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27張台灣50與一口大台,那一個獲利高?

n8362995 wrote:
你的朋友一定很厲害...(恕刪)


第一次出現正價差,但怎知會連續出現?或許此時不要換成0050,而是轉到最早開始有逆價差的較遠月份,可避免連續數月正價差的侵蝕.

michaelliupac wrote:
第一次出現正價差,...(恕刪)




另外我想的是,連續正價差,表示市場非常樂觀,樂觀到超乎正常現象。

對照那時行情都在9000點以上,我會做的是獲利了結出場,再重新存股。

不過這是紙上談兵啦!



~純粹個人不負責任的看法~

跨月價差
平時~由選擇權的最大造市者照顧,因為要報價、控制遠月選擇權價格
戰時(接近結算日)~由期貨多空大戶輪流照顧,因為跟期貨成本有關

跨月價差跟選擇權波動率有關,但才疏學淺找不到公式可以解釋這現象!
當然,這只是針對台股期貨
摩台不適用

Angrybirds wrote:
我傳上檔案給各位參考,並除錯,我發現我計算上有一個地方打錯,所以最新除錯後更正,2008-2016這八年大台轉倉後總獲利是3259點,而非之前的3304點,多算了45點。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TwNvDPRboad0mAXh3op6OdsNjIcpDdsupyLdWWH7dQw/edit#gid=0
歡迎指教。


小弟是期貨新手, 感謝大大分享這篇研究心得!

您的表格中有幾點想跟各位期貨前輩們請教:
1. 最後成交價 / 結算價 / 最後最佳買價 / 最後最佳賣價, 以上這四種價位可否再稍微解釋一下?
2. 假設我持有一口期貨, 直到結算日的最後, 系統會自動(也可以說是強迫)幫我平倉, 那麼系統是用哪一個價格來平倉呢?
3. 您的表格中, 以"最後最佳賣價"為下個月的期貨建倉, 這我理解. 但我不太理解為何平倉確也是用"最後最佳賣價", 而不是"最後最佳買價"呢?
4. "價差單"是否大大可以稍微講解一下是什麼呢?

在此先感謝願意指點疑惑的前輩們, 謝謝!
changyc wrote:
2. 假設我持有一口期貨, 直到結算日的最後, 系統會自動(也可以說是強迫)幫我平倉, 那麼系統是用哪一個價格來平倉呢?

偶只會這題,答案:平倉是依照結算價.........
卍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 卍

changyc wrote:
小弟是期貨新手, ...(恕刪)


1. 最後成交價 / 結算價 / 最後最佳買價 / 最後最佳賣價, 以上這四種價位可否再稍微解釋一下?

最後成交價/最佳買價/最佳賣價,其實就相當於股票的最後成交價/買價(內盤價)/賣價(外盤價)

比較難了解的是結算價,尤其是每日結算價,請見證交所說明:


1、何謂結算價?
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結算會員公司進行逐日結算。

2、何謂逐日結算(Market to Market)?
結算公司根據每一交易日期貨契約之結算價逐日結算,計算客戶保證金專戶存款餘額,以確實反映市價。期貨帳戶經結算後,如有盈餘則將款項撥入保證金專戶,如有虧損則自保證金專戶扣除。

3、結算價如何產生?
一、期貨契約
依據各類期貨契約交易規則第十一條 (其中,黃金期貨契約、新臺幣計價黃金期貨契約交易規則第十條、股票期貨契約為交易規則第十八條)規定,各月份期貨契約結算價之決定依下列規定: 採收盤前一分鐘內所有交易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

當日收盤前一分鐘內無成交價時,以收盤時未成交之買、賣報價中,申報買價最高者與申報賣價最低者之平均價位為當日結算價。 無申報買價時,以申報賣價最低者為當日結算價;無申報賣價時,則以申報買價最高者為當日結算價。
當遠月份期貨契約無申報買價及申報賣價時,則取前營業日現月份期貨契約之結算價與該期貨契約之結算價間差價為計算基礎,而當日現月份期貨契約之結算價加此差價之所得價格為該期貨契約當日結算價。
倘前述之計算方式皆無法決定當日結算價,或其結算價顯不合理時,由期交所決定之。




2. 假設我持有一口期貨, 直到結算日的最後, 系統會自動(也可以說是強迫)幫我平倉, 那麼系統是用哪一個價格來平倉呢?

結算日最後結算價,在2008/12月前後標準不同。

2008年12月17日前,結算日是每月第三個星期四,結算日前一天(每月第三個星期三)是最後交易日。結算價是星期四開盤後十五分鐘內(開盤9:00-9:15之間)之每筆成交價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計算。

但因為留倉風險大,所以自2008/12/17後,改成結算日就是最後交易日,也就是每月第三個星期三,結算價取最後半小時指數(交易時段13:00(不含)至13:25(含),加計最後一筆收盤指數),採簡單算術平均計算,並取至最接近各期貨契約報價最小升降單位整數倍之數值訂之。

因此我之前的檔案有更新,更新後,2008/12/17前,我的結算價取最後一檔的最佳買價(內盤價)計算;而之後,我有上網查了這幾年的最後結算價,有更新在裡面,並用紅字標注。這價格是最正確的,也是真實交易時會出現的價格,就無滑價等風險。

因為有更新最後結算價,所以最後算完總獲利點數從3259點下修到3231點(少28點)。其實2008/12/17至2016年1月這80幾個月間,用這些實際結算價計算獲利,只比我之前用「最後成交價」計算,少了8點,所以差異不大。主要是2008年1月至11月,因取較低的內盤價,所以差異較大(11個月少20點)。



3. 您的表格中, 以"最後最佳賣價"為下個月的期貨建倉, 這我理解. 但我不太理解為何平倉確也是用"最後最佳賣價", 而不是"最後最佳買價"呢?

其實之前是用「最後成交價」當做平倉價。而非最後最佳賣價。不過反正上一題我有提到更新內容了,希望您能了解。




4. "價差單"是否大大可以稍微講解一下是什麼呢?

可上網查一下,我查到的給您參考。

http://www.i-trade.com.tw/2013/12/blog-post_16.html


Angrybirds wrote:
1. 最後成交價 ...(恕刪)


非常感謝您的熱心分享,獲益良多!^_^
感覺您的操作很像是在選擇權上做賣權深度價內的賣方(SP), 每個月轉倉的的逆價差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價值,
如果您也同意我的看法,或許可以做選擇權雙賣策略是否更穩當呢?
Angrybirds wrote:
這主題是延伸自「29...(恕刪)
fifi0217 wrote:
感覺您的操作很像是...(恕刪)


小弟之前有操作過選擇權,沒輸沒贏,因為我還在研究中。

選擇權有趣的是,你要在當高勝率但低賺賠比的賣方、或是當低勝率但高賺賠比的買方,兩者中擇其一。

我覺得這還要精算,才能了解那一方獲勝機率高,要用程式交易來算,我的功力太差。

不過這篇只是單純地比較「持有同值的0050與大台」獲利,所以沒有想到較複雜的選擇權部份。

抱歉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