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sh wrote:
經濟環境有起有伏,妳是要抱怨什麼?整個產業環境是一個人一代人能決定的嗎?妳抱怨的都是人力不能改變的事情,這是經濟論壇應該談經濟的主題,這裡不是黑特版好嗎茶茶茶(恕刪)
所以大大該承認創業環境不如過去了吧
之前不是說現在創業環境多好多好嗎?
數據拿出來就只好轉向凹說這沒辦法改變
創業不就是經濟的一環? 怎麼不關經濟的事了?
davish wrote:
妳是有沒有基本的商業跟邏輯概念,高速成長不再就尋找新的市場,照妳觀點所有商人都不能進入大眾市場了,這是多荒謬的結論妳居然沒有意識到 茶茶茶
就是因為台灣投資中國部位已經太多 所以才更要小心 連蛋不能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意識都沒有...
另外你以為沉入成本是這麼容易回收的嗎? 中國台商中小型企業目前身陷泥沼你是視而不見?
davish wrote:
妳這是基本的概念錯誤,我們是跟全世界競爭,不是只跟大陸競爭,重點是整個生產鏈還在不在我們手上,在我們手上本土產業就有機會升級,妳不去大陸投資,妳產業鏈有整個被其他國家取代的可能,到時一點升級的可能都沒有。
我們是跟全世界競爭 在供應鏈裡面爭取自己的空間這點無誤
但是重點是目前中國的供應鏈很多是台商自己帶過去的 然後帶過去後就回不來了
當台商自己不升級往中國跑賺easy money 賺錢後又不設法產業升級建立競爭障礙
最後就是現在這樣 賺了點錢 但是技術也流失的同時也扶植了中國本土競爭對手
照大大所說 不去中國投資 產業只會被取代而無法升級的話
那現在IC代工業裡 聯電(和艦)應該可以把台積電打著玩啊 但是事實卻完全相反阿
去中國投資是一種選項 但是沒有絕對的利弊 不是非去不可 也不是一定不能去
整體還是要看企業本身的企業政策而定
davish wrote:
妳這又是基本商業概念錯誤,在有差距的情形下更應該(慢慢)開放,特別是我們市場那麼小的情況下,妳開放還有機會學習別人經驗死馬當活馬醫,妳繼續鎖國,等大勢已定,妳本土產業只有被滅的份。這是基本經濟學abc...茶茶茶
大大還在撥接階段的古典經濟學?
近年的經濟文獻有很多相關的反思 開放萬能早已不是經濟學的圭臬
開放該如何開放 到甚麼程度 這件事才是目前討論的
不然全世界國家都一起開放二三級產業市場就好啊 幹嘛搞甚麼WTO和FTA阿
另外前面大大鐵口直斷說台灣服務業比中國強很多 現在又改成死馬當活馬醫台灣需要開放才能學習別人經驗
大大你的風向一直改 搞得好亂啊 @@
davish wrote:
回到服貿議題,妳不去對方市場競爭,等對方市場廝殺完,贏家殺到台灣本土市場,挾著資金技術管理品牌優勢,台灣本土產業只有被滅的份,還是一樣這是基本商業邏輯abc,這都不懂就回家好好學習,台灣服務業本來有機會升級的,萬一錯過機會,就是這一代年輕人要負責,他們是罪人大哭大哭大哭
前面已經說這是撥接時代的商業邏輯abc了 大大卻一直抱著不放
而且大大只說等對方市場廝殺完 卻不提開放的同時對方廠商也會進入台灣廝殺
大企業可能在大戰中存活率可能還可以接受 甚至有聯手做大的機會
但是你要服務業裡佔多數的中小企業直接和對方擁有大市場大資本的企業廝殺?
大大是太低估對手還是太高估台灣中小企業了阿
台灣市場規模小 競爭輸了被中國廠商搶走市場也無可厚非 輸了就是輸了
但真的競爭贏了又會因為中國市場規模大而直接中國在地化(服務業尤其需要在地化)
服務業可不像製造業可以把研發中心設在台灣阿
這樣對台灣真的都Z>B?
大大應該是有點年紀了
很愛說別人沒有邏輯 沒有商業概念 沒有商業ABC 再回去讀書 年輕人都是罪人等等
但是卻又不提整體數據討論 房價和創業問題都有歷年數據可以查 結論也都很明顯 大大卻又視而不見
FTA是雙面刃這件事情全世界都知道 大大論點卻還在撥接年代的開放萬能論
只提機會卻又不提風險 似乎開放就會成功似的 @@
bobeve wrote:
當時精華地段根本在...(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