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速列車」剛出來時到電影院去看,很多時段,都只剩下前三排,只好放棄...改看了「樓下的房客」,可能上映一陣子了...所以位子都可以選到不錯的好位子。看完之後,感覺真的不錯...難得可以聽到電影院裏面人的笑聲...還有拍攝的劇情內容還蠻有好萊塢的水準...對人性的刻畫也很深刻...有色情,有血腥,有搞笑,很多元素組合起來,還蠻成功的一部片,而且真的好笑...
聽朋友還有網路評價似乎不錯,所以我也就去看了。但看完之後,並沒想像中那麼好,前面的喪屍在列車上變化後,乘客看到的反應很不自然,甚至在一陣慌亂的逃跑,臉上也看不出有多大的驚恐,感覺就像「就這樣?!、啊不然咧??、還有嗎??什麼鬼東西…」一點也不像遇到喪屍、生命受到威脅的那種感覺。
這不夠客觀吧!好的電影本來就不需要靠政府扶植,像是賽德克巴萊,或是海角七號,不就是如此嗎?關鍵在於製片商願意砸下多少的成本?因為台灣的市場小,所以片商根本不願意砸太多的成本,也自然就會多拍些迎合消費者味道的影片,至於太意識形態,或是太偏門的影品,自然就乏人問津。今天政府也有挹注許多金額在電影或是電視劇上,但最著名的就是公視播出的【一把青】,因為不是主流口味的電視劇,所以除了公視播出外,其他電視台根本連碰都不想碰。所以這跟政府無關,而是台灣人的欣賞品味太單一,且市場太小了。
這部片我看過了相似的題材也看了不少我是覺得還好但不到難看~~其實,會紅其實不難理解這類型的電影以往能搬上檯面的只有歐美片結果現在居然被亞洲國家拍出來了而這個國家還是台灣最愛比較的 韓國會紅不意外打個比喻好了假使今天台灣拍出接近變形金剛等級的電影即使整體不算出色大家也會為之震撼然後覺得 台灣電影有救了吧
lanworld wrote:你大概很少看韓國電...(恕刪) 真的 連警匪片也強過香港了他們拍得電影題材多樣且細膩 然後把多樣情感元素都融入有陣子真的專挑韓國電影看尤其是社會寫實或黑暗面的或者警匪偵探題材 拍的還真好
部分台灣人的觀影水準就只是想看豬哥亮或是一些低俗電影,恰好這些電影的賣座導致電影圈就專拍這些低俗沒有內容的電影餵給觀眾看,台灣從教改開始文化也漸漸消失,當時沒有文化底蘊的孩子現在也變成一群消費主流。反觀台灣的電視劇還是有些內涵有層次的作品,其實不是拍不出優秀作品,只是現實環境下沒有大製作可以讓台灣的影視可以百花齊放,韓國自有民族向心力,且作品推陳出新,不會讓觀眾膩看好幾年,台灣的長壽本土劇總是把社會現象拆解然後奇葩式的演繹,卻引起社會共鳴,我想說的是台灣人的文化界限就是那樣,好作品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