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a wrote:
我怎麼看CPI指數44年來也只漲一倍而已, 那來的五倍?
主計處CPI統計數據
44年漲快一倍, 平均一年2%, 這還是因為1974那年11%(年增率47%)及1980/1981這二年每年8%(年增率超過15%)的漲幅才有這麼多。
你給的表是用民國 100當基期,民國59年一月是 18.42 ,算起來就是五倍多啊~
一般一年大多都2%以內的漲幅, 還有好幾年是負的
44年都快一個人半生的光陰
我開頭有說,未來的事講不準,但是用過去歷史來看,大家口中的百年一見XXXX,其實十年就有一次不同的百年危機,你能保證未來不會再來一次大通澎嗎?
3000萬? 一般人不吃不喝賺一輩子差不多就這些錢, 更多的底層勞工根本不到這個數字。(底層公務人員加上退休金也差不多這個數目而已)
不用聽那些月入數十萬的名嘴算支出, 那種支出數據等你也月入數十萬時再來相信。
提早退休跟老年退休本來就是個不同的事件,不能混在一起講的啊。
能夠在壯年就賺到數千萬,必然有不同於常人的經歷、能力,對這些人來說,為什麼要還有工作能力時,卻放下所長、放下再多賺數千萬的機會,而退休呢?
所以,終究提早退休只是喊一喊而以,還能賺的時候還是多賺些。至於什麼時候才會真的提早退休,那就是再怎麼努力數十年,都不可能把資產翻倍的時候,才會退休。
所以這邊能夠談的只有,怎麼樣的資產規劃,能夠讓你靠著一筆資金,就能「安然」渡過未來的三四十年的生活。

ex:買合庫金1800張~以今年0.5股利和0.5股子
配的現金就有90萬..股子換算現金也有144萬..
合計234萬每年可以拿來花費..生活也挺愜意吧..
accv6p wrote:
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taiwan/consumer-price-index-cpi
未來的事說不清,但往回看,從 1970 到 2014 年,物價漲了五倍,所以你的六萬五一個月的生活費換算回來只有今日 1.5 萬的消費能力,可以說退休後,日子是一年比一年難過,這樣的退休生活,真的會讓人滿意嗎?而且只要有個風險(家人生病),本金就會被大量侵蝕。
對我來說,65歲時除房產外,有六千萬才敢退休,看了家人在得癌症最後一段路的經驗,以及家族長輩搬入老人村的經驗來說,留一筆錢,不靠子女,自己與遷手才能夠善終。
至於 40 歲要退的話,沒個兩億以上還不敢,以八到十年一次經濟循環來說,40歲退休還要再碰上三次以上的大泡沫,既使你資產配置做的再好,仍免不過一部份部位大幅虧損的狀況(萬點股災、1995~2003的房地產負資產化、次貸危機),這幾次的事件至少都一次讓本金虧損一半。如果你還要從本金中提領生活費,那更是翻身無妄。
予其談要多少錢才能退休,不如談談要怎麼做資產配置,才能夠安穩的退休
我是相當同意你的最後一句的資產配置,才能夠安穩的退休
我也是相當謹慎地在配置我的資產
不過要扯通膨就扯不完了
你要說通膨~那我也可以說民國6X年定存利息也有12 3%,定存不也是6 7年就翻一倍
甚至到民國7X年利息也不算低,所以你那個6萬5變1萬5的假設是有問題的
6.5萬是用1.4%連續50年下去算的
如果歷史真的重演通膨五倍,利率50年來的轉變是11%=>6%=>3%=>2%=>1.4%
又按了一次EXCEL,3000萬進去前十年每月花6萬、第二個十年每月花10萬..15萬..24萬..30萬(5倍囉)..,50年後剩7千多萬
那恐怕錢真的只會越花越多,哪有那麼悲觀的?
內文搜尋

X