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曾經有過連續兩位數經濟成長的日子,當年的經濟成長模式,大陸基本上是直接套用。
第一階段是加工出口,基本原則就是,用閒置而大量的廉價勞力,吸引外資投資設廠加工製造商品出口,出口完全不收稅金(如要內銷就收關稅),這是經濟成長的猛藥,外資帶來外匯(例如美金、歐元),外匯轉到人民銀行變成外匯存底,轉成等值人民幣給外商建廠、發工資、管理費用等等,這些錢幾乎全部進入大陸人民手中,工人去買衣服、食物、買房....,馬上活絡內需經濟,1元外資就可以變成好幾塊錢的GDP!其結果就是快速改善人民生活,這些工廠,需要大量人力,人力逐漸短缺,工資也會快速上漲,大陸現在階段,很像台灣1970-1990年代。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大陸現在因工資上漲,低階的加工出口逐漸沒有利基,而且外資企業所帶來的技術、管理制度,培養出本土企業,國內會逐漸有對應企業出現,低階加工產業,外商會經營逐漸困難而退出。加工出口產業所能給付的工資(含福利)顯然已經到了上限,也就是說,加工出口已經無法讓工人收入增加。因此必須讓工人製造更有附加價值的產品,才能再增加工人收入,因此必須將原來需要進口的產品,想辦法技術引進,以自行生產,除製造工作機會,還可將利潤留在國內,才能提供更高的工資,也就是提高國民所得。去年紫光集團來台灣買半導體企業,就是這個目的。
大陸如果套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我想應該還會有10年好光景,畢竟現在人均所得才8000美元,大陸新一代受完整高等教育的高階勞工數量不低,仍有相當利基可以吸引較高階之外資企業到大陸投資,仍然會對大陸人均所得提升有所助益,而且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仍然有做不完的基礎建設投資,都可以推升國民所得及GDP成長。
但是沒有天天在過年的,台灣所面對的環保問題、勞工運動,以及所得增加後,所需面對的政治改革,都是大陸難以迴避的
內文搜尋
X

從幾十年前以前就一直聽說大陸要垮了,經濟要泡沫化了結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