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哥的教誨 我又有新想法了
美國30年公債殖利率,7月最低只有2.1% 這兩天來到2.9%
殖利率偏高 可能是反映債券違約
也可能是反映資金價格
今天隔壁樓的 O大 卻點醒我
債券殖利率的價格剛好跟中華電信價格成反比
中華電信 七月最高125元 這兩天115元
如果公債殖利率繼續往上走,如果12月升息確定
如果有一天來到4%
請問外資還會買 穩定4%殖利率的股票嗎?
4%殖利率最少會被修正為5%吧
一堆股票啦 台積電 美利達 儒鴻 金融股......
這些股票站的權值最少佔50%
再來討論修正幅度
4%殖利率可以想像一檔股票是25元
5%殖利率可以想像一檔股票為20元
4%變成5%
也就是股價 從25元跌到20元
幅度 (25-20)/25=20%
由於不是每一檔都會遇到此般的問題 大概佔了大盤50%
50%*20%=10%
所以大盤修正10% 反映的不是景氣 而是殖利率問題
今年高點9400點 也就是明年天花板 就是9400*(1-10%)=8460點
今年低點7627點 也就是明年地板 就是7627*(1-10%)=6864點
純屬無聊 各位網友切勿當成投資參考
PS大哥回答嚴禁只回答"可能"兩個字
三子父 wrote:
今天隔壁樓的 O大 卻點醒我
債券殖利率的價格剛好跟中華電信價格成反比.中華電信 七月最高125元 這兩天115元..(恕刪)
這樣的說法我也認為是正確的.
三子父 wrote:
如果公債殖利率繼續往上走,如果12月升息確定
如果有一天來到4%
請問外資還會買 穩定4%殖利率的股票嗎?
4%殖利率最少會被修正為5%吧...(恕刪)
如果有一天公債殖利率來到4%,這影響可不是只有殖利率會被修正為5%的問題喔.
另一個影響是公司的借貸成本變得更高了. 以台灣的代工業賺的個位數毛利.翻開財報都有大量的借款. 所以影響的邏輯如下: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台灣被迫升息 ==> 企業利息成本上升 ==> (EPS)利潤下降 ==> 股價變低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通膨變高 ==> 企業加薪壓力大 ==>(EPS)利潤下降 ==> 股價變低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整體殖利率會被修正 ==> 指數變低 =股價變低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通膨變高 ==> 公司產品售價變高嗎? ==> 內需終端產品 OK (例如統一麵包); 外銷代工不OK (不砍價就不錯了)
如果是另一種情形挑戰也很大: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台灣堅持不升息 ==> 資金外移 ==> 股市沒有動能 ==> 指數難漲
美國公債殖利上升 ==> 台灣堅持不升息 ==> 台幣貶值 ==> 外銷爽,內需慘 ==> 物價上升.
總之,亞州國家(大陸除外) 已習慣低利了.再回到高利息狀況.它的影響不會只是4%殖利率被修正為5%而已.
如果再升到6%以上. 有可能會是一場風暴....我好像太悲觀了

TAMADE wrote:
請教獨大目前短期買...(恕刪)
T大,
我前面刻意模糊我的回答. 你還是問到重點了.
我的風險那一篇是針對中長期持有的分析. 短期不適用.
我的短期持股的風險分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是我之前講的波動和變動的想法.
一般升息的速度會是加速度,一開始半碼半碼,然後一碼一碼
一次半碼的話1年才會升0.5%,一碼一年才會升1%
所以從現在的0.25%-0.5%,明年一年升4次也還在1%-1.25%
另外從歷史數據看來,利率是長期往下的,1984雷根當總統的時代說的中性利率是7-9%
2007葛林斯潘要卸任時說的中性利率是4%
現在葉倫說的中性利率是3.5%
未來會不會更低也難說
升息必定會影響到所有資產的評價,但是...市場波動通常會過大
往下跌也是跌了又漲又跌的來回調整
直接衝擊股票價格的是資金的流動方向與速度
而速度的影響比方向更大
獨孤求敗5805 wrote:
總之,亞州國家(大陸除外) 已習慣低利了.再回到高利息狀況.它的影響不會只是4%殖利率被修正為5%而已.
如果再升到6%以上. 有可能會是一場風暴....我好像太悲觀了
關於總市值除以上市櫃總獲利這部分
我覺得台股的結構跟以往有些不同,多了一大坨生技類股,這一類股有市值(而且可能還很高)但通通虧的東倒西歪....
或許以前的台股結構有獲利低但高股價的,但也比生技這種本益比都沒得算的好....
另外單就台股指數來說,基本上把台積電拿掉來看我覺得會比較好一點....,台積電這幾年太強了....
加上上市櫃公司本來就越來越多,現在的9000點左右當然不是算低,
但我個人並不認為現在算危險or過熱的位置,
我自己還是回歸個股操作...不管大盤了 = =
另外關於國際風險我則是比較留意在產油國債務、大陸影子銀行&信貸&房地產以及可能有泡沫化疑慮的資產or區域經濟等議題
升息議題我倒是覺得真的該升了,快升吧....歐元區則是覺得就算崩解了也頂多是市場大波動,不會變成趨勢向下
升息議題我認為主要是國際資金流動造成一些波動,放長看應該還好,我自己的推估是這樣啦
假設 (傳統假設,雖然我不喜歡這樣的假設.... 報酬:股>債>銀行 風險:股>債>銀行 )
某A 希望報酬是5% 該時 銀行定存也是5% 所以就都放銀行了
經過降息後
某A 希望報酬仍是5% 但銀行定存只剩2% 所以A勢必就要去改變的投資組合,改配置債券、股市等等,達到綜和期望報酬為5%
經過升息
某A 希望報酬仍是5% 但銀行定存提升到4% 所以A的投資組合,可能就改成單純債券為主
利率變化減緩
某A 希望報酬提高了到7% 但銀行定存仍為4% 所以A的投資組合,為提高期望報酬就需要可能改成配置債券+股票
主要還是在升息過程中,投資人對於期望報酬以及因為各投資產品的報酬率及特性而去改變投資組合,
簡單來說其實也就是像槓桿...去槓桿...槓桿...去槓桿...的循環而已,升息的議題我覺得影響是有限,本來就是正常循環
parus wrote:
還要考慮升息的速度
一般升息的速度會是加速度,一開始半碼半碼,然後一碼一碼
一次半碼的話1年才會升0.5%,一碼一年才會升1%
所以從現在的0.25%-0.5%,明年一年升4次也還在1%-1.25%
...(恕刪)
的確,升息的速度也是一個影響因子。主觀上來說,我也認為應該是緩升。但我們不是川普,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川普會怎麼做,(緩升還是相對快升)
如我先前所言,關於未來,它可以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更何況歷史上是有急升的案例,印象中1994年就是一年急升2.5%達到5.5%.
最後,不管緩升或急升,如果最後的升息幅度是大的,影響還是會很大的。試想假設川普用四年(夠久了吧)升到4%。台灣的房地產會如何?企業會如何?台幣會如何? 你的投資會如何?該如何對應?.....我認為這才是思考的重點。
--------------
Quote:
〔記者楊芙宜/台北報導〕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週四於國會聽證的講稿上強烈示意,美國經濟持續以穩健步伐創造就業,通膨也緩慢上升,若新近數據提供進一步繼續朝其目標改善的一些證據,「相對快」升息可能就會成為適當的,清楚指向聯準會下月可能就會升息。她的講稿並未提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政策的可能衝擊。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今赴國會聽證,指升息可能來得「相對快」。(路透)
美國聯準會將於12月13、14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政策例會,葉倫說法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美國於12月升息的預期。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合約價格顯示,投資人押注聯準會下月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的機率超過90%。當前聯準會基準的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介於0.25%至0.5%。
葉倫昨日出席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的聽證,她的講稿重申,聯準會官員預期未來將會「逐步」提高利率,等太久而不升息會帶來「風險」,恐造成聯準會未來必須急遽升息的後果。
葉倫說,一旦FOMC在提高聯邦資金利率的決策上拖延太久,「最後可能導致必須相當突然地緊縮政策」,來避免美國經濟明顯超出該委員會在就業、通膨雙重政策上的長期目標;此外,保持聯邦資金利率在當前水準太久,可能鼓勵市場上過多的追求風險行為,最終傷害到金融穩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