百萬
而我們台灣呢?

在上海
特斯拉電動車雖然還不至於滿街跑
但是...能見度之高我和同事只能瞠目結舌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這篇只是昨晚睡覺時...(恕刪)


中國已經開始試採"可燃冰" 了

你還認為不夠先進嗎
不知道樓主在大陸待過幾年? 能有這麼了不起的想法,非常佩服
這一篇
是要表達什麼?

主題很大
論點卻很粗淺

第一種解讀:中國前景很樂觀,但並不是「那麼」樂觀

第二種解讀:很想罵中國,卻又怕這裡不比PTT,只能含蓄的試探水溫

teddy0709 wrote:
前面講的還行,這邊有...(恕刪)


没什么可嘴的?那我就随便嘴一个吧。 于敏构型,于敏可是连留学都没有过!
Jackbauer24 wrote:
中國已經開始試採"可燃冰" 了
你還認為不夠先進嗎


從1969年起前蘇聯就已在西伯利亞持續進行可燃冰開採了。現在是2017年,已經過了快50年了。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這篇只是昨晚睡覺時...(恕刪)


嗯。其實你應該要說,不看大陸的經濟的話,我們看美國好了。你能看到美國前景很樂觀嗎??

加州在美國算經濟比較好的地方了,你能看到很多有錢的亞洲移民之外,更多是工作只能part-time,而非正職。

號稱全美國的科技重心,舊金山那的矽谷,工作的人,最多並非美國籍,而是移民或外籍。

但多數人要找正職工作,真的很難。失業率是台灣想不到的誇張。

而美國經濟只因有大把的外國資金在美國,及很多有錢人在美國罷了。

反之對岸,沒有移民,但靠山寨土造土練,做到現在的程度,也算不容易了。

要比較對岸及美國,我會說~對岸是挖人吸技術,美國是吸人才及吸資金。

歐洲呢~整體經濟問題更為嚴重,多半是靠德國及法國,但問題這兩國自身問題都大了。

英國呢?除了資金外,英國真的技術什麼的,都比不上亞洲任何國家。

日本呢~本身因為經濟因素長期低迷,最重要是負債比相較於台灣更加的恐怖。

韓國呢~財團化國家,未來也會面臨必定比日本更嚴重的經濟問題。

比較起來,我反而認為,就以市井小民的世界,對岸其實會比美國更有未來的前景。(一帶一路等)

身為台灣人,更應該利用兩岸優勢,去為自已未來打拚,有何不好呢?

是的,台灣還看不到出路,更應該加強政府的執行面,更應該學習美國放寬人才移民台灣。

只有放寬移民,才能形成人才的流通市場,才能活化台灣的新創公司。帶動就業及高薪。

或許有人說,台灣人都低薪或者人才很多。我想說的是~很多東西不是光靠台灣人就行。

台灣的問題,在於執行面的效率,太在意人民的看法,很多重大工程,因為民意都做不了。

尤其有個惡法,就是競標採最低報價,弄得也只能做些沒前景及品質的工程。

政府不敢花對錢而省小錢。卻花大錢做沒用的東西給老百姓看。(例如一堆機場)

甚至有輪胎商想由對岸回台灣發展,土地卡了幾年都沒下聞。反之對岸一個月內土地就搞定。

所以民主是台灣之寶,但民粹卻是台灣民主之瘤。無怪乎~郭董自已都發話,除非必要不回台灣發展。

所以我們小井市民,怪政府不力之前,先怪自已選出怎麼樣子的政府吧。只能自求多福了。

只求哪天台灣痛醒了,能選出個能幹事且不怕事的政府了。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你也說了是歷史,但那是農業文明時代。農業文明時代,中國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自然而然會發展成東亞共主。但現在是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不然日本什麼都沒有,簡直是窮山惡水卻發展成了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幾乎快征服了整個亞洲。
中國很幸運抓住了這波全球化的大紅包,完成了工業化。接下來就看能不能在現有的工業基礎上發展出更加進步的科技提升生產力了。我個人覺得是謹慎樂觀。樂觀是因為中國的工業化基礎很扎實,基本上什麼都能自己製造,造的好不好另說,能造出來就有機會往上提升,就像中國的通信、手機、高鐵。再比如中國的航空工業,雖然距離歐美有二十年甚至更大的差距,但有了國產大飛機起碼你可以跟波音空客討價還價了。日本這麼發達都沒什麼很發達的航空工業。悲觀是因為接下來中國的人口老化將非常嚴重,如果生產效率的提高不能抵消老化人口帶來的消耗,那中國會比日本慘很多。

atrib001 wrote:
可憐呀又可悲呀.
現...(恕刪)


二戰後 除了一些開發中或根本不能開發的國家
世界大國經濟已經到達一個飽和點 渾沌未明的局勢
中國還有機會放緩向上 台灣這種無法進步
要人沒人 要資源沒資源的小國 前景更是堪慮⋯⋯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